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焓储能谷电零碳储热供蒸汽项目入选上海节能减排优秀案例》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10-13
  • 近日,2025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创新论坛在工博会期间成功举办,论坛由上海市节能中心、上海市能效中心、上海市节能协会、上海市循环经济协会、上海市节能环保服务业协会以及CN100绿色低碳供应链链主企业联盟共同主办。

    活动期间,上海市节能协会为荣获2024年度上海市节能减排优秀案例的企业举行了颁奖仪式。天焓储能的谷电零碳储热供蒸汽项目,成功入选“典型创新案例”。

    谷电零碳储热供蒸汽项目,以宁波一制衣厂的蒸汽锅炉为改造对象,在不改变原有生产工艺及管网布局的前提下,新建一套相变储热供蒸汽系统,总储热容量800kWht,供汽时长13h,蒸汽温度151℃。系统利用谷电时段冗余电力进行“电-热”转换并储热,日间按生产节拍精准放热,实现工厂蒸汽负荷全替代,满足工作蒸汽熨烫需求。

    项目于2023年12月完成方案评审,2024年1月签约,3月主体设备到场安装,4月完成联调并正式投运。自投运以来,为工厂节省约10%用电量,直接降低用汽成本65%,助力工厂实现了零碳供热目标。

    天焓储能的谷电零碳储热供蒸汽装置以电作为能量来源,可利用谷电或可再生能源(光电、风电)储热,在非谷电时段为用户供应蒸汽(温度100℃-350℃)、热水或热风,可为用户减少供热成本,降低碳排放,是零碳园区和工厂建设的绝佳方案。

    天焓储能,作为一家在新型储热技术和产品研发、生产及销售领域领先的创新企业,汇聚了一批来自国内外顶尖高校的精英人才,其中包括众多博士和硕士。团队成员在储能行业积累了超过十年的丰富经验,并掌握多项核心技术。凭借卓越的研发实力和创新成果,天焓储能已成功入选常州市“龙城英才”计划和宁波市奉化区“凤麓英才”项目,展现了公司在储能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和影响力。

