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碳价突破56欧元 全球碳定价体系呼声渐强》

  • 来源专题:油气开发与利用
  • 编译者: cncic
  • 发布时间:2021-05-25
  • 欧洲减排先锋德国进一步提高了减排目标,欧盟碳价应声而涨。与此同时欧盟也在同步推进碳边境调节机制,将会对钢铁、水泥、电力、化工等高碳产品贸易产生影响。

      近一个月来,欧盟碳价屡屡创下历史纪录。

      欧盟碳价(EU ETS)一路高涨,在5月17日一度突破56.43欧元/吨的历史高位。仅在十天前,欧盟碳价刚刚突破50欧元大关,相较今年年初上涨幅度超过50%,相较2005年刚推出欧盟排放交易体系时的20-25欧元/吨,价格已经翻了一倍。

      5月6日,德国总统默克尔刚刚在第十二届彼得斯堡气候对话开幕致辞中宣布,德国将进一步提高减排目标,2030年时温室气体排放将较1990年减少65%,高于欧盟减排55%的目标,实现净零排放的时间也从2050年提前到2045年。

      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柴麒敏表示,欧盟碳价攀升与欧盟碳市场第四期改革有关,收紧了配额分配。欧盟也在紧密部署与碳市场相衔接的碳边境调节机制,会对钢铁、水泥、电力、化工等高碳产品贸易产生影响。

      欧盟碳价为何翻番

      欧盟各国在碳中和等气候目标上的不断加码,推动着欧盟碳价不断攀升至新的历史高位。对此,负责欧洲气候政策的欧盟委员会第一副主席弗兰斯·蒂默曼斯公开表示,决策者通过干预市场以应对价格上涨是不明智的。

      “这是一个市场机制,如果想要实现我们的目标,我认为价格应该比50欧元的价格高得多。但这完全取决于市场。”弗兰斯·蒂默曼斯说。

      碳价上涨对气候行动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这意味着欧洲的许多商业决策都会自动考虑自身的气候影响。有分析称,二氧化碳价格需要达到每吨近100欧元,才能使可再生氢燃料等绿色工业技术与污染替代品具备市场竞争力。

      德国能源智库Agora Energiewende的分析指出,到2030年减排65%是德国在2045年实现净零排放的必要路径。为实现这一目标,德国需要全面退出煤电,将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提高到约70%,并在近十年内增加1400万辆电动汽车投入使用。

      Agora Energiewende执行主任Patrick Graichen表示:“德国政府的新气候承诺进一步证明,全球碳中和的竞赛正在进行。德国工业界已经加入进来,希望成为相关技术的前沿阵地。其他G20国家也应该调整他们的气候目标,以免落伍。”

      据德国环境与发展组织“德国观察”的气候政策专家Oldag Caspar预计,低碳或循环碳产品将比多数人预期的更早地占领全球市场,没能及时做好准备的国家可能会发现自己处于不利的境地。然而,全球碳中和商业模式的“竞赛”才刚刚开始,其结果目前还很难预测。

      碳价还有上涨空间

      已有成员国对高昂且不断攀升的碳价提出了异议。此前欧盟碳价格的迅速上涨就导致波兰要求欧盟委员会进行干预。

      ClientEarth欧洲环保协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中国项目负责人龙迪(Dimitri de Boer)认为,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中的高碳价格对气候行动是有利的,这意味着欧洲的企业在进行商业决策时会自动考虑到对气候的影响。

      欧盟并未对碳价设定上限或下限,并且有相应机制允许欧盟在价格上涨到“当前情况无法解释的水平时”介入市场。

      相比高昂的欧盟碳价,中国碳价要低很多。截至4月29日,我国碳试点碳价为5.53-42.02元/吨之间,其中深圳碳市场碳价最低,为6.44元/吨,北京最高,为47.6元/吨。在此之前我国试点碳价的历史最高点为122.97元/吨,约为欧盟碳价最高点的1/3。

      北京绿色交易所总经理梅德文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在过去八年试点碳市场运行阶段,各试点都或多或少对碳价调控进行过研究和相关规定。碳价调控的主要措施包括设定价格区间,也就是天花板和地板价,在价格偏离过大时拍卖或回购配额等。“相信未来全国统一碳市场会参考试点阶段及国际经验,对价格调控采取更为系统、合理的设计与安排。”

