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和冷却》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 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20-03-17
  • 将机械谐振器与电子晶体管相结合制成的灵敏传感器可用于检测小分子气体、DNA链甚至氦的超流体。这些元件是耦合的,因此谐振器的运动影响通过晶体管的电流,因此可以用电信号来测量机械位移。在小范围内,晶体管的波动会反过来对谐振器产生机械扰动,这种效应被称为电子反作用。

    现在,两个研究小组在《自然物理》杂志上发表文章,利用电子反作用力进行不同的应用。研究小组使用了类似的装置:碳纳米管,既是晶体管又是谐振器,悬浮在两个电极之间。Edward Laird和他的同事发现,由反作用力引起的自维持振荡可以用来产生相干声子源。在另一项研究中,Adrian Bachtold和他的同事利用反向作用将纳米管冷却到只有几个量子能量。

    在这样的纳米机电系统中,检测小的力并将这些力转换成可测量的电信号是一个挑战。Laird解释说:“当一个电子跃迁到谐振器上时,所增加的静电力还不到1微微吨。”“为了响应这个力,我们必须使用我们能制造的最小的机械振荡器,这就是使用悬浮碳纳米管的原因。即便如此,我们需要探测到的运动也是微小的。”

    利用射频技术和超导放大器来测量纳米谐振器的运动。静电门控制着纳米管中电子的数量。在一定的栅极电压下,特定数量的电子在纳米管中,在谐振器运动和晶体管中的电子隧穿之间形成一个反馈回路。Laird和他的同事们利用这个反馈回路创造了一个自我维持的相干振荡,类似于声子激光源。

    在第二项研究中,Bachtold和他的团队利用反作用力来抑制纳米管的机械振荡。这个系统的反作用机制略有不同。使用了更导电的碳纳米管,结果电流的波动是由焦耳加热引起的。利用这项技术,研究人员将纳米管冷却到不到5量子能量。

    利用这种尺度的电子-声子相互作用,开辟了一个观察极化子物理的新平台。如果系统可以冷却到基态,同时保持机械振动的非线性,Bachtold希望可以实现机械量子位。“与现有的量子位元相比,机械量子位元可能更容易耦合到不同的量子系统,例如自旋、光子和冷原子,”Bachtold说。此外,他们将被赋予特别长的淘汰时间。然而,机械量子位元的实现在迄今所制造的所有机械系统中都是遥不可及的。

    Laird打算研究量子力学如何影响纳米谐振器。“在我们的实验中,两能级系统是一个单电子晶体管,其行为方式最终完全是经典的,”Laird解释说。“对于双量子点、自旋或超导量子位等量子二级系统,其反作用力将是不同的。Laird总结道:“我们可以用它来制备整个运动叠加的纳米管吗?”我觉得这很有意思。”