    公司为“国家用户侧储能研发创新中心”共建单位,开发的中高温相变储热供蒸汽、低温相变储热供暖、相变储冷等多款产品,可广泛应用于化工建材、食品饮料、纺织印染、生物医药、新材料、汽车制造、清洁供热等领域,并已在宁波、无锡、盐城、北京等多个项目中投入使用,为用户降低了60%-80%的供热成本,减少了碳排放。公司致力于降低工业企业的用能成本,减少碳排放,实现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助力企业加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 原文来源:https://chuneng.in-en.com/html/chunengy-49035.shtml
相关报告
  • 《大唐集团煤电节能减排升级改造综述》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02-21
    • 2014年,《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2020)》(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与《全面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等重磅文件接连印发,“10、35、50”的煤电机组污染排放限值超过美国、欧盟,成为“世界最严”排放限值要求。2015年,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明确煤电节能减排“硬任务”:2020年前,对具备条件的燃煤机组全面实施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 在这场没有退路、分秒必争的节能减排攻坚战中,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大唐集团”)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投入大量资金持续开展脱硫、脱硝、除尘达标改造、达特别排放限值改造和超低排放改造,连续两年获得国资委“节能减排优秀企业”称号。 2016-2018年,大唐集团供电煤耗降低7.8克/千瓦时。煤机对标排名连续赶超,2018年位列五大前列;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从4.377吨标煤/万元下降至3.9吨标煤/万元,超额完成国资委考核目标值。截至2018年底,该集团总计226台机组达到超低排放标准,占在役燃煤机组容量的94.7%,居行业领先水平。 严守环保红线、底线 在役燃煤机组94.7%达超低排放标准 从“十二五”起,大唐集团便逐渐将防范煤电产能过剩列为投资控制重点,除高参数、大容量、低能耗、低污染项目外,严格压减火电投资,重点加强清洁、高效、环保机组的投资建设。2014年《行动计划》发布,煤电节能减排加快推进,大唐集团勇担重任,全面开展超低排放改造工作。 《行动计划》和《工作方案》下发后,大唐集团相关部门按照要求的东、中、西部地区完成改造时限,对当时该集团226台机组分解落实任务、倒排时间工期。集团公司顶层设计,统筹技术方案调研论证,在改造初期可选方案有限的客观条件下,积极稳妥推进改造工作,并达到预期效果。 大唐集团组织大唐科研院、大唐环境等专业公司积极推动新技术研发及应用,攻克W型火焰炉氮氧化物控制等难题。2017年,大唐阳城发电公司采用SCR+SNCR组合技术,成功实现了W型火焰锅炉达到超低排放标准。2015年,浙江大唐乌沙山发电公司为了实现“增产减污”,烟尘排放按照2.5毫克/立方米标准实施,远远低于地方政府和国家要求的排放限值。2017年,大唐集团的“高效节能脱硝全流程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燃煤电厂三氧化硫粉尘控制技术”“燃煤机组烟尘一体化高效脱除与智能控制”等节能环保新技术荣获中国电力行业技术创新一等奖。这些先进技术成功推广应用于该集团百余台机组的超低排放改造工程,有效降低了超低排放改造的技术成本,大幅提升了机组减排能力,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和突出的节能减排效果。 在日常达标排放监管方面,大唐集团严守环保红线、底线,健全环保监管与考核制度,完善环保监控平台,实时监控达标排放情况,杜绝超排事件,实现了主要污染物稳定无条件达标排放。 此外,大唐集团加强重点区域环保治理。狠抓“2+26”城市、汾渭平原、长三角等重点区域三项污染物达标排放、无组织排放管理,实施煤场封闭改造23家,稳步推进废水减量治理和废水零排放试点工作。2016-2018年,该集团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累计分别减排3.35万吨和6.45万吨,减排幅度分别为32%和40%,超额完成国资委对大唐集团减排业绩考核要求。 推进能耗攻坚计划 万元产值综合能耗降至3.9吨标煤/万元 十八大以来,大唐集团积极推动煤电清洁高效利用,优先发展大容量、高参数、低能耗、低排放的节能环保型机组及能源综合效率高的热电联产、燃气机组,努力将环境影响降至最低。 该集团根据国家要求及行业同类型机组能耗变化情况,持续组织开展“优化运行、达设计值”活动。进行供电煤耗、火电开机率和调度电量完成率等主要生产指标行业和区域对标。大力推进能耗攻坚计划,开展109项能耗指标诊断及问题治理工作,通过管理提升、设备治理、运行优化等措施不断提升机组经济性能。 大唐集团集中力量开展了机组节能改造,推广应用成熟技术,组织科研院所进行重点难点问题技术攻关,实施了高效亚临界机组改造、循环水余热供热改造等。三年来,投入节能技术改造的资金共计48.2亿元,完成综合节能改造机组90台。 世界在役最大火力发电厂——大唐托克托电厂,2016年实施了全国首台600兆瓦亚临界机组升参数改造,改造后,该机组蒸汽温度从540度提升到570度,改造后供电煤耗下降了15克/千瓦时,实现了600兆瓦亚临界机组供电煤耗低于300克/千瓦时的目标。此外,浙江大唐乌沙山发电公司采用多级小焓降、低压整体内缸技术,完成了2台600兆瓦超临界机组改造,改造后机组供电煤耗下降10克/千瓦时。 2018年,大唐集团制定了针对集团各基层企业的能耗诊断体系。以此为纲,各基层企业对现有机组能耗现状进行诊断并进行针对性管理,相关问题30天内即可得到解决。先通过管理降能耗,为设备改造降能耗打基础,再利用停机机会对设备进行改造。 此外,大唐集团创新考核评价体系,充分利用生产调度系统平台,完成了煤电、燃机等安全生产对标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全面提升火电指标管理,继续深化发电主营业务的火、水、风电全覆盖能效提升,提升管理品质。
  • 《“罐车”送蒸汽,移动储能助力企业减污降碳》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4-09
    • 笔者近日在安徽省临泉县宋集镇一家民营企业调研时发现,企业锅炉房旁停放着一台像油罐车模样的设备。经询问,这是企业使用的移动储能装置,“油罐车”里装载的是压缩蒸汽。 为什么企业不使用传统锅炉,而使用移动储能装置供应蒸汽?企业负责人介绍说,这有很多好处。首先是节能环保。过去,企业使用的蒸汽一般源自企业自己的锅炉或当地集中供汽,燃料为煤、生物质或者天然气等。企业在生产蒸汽的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炉渣等污染物。通过移动储能装置提供蒸汽的企业,比如临泉生物质电厂在生产蒸汽的过程中,由于生产规模大、执行的环保标准高,生产中采用脱硫、脱硝或超低排放等环保措施,能有效减少污染物排放。由生产规模较大的企业通过移动储能装置提供蒸汽,就能避免建设大量分散的小锅炉,减轻了当地的环境污染。 其次,使用移动储能装置提供蒸汽还可以为企业节省成本。据介绍,移动储能每吨蒸汽的价格是350元,与管道蒸汽的价格相近。经核算,比企业采用天然气生产蒸汽每吨节省约100元。如果按企业每天使用10吨蒸汽、每年生产300天计算,企业每年可节省成本30万元。如果一家新企业不建设锅炉房及相关设施的话,还可省下几十万元投资。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企业通过移动储能装置优化能源使用,可以实现从源头到终端助力企业减污降碳,兼顾了企业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工业领域绿色转型的一个创新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