      柴麒敏认为,碳价一定程度反映本地区的减排成本及配额供需关系,中国碳价比欧盟低是正常的,同时碳价水平也要考虑对经济的影响,特别是出口敏感性行业,欧盟对此类产业也是豁免的。

      龙迪则表示,如果欧盟有较高的碳价,那么中国的碳市场也更容易接受较高的碳价。目前,中国的碳市场只包括电力行业,但预计在不久的将来,其他高排放行业,如钢铁、水泥等,也将被纳入进来。更高的碳价将对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非常有帮助。

      Oldag Caspar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全球碳价格很可能还会上升,这也会影响到中国。“比中国更有气候野心和更高碳价格的国家可能会敦促中国政府采取行动。这些国家将有兴趣增加与具有类似碳价格或气候野心的伙伴的贸易。因此,中国可能会逐渐失去出口市场。”

      能否统一全球碳定价体系

      在提出新的气候目标后一天,德国总统默克尔在接受彼得斯堡气候对话采访时表示,如果在全球范围内也有统一的碳定价体系,将是非常可取的,这种价格必须逐步引入。

      默克尔并不是第一个提出全球碳定价体系的人。事实上,联合国和世界银行多年来一直在推进这一想法,与许多发展中经济体合作推出碳定价,如墨西哥、哥伦比亚、乌克兰等。

      龙迪认为,随着全球向碳中和目标迈进,在全球范围内推广碳定价非常重要。但基于《巴黎协定》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单一的全球碳价”是不可能的。

      除有违“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之外,梅德文认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历史排放、减排成本等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简单粗暴的统一全球碳价,将造成对发展中国家实质上的不公平。

      采取差别碳价则尊重了全球各地、世界各国不同的具体国情和经济发展阶段,不同行业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具有各不相同的减排成本,这符合碳市场“用整体较低的成本实现全社会减排”的初衷。但是差别碳价如果长时期存在,且差价过大,则可能导致高排放企业从碳价高、减排成本高的地区向碳价低、减排成本低的地区转移。

      Oldag Caspar表示,德国工业界和默克尔领导的政党中有很大一部分人赞成对工业和能源实行全球碳价格。这是一个有趣的想法,可以推动全球气候努力,“尽管我不认为它能在未来10年内实现”。

      欧盟碳边境调整机制影响多大

      ETS是欧盟主要的碳定价工具,涵盖发电部门、工业和欧洲内部航班的排放,约占欧盟总排放量的40%。这个总量管制与交易体系,设定了配额上限,并通过拍卖等方式分配给参与者。

      然而,碳泄漏的风险仍然存在,即企业为了控制成本而将其活动转移到气候规则较宽松的国家。碳泄漏扭曲了交易体系,不利于减排进程,这种风险或许可以通过免费给予ETS部分配额来避免。

      欧洲经济问题政策研究智库Bruegel副主任Maria Demertzis认为,碳泄漏的风险应该通过引入碳边境调节机制而不是ETS来解决。这种处理碳定价竞争力方面的政策工具的转变,既可以避免国内碳市场的扭曲,又可以保证与国际竞争者的公平竞争环境。

      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太和智库欧洲中心主任、前世界经济论坛主管托斯登·耶里尼克在参加“绿色发展论坛暨‘碳中和实践之路’专题研讨会”时曾表示,目前各方都同意将环境原则进一步纳入政策和经济协议的主要考虑因素,消除市场上的不公平,并做出成本投资决策。然而,在引入广泛的碳边境调整机制、排放交易系统和全球二氧化碳或其他温室气体税收制度方面,各方仍然存在分歧。

      中信证券分析称,欧盟碳边境税2023年或将率先在水泥和电力行业开征,预计将影响全球贸易格局。

      柴麒敏表示,经过国家气候战略中心的初步评估,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近期对中欧贸易不会有大的影响,直接成本约为2亿欧元左右,但此类单边措施的间接影响是较大的。研究结果表明碳边境调节机制并不利于各方合作应对气候变化和提高行动力度,而且抹杀了国家间发展阶段、历史责任、产业分工的差别。

      龙迪认为,欧盟拟实施的碳边境调节机制目的是促进欧洲采取更有雄心的气候行动,同时避免对某些行业产生负面影响。欧盟担心,随着未来几年碳排放成本的上升,高碳产品(如钢铁等)的生产商会将生产转移到欧盟之外,而不是投资于低碳生产技术,从而产生“碳泄露”。