相关报告
  • 《储能系统中风冷和液冷的区别》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4-07-10
    • 在 储能系统 的设计与应用中,散热技术是确保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目前,风冷和液冷是两种最为主流的散热方式。究竟二者有何区别呢?本文将做详细介绍。 区别一:散热原理不同 风冷是依赖空气流动来带走热量,使设备表面温度降低,其散热效果会受环境温度、空气流通等因素影响。风冷要求设备的元件器之间要有一定的间隙作为风道,因此 风冷散热 的设备往往体积会比较大一些;另外由于留有风道,且需要与外界的空气做热交换,因此结构上往往做不到比较高的防护等级。 液冷是通过液体循环来降低设备内部温度,要求发热的设备元件需要与散热板有良好的接触,以及散热的器件至少有一面是平整的、规则的;液冷控温的热交换最终是通过液冷机来将热量散失到外界,由于设备本身即带有液体,因此 液冷散热 的设备可以做到比较高的防护等级。 区别二:适用场景不同 风冷广泛应用于各种规模和类型的储能系统,特别是在室外环境中有更好的适用性。是目前最广泛采用的一种冷却技术,如应用于工业制冷、通信基站、数据中心、温控场景等,其技术成熟度和可靠性已经得到了广泛验证,尤其在中低功率场景下,风冷仍占据主流地位。 液冷则更适用于大规模、高能量密度的储能项目。在电池包能量密度高、充放电速度快、环境温度变化大的场合,液冷的优势尤为明显。 区别三:散热效果不同 风冷的散热效果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如环境温度、空气流程等,因此对高功率设备的散热需求可能无法满足。而液冷的散热效果较好,能有效控制设备内部温度,提升设备的稳定性和延长使用寿命。 区别四:设计的复杂程度 风冷的设计相对简单直观,主要集中在散热风扇的安装和空气流通路径的设计上。其核心在于空调和风道的配置,以实现有效的热量交换。 相对来说,液冷的设计则更为复杂,会涉及到液体循环系统的整体布局、泵的选择、冷却液的循环以及系统的长期维护等多个方面。 区别五:成本及维护不同 风冷的前期投入成本较低且维护简单。但由于防护等级做不到IP65以上,可能会导致设备内积尘,需要定期清理,会增加维护成本。 液冷前期投入成本较高且需要维护液体循环系统。但由于设备内有液体隔绝,其安全性方面高一些,冷却液由于具有挥发性,需要定期检测加液。 区别六:运行功耗不同 二者的功耗组成不同,风冷主要包括空调和电气仓风扇的功耗;液冷主要是液冷机组和电气仓风扇的功耗。如若在相同条件下,为了维持相同温度,风冷的功耗通常要低于液冷。 50kW/100kWh工商业光储一体机(风冷) 区别七:空间需求不同 风冷由于需要安装风扇和散热器,可能会占用更多的空间。相对来说,液冷的散热器体积较小,可以更紧凑地设计,因此对空间的需求较为灵活,能有效节省空间。如科士达125kW/233kWh工商业液冷储能系统,采用一体化高度集成设计,占地面积仅1.3m2,可大大节省空间。 125kW/233kWh工商业液冷储能系统 总结 综上所述,风冷和液冷在储能系统中的应用各有优缺点,选择哪种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需求来决定。如果成本和散热效率是关键因素,液冷可能更适合;如果考虑到维护简便和环境适应性,风冷则更具优势。当然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混合使用,以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
  • 《锂电行业步入“冷却期”》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4-05-14
    •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 :今年已有多家企业暂缓或终止 锂电项目 ,对待扩产态度愈发谨慎。与前两年相比, 锂电产业 链企业投资热情正呈现出减退趋势。在业内人士看来,当前 锂电行业 已步入“冷却期”。 在锂电市场竞争日渐激烈、供需矛盾加剧的背景下,今年已有多家企业暂缓或终止锂电项目,对待扩产态度愈发谨慎。与前两年相比,锂电产业链企业投资热情正呈现出减退趋势。 根据CNESA全球储能数据库的统计数据,2024年3月,全国共有26家企业公开了电池项目规划,总产能超过233.53GWh,投资额超过987.16亿元,环比下降4.68%。在业内人士看来,当前锂电行业已步入“冷却期”。 多个项目延期或终止 仅4月份,就有多家锂电相关企业相继宣布项目暂缓或终止。 近日,华软科技发布公告称,旗下两大锂电池电解液项目终止。一个是华软科技控股子公司北京奥得赛化学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武穴奥得赛化学有限公司拟新建的年产12000吨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项目;另一个是奥得赛化学全资子公司沧州奥得赛化学有限公司拟新建的年产6000吨氟代碳酸乙烯酯(FEC)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项目。 