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引入碳边境调整机制》

  • 来源专题:大气污染防治与碳减排
  • 编译者: 李扬
  • 发布时间:2023-07-13
  •     CBAM(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将根据法规(EU) 2023/9561于2023年10月1日推出。其目的是在欧盟加快减排目标的同时,如果全球范围内的减排目标水平持续存在差异,就能解决碳泄漏的风险。因此,CBAM的目的是确保对与某些进口商品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支付与欧洲排放交易体系(EU ETS)相同的碳价。本简报概述了CBAM的主要设计特性及其预期功能。
  • 原文来源:https://www.umweltbundesamt.de/sites/default/files/medien/11850/publikationen/cbam_factsheet_0.pdf
相关报告
  • 《欧盟碳价突破56欧元 全球碳定价体系呼声渐强》

    • 来源专题:油气开发与利用
    • 编译者:cncic
    • 发布时间:2021-05-25
    • 欧洲减排先锋德国进一步提高了减排目标,欧盟碳价应声而涨。与此同时欧盟也在同步推进碳边境调节机制,将会对钢铁、水泥、电力、化工等高碳产品贸易产生影响。   近一个月来,欧盟碳价屡屡创下历史纪录。   欧盟碳价(EU ETS)一路高涨,在5月17日一度突破56.43欧元/吨的历史高位。仅在十天前,欧盟碳价刚刚突破50欧元大关,相较今年年初上涨幅度超过50%,相较2005年刚推出欧盟排放交易体系时的20-25欧元/吨,价格已经翻了一倍。   5月6日,德国总统默克尔刚刚在第十二届彼得斯堡气候对话开幕致辞中宣布,德国将进一步提高减排目标,2030年时温室气体排放将较1990年减少65%,高于欧盟减排55%的目标,实现净零排放的时间也从2050年提前到2045年。   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柴麒敏表示,欧盟碳价攀升与欧盟碳市场第四期改革有关,收紧了配额分配。欧盟也在紧密部署与碳市场相衔接的碳边境调节机制,会对钢铁、水泥、电力、化工等高碳产品贸易产生影响。   欧盟碳价为何翻番   欧盟各国在碳中和等气候目标上的不断加码,推动着欧盟碳价不断攀升至新的历史高位。对此,负责欧洲气候政策的欧盟委员会第一副主席弗兰斯·蒂默曼斯公开表示,决策者通过干预市场以应对价格上涨是不明智的。   “这是一个市场机制,如果想要实现我们的目标,我认为价格应该比50欧元的价格高得多。但这完全取决于市场。”弗兰斯·蒂默曼斯说。   碳价上涨对气候行动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这意味着欧洲的许多商业决策都会自动考虑自身的气候影响。有分析称,二氧化碳价格需要达到每吨近100欧元,才能使可再生氢燃料等绿色工业技术与污染替代品具备市场竞争力。   德国能源智库Agora Energiewende的分析指出,到2030年减排65%是德国在2045年实现净零排放的必要路径。为实现这一目标,德国需要全面退出煤电,将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提高到约70%,并在近十年内增加1400万辆电动汽车投入使用。   Agora Energiewende执行主任Patrick Graichen表示:“德国政府的新气候承诺进一步证明,全球碳中和的竞赛正在进行。德国工业界已经加入进来,希望成为相关技术的前沿阵地。其他G20国家也应该调整他们的气候目标,以免落伍。”   据德国环境与发展组织“德国观察”的气候政策专家Oldag Caspar预计,低碳或循环碳产品将比多数人预期的更早地占领全球市场,没能及时做好准备的国家可能会发现自己处于不利的境地。然而,全球碳中和商业模式的“竞赛”才刚刚开始,其结果目前还很难预测。   碳价还有上涨空间   已有成员国对高昂且不断攀升的碳价提出了异议。此前欧盟碳价格的迅速上涨就导致波兰要求欧盟委员会进行干预。   