      同时,欧盟必须遵守WTO规则,因此碳边境调节机制不应成为贸易壁垒,也不应使贸易伙伴处于不利地位。因此,欧盟必须将碳排放成本平等地适用于在欧盟生产的公司和向欧盟进口的公司。

      “如果设计得当,并与中国和其他贸易伙伴认真谈判,相信碳边境调节机制不会阻碍中欧气候合作。这甚至可能起到推动作用,因为随着中国全面实施碳定价,可能会看到碳边境调节机制的好处。”龙迪说,如果欧盟和中国等关键地区实施碳边境调节机制,碳排放量将有效地计入全球贸易,这无疑将有助于推动全球碳市场的发展。

      此前欧盟委员会的“经济复苏计划”曾测算,根据不同的范围和条款设定,碳边境税每年大约可以为欧盟带来50亿至140亿欧元的额外收入。

相关报告
  • 《欧盟向低碳技术项目拨款36亿欧元:入选项目清单》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07-18
    • 近日欧盟宣布,将向41个低碳技术项目提供总计36亿欧元(合40亿美元)的资金,其中一半以上资金用于绿氢、甲醇和氨等衍生产品,助力扩展电解槽和燃料电池的生产规模。 该笔资金由欧盟排放交易系统的收入提供支持,在项目整个生命周期内分阶段提供。在设施投入运营前,只可提前获得40%的现金,其余资金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解锁。 这些项目预计将于2030年投产。 创新基金Innovation Fund的第三次拨款包括四个类别:一般脱碳、工业创新电气化或氢能、清洁技术制造,以及尚未准备好商业化的中型技术试点项目。 在入选的13个电气化或工业用氢项目中,以氢能为基础的项目全部上榜,总价值接近12亿欧元。 入选的13个工业氢能项目有: H2GreenSteel:该项目位于瑞典北部。包括700MW的电解槽(欧洲最大的电解槽产能)。 Green H2 Atlantic:由EDP带领的财团开发的96MW加压碱性电解系统,位于葡萄牙已退役的燃煤电厂。该项目还获得了Horizon Europe价值3000万欧元的资金,预计总成本将超过7600万欧元。 H2 Maasvlakte: Uniper在鹿特丹港现有燃煤电厂的基础设施上开发的电解槽项目,目的是改变电网连接和供水等基础设施的用途。计划从附近的炼油厂采购,特别是合成燃料的生产。Uniper已经与Plug Power公司合作,为该项目提供100MW PEM电解槽。 ElectroMethanol-Rh?ne:法国Elyse能源公司项目。该项目计划从电解器中生产可再生氢为合成甲醇原料,并从附近的水泥厂捕获碳。 FFI Holmaneset绿氨生产(GAP):挪威的工厂。该项目将使用300MW的电解槽,由电网多余的可再生能源供电。澳大利亚Fortescue Future Industries (FFI)已经与挪威国家电力公司Statkraft签署有条件的电力购买协议(PPA)。如该工厂达到FID,将从电网中为该项目提供多余的可再生能源。可再生氨将通过船舶供应到国内和欧洲市场。虽挪威不是欧盟成员国,但挪威参与了碳排放交易体系和其他气候活动,它有资格获得欧盟创新基金的资金。 H2 Maasvlakte:西班牙雷普索尔公司开发的加压碱性电解项目,将向承购商出售可再生氢和副产品氧气。 Columbus:Engie子公司Electrabel的项目。从比利时的石灰生产中捕获CO2,将CO2与绿氢结合产生产合成甲烷,然后将其混合到天然气网络中,或出售给工业用户或运输行业。 加利西亚的绿色甲醇:Iberdrola在西班牙开发的合成甲醇工厂,将使用PEM、固体氧化物和碱性电解器,以及基于酶和直接空气碳捕获技术的组合。 阿斯图里亚斯H2 Valley: EDP子公司H2 Abo?o开发的项目。该可再生氢工厂位于西班牙现有的燃煤电厂内。 EnergyHys: Totalenergy公司在荷兰开发的项目,该旨在利用生产的绿氢为难以减排的行业脱碳。 Triskelion:西班牙的绿色甲醇工厂,由化工和电力生产商Forestal del Atlántico开发,基于色氢和从现有的热电联产电厂捕获的碳。Triskelion也将液化和储存电解过程中产生的氧气。 Hyxy Hub Walsum:德国杜伊斯堡的PEM电解槽项目,由现有的可再生能源资产和电池供电。绿氢的采购将主要来自当地的钢铁制造商,部分供应给运输和其他行业。该项目还将向当地区域供热系统提供废热。 绿色氨林茨Green Ammonia Linz (GRAMLI):奥地利的基于PEM电解槽的工厂,当可再生能源在电网中的份额较高时,该工厂将根据电网的排放强度灵活地使用更多的电力制氢。 欧盟委员会确认,符合最低要求但未获得资金的该类项目将有资格参加即将举行的试点竞标,获得高达4欧元/公斤的固定补贴。前提是项目是有关制氢的,并且准备好了只有在投入运营后才开始拨款的支付时间表。 目前尚不清楚这份名单上的项目是否也能进入竞标,因为草案条款和要求条件禁止开发商叠加补贴。 清洁技术制造类别还选出了4个电解槽或燃料电池项目,该类别选出了11个项目,总价值近8亿欧元。 HyNCREASE:德国De Nora运营的项目,旨在为电解槽和燃料电池设计、建造和验证更高效、自动化的生产线。 托普索SOEC电堆模块工厂:托普索在丹麦建造的工厂,用于生产固体氧化物电解槽。该公司已经对丹麦一家500MW的工厂进行了最终投资决定,但尚未决定将产能扩大到5GW。 ELYAS:德国博世的项目,将智能电解模块产业化,将电堆和基于汽车的电力电子设备、控制单元和传感器相结合。 GIGA-SCALES:爱克发在比利时的项目,该项目旨在扩大碱性电解槽用锆膜生产线的规模并实现生产线自动化。欧盟委员会表示,结合之前通过创新基金Innovation Fund 获得资助的电解槽项目,这涵盖了拟议的净零工业法案Net Zero Industry Act中2030年目标100GW电解槽产能的11%。 其中有3个基于氢能的项目也列入了一般脱碳类别,该类别包括了8个项目,获得14亿欧元支持资金。其中包括在瑞典的生物精炼厂和希腊的电子甲醇项目中使用氢气来提高产量。 h2sin项目也入选了。Rdam项目由壳牌、Engie、Vopak和Anthony Veder组成的财团共同开发,该项目将在葡萄牙建造400MW的电解槽工厂,并通过燃料电池船将液氢运输到鹿特丹。 两个氢能项目被列入中型试点类别,共选择了9个项目,总投资额为2.5亿欧元:挪威的合成燃料工厂,从铁/硅-锰厂捕获CO2,并将CO2与碱性电解槽中的氢结合起来;另一个是SEAWORTHY项目,将波浪能、风力涡轮机、氢生产、储存和燃料电池技术结合到一个半潜式平台中。 2023年年底欧盟(EU)将发起价值40亿欧元的倡议,该倡议旨在让大、中、小型项目可获得创新基金(Innovation Fund)的资助。欧盟也计划最终从征求建议书制度转向竞标模式。
  • 《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改革将使炼油企业碳成本增至四倍》

