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ature】北京大学白洋团队最新Cell!》

  • 来源专题:食品安全与健康
  • 编译者: 杨娇
  • 发布时间:2025-03-19
  • 2025年3月12日,北京大学白洋团队在Cell 在线发表题为“Crop root bacterial and viral genomes reveal unexplored species and microbiome pattern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利用作物根部细菌和病毒基因组揭示了未开发的物种和微生物组模式。 该研究通过将高通量细菌培养与宏基因组测序相结合,从小麦、水稻、玉米和苜蓿的根部构建了全面的细菌和病毒基因组集合。作物根细菌基因组收集(CRBC)显著扩展了公开可获得的作物根细菌基因组的数量和系统发育多样性,具有6,699个细菌基因组(68.9%来自分离物)和1,817个未定义的物种,将作物根细菌多样性扩展了290.6%。作物根病毒基因组文库(CRVC)包含9,736个非冗余病毒基因组,在作物根微生物组中有1,572个以前未报道的属级簇。该研究确定了土壤和宿主物种中富含的保守细菌功能,并揭示了作物根系生态系统中以前未探索的细菌-病毒联系。
  • 原文来源: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U3MTE3MjUyOA==&mid=2247687141&idx=4&sn=3179195e5abb62374c6ca8cfd8a9e351&chksm=fd37a06f88dd146d6ed20c17686dd17afc3bd0c751e2c72536dc6cd81c58a94cb8359bac1669#rd
相关报告
  • 《【iNature】Hepatology丨北京大学黄涛等团队合作研究EAT-Lancet参考饮食与MASLD发生风险的关联》

    • 来源专题:食品安全与健康
    • 编译者:杨娇
    • 发布时间:2025-04-24
    • 2025 年 4 月,北京大学黄涛,温州医科大学郑明华,中山大学陈裕明,天津医科大学牛凯军和西安交通大学马乐共同通讯在Hepatology(IF=12.9)在线发表题为“Associations of the EAT-Lancet reference diet with metabolic dysfunction–associated steatotic liver disease and its severity: A multicohort study”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纳入了来自天津慢性低度系统炎症与健康(TCLSIH)队列的15,263名成年人、来自广州营养与健康研究(GNHS)队列的1137名成年人,以及来自英国生物银行的175,078名成年人。 此外,还纳入了228名经活检证实患有MASLD的中国成年人,他们来自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前瞻性流行病学研究(PERSONS)。作者创建了一个EAT-Lancet膳食指数,以反映对EAT-Lancet参考膳食的依从性。在53,575人年的随访期间,TCLSIH队列记录了3010例MASLD病例;在6454人年的随访期间,GNHS队列记录了624例MASLD病例;在1,745,432人年的随访期间,英国生物银行发展出1350例MASLD病例。在多变量模型中,与EAT-Lancet膳食指数最低三分位数组相比,最高三分位数组的参与者MASLD风险较低(TCLSIH:风险比=0.87,95%置信区间:0.78,0.96;GNHS:风险比=0.79,95%置信区间:0.64,0.98;英国生物银行:风险比=0.73,95%置信区间:0.63,0.85)。此外,在经活检证实患有MASLD的个体中,随着膳食指数的增加,肝脏受控衰减参数降低(β=-5.895;95%置信区间:-10.014,-1.775)。 2023年,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MASLD)这一术语取代了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MASLD是全球最常见的肝病,影响全球超过30%的成年人。除了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等肝脏相关疾病外,MASLD还与2型糖尿病、慢性肾病、心血管疾病(CVD)、某些类型的肝外癌症和全因死亡率的风险增加有关。尽管一些药物已被证明对改善MASLD有一定益处,但缺乏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批准药物。因此,确定潜在的可改变风险因素对于预防和改善MASLD至关重要。
  • 《北京大学新型全固态锂硫电池问世》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5-01-21
    • 据了解,近日,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庞全全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玻璃相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并采用该材料研制出具有优异快充性能和超长循环寿命的全固态锂硫电池。该研究为发展高比能、高安全、低成本的下一代动力电池提供了一套新的技术方案。 16日,相关研究成果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庞全全表示,该研究所发现的新材料与新机制,对于拓展全固态电池的性能边界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全固态锂硫电池技术带来新发展契机。该成果将在下一代汽车动力电池、低空飞行动力、高端电子电池等多个领域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