ClientEarth欧洲环保协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中国项目负责人龙迪(Dimitri de Boer)认为,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中的高碳价格对气候行动是有利的,这意味着欧洲的企业在进行商业决策时会自动考虑到对气候的影响。   欧盟并未对碳价设定上限或下限,并且有相应机制允许欧盟在价格上涨到“当前情况无法解释的水平时”介入市场。   相比高昂的欧盟碳价,中国碳价要低很多。截至4月29日,我国碳试点碳价为5.53-42.02元/吨之间,其中深圳碳市场碳价最低,为6.44元/吨,北京最高,为47.6元/吨。在此之前我国试点碳价的历史最高点为122.97元/吨,约为欧盟碳价最高点的1/3。   北京绿色交易所总经理梅德文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在过去八年试点碳市场运行阶段,各试点都或多或少对碳价调控进行过研究和相关规定。碳价调控的主要措施包括设定价格区间,也就是天花板和地板价,在价格偏离过大时拍卖或回购配额等。“相信未来全国统一碳市场会参考试点阶段及国际经验,对价格调控采取更为系统、合理的设计与安排。”   柴麒敏认为,碳价一定程度反映本地区的减排成本及配额供需关系,中国碳价比欧盟低是正常的,同时碳价水平也要考虑对经济的影响,特别是出口敏感性行业,欧盟对此类产业也是豁免的。   龙迪则表示,如果欧盟有较高的碳价,那么中国的碳市场也更容易接受较高的碳价。目前,中国的碳市场只包括电力行业,但预计在不久的将来,其他高排放行业,如钢铁、水泥等,也将被纳入进来。更高的碳价将对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非常有帮助。   Oldag Caspar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全球碳价格很可能还会上升,这也会影响到中国。“比中国更有气候野心和更高碳价格的国家可能会敦促中国政府采取行动。这些国家将有兴趣增加与具有类似碳价格或气候野心的伙伴的贸易。因此,中国可能会逐渐失去出口市场。”   能否统一全球碳定价体系   在提出新的气候目标后一天,德国总统默克尔在接受彼得斯堡气候对话采访时表示,如果在全球范围内也有统一的碳定价体系,将是非常可取的,这种价格必须逐步引入。   默克尔并不是第一个提出全球碳定价体系的人。事实上,联合国和世界银行多年来一直在推进这一想法,与许多发展中经济体合作推出碳定价,如墨西哥、哥伦比亚、乌克兰等。   龙迪认为,随着全球向碳中和目标迈进,在全球范围内推广碳定价非常重要。但基于《巴黎协定》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单一的全球碳价”是不可能的。   除有违“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之外,梅德文认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历史排放、减排成本等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简单粗暴的统一全球碳价,将造成对发展中国家实质上的不公平。   采取差别碳价则尊重了全球各地、世界各国不同的具体国情和经济发展阶段,不同行业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具有各不相同的减排成本,这符合碳市场“用整体较低的成本实现全社会减排”的初衷。但是差别碳价如果长时期存在,且差价过大,则可能导致高排放企业从碳价高、减排成本高的地区向碳价低、减排成本低的地区转移。   Oldag Caspar表示,德国工业界和默克尔领导的政党中有很大一部分人赞成对工业和能源实行全球碳价格。这是一个有趣的想法,可以推动全球气候努力,“尽管我不认为它能在未来10年内实现”。   欧盟碳边境调整机制影响多大   ETS是欧盟主要的碳定价工具,涵盖发电部门、工业和欧洲内部航班的排放,约占欧盟总排放量的40%。这个总量管制与交易体系,设定了配额上限,并通过拍卖等方式分配给参与者。   然而,碳泄漏的风险仍然存在,即企业为了控制成本而将其活动转移到气候规则较宽松的国家。碳泄漏扭曲了交易体系,不利于减排进程,这种风险或许可以通过免费给予ETS部分配额来避免。   