    • 来源专题:能源战略信息监测
    • 编译者:giecinfo
    • 发布时间:2016-03-14
    •   欧洲动态3月1日报道。欧盟正在进行碳排放交易体系(ETS)改革,减少免费碳排放权,并提高排放权价格。欧洲炼油行业组织(FuelsEurope)负责人库珀周二在欧委会和炼油企业代表参加的会议上表示,碳市场从根本上来说是正确的方法,碳的全球定价是建立全球范围内公平竞争环境的途径,但这需要时间,我们需要面对现实。其他能源密集型企业呼吁在形成全球性价格之前实行免费配额。   在2020年前,炼油企业需要购买约23%的配额,约合10欧元每吨,即6欧分每桶。FuelsEurope预计下一阶段炼油企业需要购买30%的配额,使成本达到30欧元每吨,即23欧分每桶。从2021年开始如何分配免费配额成为辩论的焦点。   对油价下跌使炼油企业获利的问题,库珀称来自中东炼油企业的竞争使压力加剧,因为他们管理成本低,油价低。而欧洲企业还需要执行欧盟污染法,成本约为1.50欧元每桶。欧委会以前曾表示欧盟环境法增加了47欧分每桶的成本,欧委会周二表示将做进一步分析。荷兰经济事务部顾问亚森表示,焦点在于实施巴黎气候变化协议,同时不会对欧洲产业的公平竞争环境造成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