《探索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管理的态度维度》

  • 来源专题:数智化图书情报
  • 编译者: 李姝轩
  • 发布时间:2025-11-02
  • Winifred Bentil 于2025年对加纳公立与私立大学图书馆员工态度因素进行质性研究。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态度因素在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管理中所扮演的角色,特别是在加纳的公立和私立大学图书馆中。研究的具体目标包括:

    • 识别关键态度因素:系统性地识别并分析图书馆员工在电子资源环境中的态度促进因素和态度阻碍因素。
    • 探究影响因素:揭示形成这些积极或消极态度的深层原因。
    • 提供实践建议:基于研究发现,为改善图书馆员工的态度、进而提升电子资源管理效能和资源使用率,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

    研究意义

    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理论意义:丰富了在发展中国家语境下,特别是在非洲国家,关于图书馆员工态度与技术创新接纳关系的学术研究。它将研究视角从技术、资源等“硬”要素,转向了“人”的“软”要素——态度,为理解电子资源管理的成败提供了新的解释维度。

    实践意义:

    • 为图书馆管理提供洞察:帮助图书馆管理者认识到,员工的信念和感受是影响电子资源服务成败的关键。管理策略不应仅限于技术培训,更应关注如何培养和激励积极的态度。
    • 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研究结果可为加纳及其他类似背景国家的图书馆联盟、教育主管部门制定人力资源发展、培训支持和组织文化建设政策提供实证依据。
    • 揭示文化与社会因素的影响:研究发现,如口头信息文化、宗教信念、权力距离等加纳独特的社会文化因素,深刻影响着员工的态度和行为。这提醒国际学界,在推广最佳实践时必须考虑本地的文化情境。
    • 具有广泛的借鉴价值:虽然聚焦于加纳,但研究所揭示的态度维度(如抗拒变革、沟通问题、对技术的兴趣等)是全球图书馆在数字化转型中普遍面临的挑战,因此对其他国家的高校图书馆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原文来源: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99133325001405
相关报告
  • 《高校图书馆AI 素养的伦理维度及伦理教育框架:理论与实践探索》

    • 来源专题:数智化图书情报
    • 编译者:程冰
    • 发布时间:2024-12-26
    • 本研究立足高校图书馆视角,探讨AI素养教育的伦理维度,旨在为高校图书馆开展AI素养的伦理教育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引。通过内容分析和网络调研法,研究辨析“AI素养的伦理”与“AI伦理”的概念内涵,梳理全球AI素养的伦理政策动向和研究趋势,阐明高校图书馆参与AI素养的伦理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总结全球高校图书馆的实践活动,从而凝练了AI素养教育的伦理维度及内涵。在此基础上,构建包含“方向—阶段—要素”的AI素养的伦理教育内容框架。本研究丰富了AI素养的伦理教育内涵,为开展AI素养的伦理教育实践提供指引,推动培养具备AI素养和伦理意识的未来公民。
  • 《基于"文献、空间、人力"三要素协同的高校图书馆资源服务一体化实践探索》

    • 来源专题:数智化图书情报
    • 编译者:杨小芳
    • 发布时间:2025-07-01
    • 一、核心框架与理论创新 三要素协同模型 提出文献(纸电资源/特藏)、空间(实体/虚拟)、人力(馆员/用户)的协同框架,通过技术赋能实现资源服务螺旋上升机制。 理论突破 融合钱学森综合集成论与图书馆学五定律 提出"资源即服务"理念,构建"需求感知-资源匹配-服务响应"动态闭环 二、实践探索亮点 (一)文献资源整合 领域 创新实践 纸电一体化 元数据仓储管理(上亿条数据治理)、"你选书我买单"C2C借阅模式 智能服务 接入DeepSeek大模型实现知识问答/文献综述等AI功能 特藏开发 "重大记忆"时间胶囊项目+方志数字人文研究中心(数据驱动研究范式) (二)空间资源重构 实体空间: 主题图书馆矩阵(科幻/声音/工程师学院图书馆) 无人值守舍区书屋(宿舍区沉浸式学习空间) 虚拟空间: 虚拟学院数字图书馆(按学科知识重组) 个人数字图书馆(行为日志驱动的自适应推荐) (三)人力资源革新 人效管理--> (技术赋能) 人效管理--> (学生资源池) 技术赋能-->[智能系统解放人力] 学生资源池 --> E[社团-助管-志愿者三级体系] 三、技术赋能路径 AI深度应用 NLP自动编目(缩短70%处理时间) 智能书架(实时定位+错架纠偏) 数字孪生空间优化(动线模拟) 未来生态构建 跨机构"资源区块链"(高校-企业-博物馆互联) 生成式AI导航(LibGuides实践案例) 四、行业启示 转型范式:从"资源仓库"到"智慧知识服务中心"的跃迁 关键突破:需解决技术伦理(如AI偏见)与数字鸿沟问题 评估体系:四维指标(资源绩效/空间效率/用户互动/馆员成长) 五、意义 首次系统论证三要素协同机理 为高校图书馆提供可复用的"重庆大学模式" 含2025年最新DeepSeek大模型应用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