华软科技表示,受市场行情、投资环境及行政审批政策变化等因素影响,公司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项目推进计划缓慢,未达预期。结合公司战略规划及该产品的市场情况,公司决定终止以上项目。 不久前,针对储能锂电项目建成时间,跨界储能领域的黑芝麻回应称,鉴于2023年下半年起新能源电池市场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与公司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假设条件产生了重大差异,据此公司密切观察外部条件变化冷静面对市场重大变局,不冒进推进,暂缓项目建设,等待最佳实施机会,避免增加投资成本和造成相关损失。 芳源股份公告称,将终止2023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事项。去年6月,芳源股份计划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8.86亿元,用于电池级碳酸锂生产及废旧磷酸铁锂电池综合利用项目(一期)、补充流动资金。 电解液龙头新宙邦近日发布项目延期公告,将荆门新宙邦年产28.3万吨锂电池材料项目二期10.3万吨锂电池电解液产能的预计可使用状态日期由2024年12月31日延至2026年12月31日。新宙邦表示,本次延期项目主要是因为,电池产业链增速放缓,公司具备年产8万吨电池电解液的产能,可满足短期内公司华中区域市场需求。 材料企业利润下滑明显 如今,锂电行业已一改此前高歌猛进状态,发展逐步趋于理性。清晖智库创始人、经济学家宋清辉还提到:“此前宣布跨界进入锂电产业链的一部分企业,已纷纷回归主业,聚焦主业。显而易见,这也是锂电市场进入冷却期的明确信号。” 值得注意的是,总体看来,当前锂电产业链项目暂缓终止、投资热度减弱主要集中在中上游材料端企业,涉及电池正负极、电解液、隔膜等。 在业内人士看来,受锂电行业周期性影响,2023年以及今年一季度材料企业利润收缩明显。例如,“锂业双雄”赣锋锂业和天齐锂业2024年一季度净利润均由盈转亏,分别同比下滑118.31%、179.93%;盐湖股份、藏格矿业2024年一季度净利润也同比分别下滑58.03%、42.51%;负极材料企业方面,贝特瑞、璞泰来2023年净利润同比分别下跌28.42%、38.42%,今年一季度同比下滑25.52%、36.64%。 盐湖股份表示,整体来看,市场供需出现了阶段性的错配,价格呈现出逐步下行的趋势。这导致下游需求端在采购时表现出谨慎态度,主要以消化库存、控制跌价损失风险为主。 不过,光大证券近日的研报指出,2024年一季度锂电材料盈利见底企稳,有望复苏。受碳酸锂等上游资源价格下降、竞争加剧和去库存,上游资源、中游材料环节盈利能力下滑,周期性强的环节尤为明显。从2024年一季度盈利能力的边际变化来看,多数中游环节盈利能力波动收窄、企稳回升,磷酸铁锂、电解液、负极等环节环比拐点回升,板块整体呈现出盈利见底企稳的趋势。 长期向好趋势并未改变 不过,虽然竞争赛道拥挤、不少项目暂缓,但业内对于锂电产业长期发展向好的判断并未改变。目前,有实力的龙头企业仍在逆势扩张,同时不少锂电产业链企业均紧盯具有巨大增量空间的海外市场,开拓海外市场意愿强烈。 厦钨新能公告称,5月6日与法国ORANO SA公司签署《建立电池产业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协议》,双方将合力推进双方的合资项目建设,分别建成由公司控股的CAM工厂(即电池正极合资公司)和由ORANO公司控股的P―CAM工厂(即前驱体合资公司)。 “展望未来,新能源市场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不可阻挡。在此背景下,锂电相关企业拓展海外市场一方面有利于分享国际市场这块大蛋糕,为公司利润增长奠定坚实基础,另外一方面还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全球化布局,迎来从国内成长到全球发展的质的飞跃。”宋清辉表示。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指出,随着多家车企发布了搭载固态电池的新车,固态电池的投资热度明显升温,此前卫蓝新能源、清陶能源、赣锋锂电、辉能科技等固态电池企业已经小规模出货,3月份多家企业签署了固态电池的合作协议,产能规模达到19GWh。“目前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已经可以满足在细分场景的具体应用,随着技术不断创新突破,规模化效应逐渐增加,成本会随之下降,未来的产业化布局项目将会启动加速键。” 在业内人士看来,处于深度调整期的锂电产业需要理性发展,未来竞争力强的优质产品才能赢得市场。5月8日,工信部发布《锂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征求意见稿)提到,要引导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制造项目,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