欧洲经济问题政策研究智库Bruegel副主任Maria Demertzis认为,碳泄漏的风险应该通过引入碳边境调节机制而不是ETS来解决。这种处理碳定价竞争力方面的政策工具的转变,既可以避免国内碳市场的扭曲,又可以保证与国际竞争者的公平竞争环境。   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太和智库欧洲中心主任、前世界经济论坛主管托斯登·耶里尼克在参加“绿色发展论坛暨‘碳中和实践之路’专题研讨会”时曾表示,目前各方都同意将环境原则进一步纳入政策和经济协议的主要考虑因素,消除市场上的不公平,并做出成本投资决策。然而,在引入广泛的碳边境调整机制、排放交易系统和全球二氧化碳或其他温室气体税收制度方面,各方仍然存在分歧。   中信证券分析称,欧盟碳边境税2023年或将率先在水泥和电力行业开征,预计将影响全球贸易格局。   柴麒敏表示,经过国家气候战略中心的初步评估,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近期对中欧贸易不会有大的影响,直接成本约为2亿欧元左右,但此类单边措施的间接影响是较大的。研究结果表明碳边境调节机制并不利于各方合作应对气候变化和提高行动力度,而且抹杀了国家间发展阶段、历史责任、产业分工的差别。   龙迪认为,欧盟拟实施的碳边境调节机制目的是促进欧洲采取更有雄心的气候行动,同时避免对某些行业产生负面影响。欧盟担心,随着未来几年碳排放成本的上升,高碳产品(如钢铁等)的生产商会将生产转移到欧盟之外,而不是投资于低碳生产技术,从而产生“碳泄露”。   同时,欧盟必须遵守WTO规则,因此碳边境调节机制不应成为贸易壁垒,也不应使贸易伙伴处于不利地位。因此,欧盟必须将碳排放成本平等地适用于在欧盟生产的公司和向欧盟进口的公司。   “如果设计得当,并与中国和其他贸易伙伴认真谈判,相信碳边境调节机制不会阻碍中欧气候合作。这甚至可能起到推动作用,因为随着中国全面实施碳定价,可能会看到碳边境调节机制的好处。”龙迪说,如果欧盟和中国等关键地区实施碳边境调节机制,碳排放量将有效地计入全球贸易,这无疑将有助于推动全球碳市场的发展。   此前欧盟委员会的“经济复苏计划”曾测算,根据不同的范围和条款设定,碳边境税每年大约可以为欧盟带来50亿至140亿欧元的额外收入。
  • 《马来西亚:必须在欧盟2026年碳边境税开始之前实施碳定价和碳税》

    • 来源专题:现代化工
    • 编译者: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4-07-10
    • 马来西亚国家日报《太阳报》援引马来西亚投资、贸易及工业部副部长刘镇东的话称,马来西亚即将推出碳定价以促进碳交易,并将探讨征收碳税。 刘镇东强调,这些举措的收入应该用于绿色投资,特别是绿色钢铁领域。他还表示:′′碳定价、交易和征税是脱碳议程的关键步骤。马来西亚必须在欧盟2026年碳边境税开始之前实施碳定价和税。′′ 刘镇东在7月1日举行的马来西亚钢铁工业联合会(MISIF)第15份行业现状和展望报告发布会上解释说,CBAM的实施意味着,除非马来西亚征收类似的税,否则马来西亚出口的钢铁和其他产品将被欧盟征税。 他还指出,钢铁行业深受全球因素的影响,因此中国或美国的政策变化或市场趋势将对马来西亚钢铁行业的盈利能力甚至生存产生巨大的′′蝴蝶效应′′。′′我认为,中国的建筑业和房地产行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结构性转变。因此,全球对长材或建筑钢材的需求将长期受到影响,甚至可能持续数年,全球钢铁需求连续第二年下降。因此,MISIF报告提供的区域分析对于政策制定者和行业决策非常重要。′′ 此外,他指出,马来西亚粗钢产能利用率较低,2023年为39.1%,而全球平均水平为75.7%,东盟平均水平为60.1%。但是,随着东南亚制造业活动的增多,汽车、重型机械和家电行业的兴起,且部分供应链从中国转移到东南亚,扁平材产品的前景可能更好。 钢铁工业联合会主席拿督林宏泰表示,该联合会认识到需要与政府到2050 年实现净零碳排放的目标保持一致。他观察到,越来越多的地区和国家正在采用类似于欧盟CBAM的机制,以防止碳泄漏并促进更加绿色的生产流程。林宏泰总结道:′′行业必须积极参与,利用一切可用支持来加强绿色举措,并与政府的愿望保持一致。′′ 查看全部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