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车”送蒸汽,移动储能助力企业减污降碳》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4-09
  • 笔者近日在安徽省临泉县宋集镇一家民营企业调研时发现,企业锅炉房旁停放着一台像油罐车模样的设备。经询问,这是企业使用的移动储能装置,“油罐车”里装载的是压缩蒸汽。

    为什么企业不使用传统锅炉,而使用移动储能装置供应蒸汽?企业负责人介绍说,这有很多好处。首先是节能环保。过去,企业使用的蒸汽一般源自企业自己的锅炉或当地集中供汽,燃料为煤、生物质或者天然气等。企业在生产蒸汽的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炉渣等污染物。通过移动储能装置提供蒸汽的企业,比如临泉生物质电厂在生产蒸汽的过程中,由于生产规模大、执行的环保标准高,生产中采用脱硫、脱硝或超低排放等环保措施,能有效减少污染物排放。由生产规模较大的企业通过移动储能装置提供蒸汽,就能避免建设大量分散的小锅炉,减轻了当地的环境污染。

    其次,使用移动储能装置提供蒸汽还可以为企业节省成本。据介绍,移动储能每吨蒸汽的价格是350元,与管道蒸汽的价格相近。经核算,比企业采用天然气生产蒸汽每吨节省约100元。如果按企业每天使用10吨蒸汽、每年生产300天计算,企业每年可节省成本30万元。如果一家新企业不建设锅炉房及相关设施的话,还可省下几十万元投资。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企业通过移动储能装置优化能源使用,可以实现从源头到终端助力企业减污降碳,兼顾了企业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工业领域绿色转型的一个创新解决方案。



  • 原文来源:https://www.cnenergynews.cn/huanbao/2025/04/08/detail_20250408208289.html
相关报告
  • 《天焓储能谷电零碳储热供蒸汽项目入选上海节能减排优秀案例》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10-13
    • 近日,2025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创新论坛在工博会期间成功举办,论坛由上海市节能中心、上海市能效中心、上海市节能协会、上海市循环经济协会、上海市节能环保服务业协会以及CN100绿色低碳供应链链主企业联盟共同主办。 活动期间,上海市节能协会为荣获2024年度上海市节能减排优秀案例的企业举行了颁奖仪式。天焓储能的谷电零碳储热供蒸汽项目,成功入选“典型创新案例”。 谷电零碳储热供蒸汽项目,以宁波一制衣厂的蒸汽锅炉为改造对象,在不改变原有生产工艺及管网布局的前提下,新建一套相变储热供蒸汽系统,总储热容量800kWht,供汽时长13h,蒸汽温度151℃。系统利用谷电时段冗余电力进行“电-热”转换并储热,日间按生产节拍精准放热,实现工厂蒸汽负荷全替代,满足工作蒸汽熨烫需求。 项目于2023年12月完成方案评审,2024年1月签约,3月主体设备到场安装,4月完成联调并正式投运。自投运以来,为工厂节省约10%用电量,直接降低用汽成本65%,助力工厂实现了零碳供热目标。 天焓储能的谷电零碳储热供蒸汽装置以电作为能量来源,可利用谷电或可再生能源(光电、风电)储热,在非谷电时段为用户供应蒸汽(温度100℃-350℃)、热水或热风,可为用户减少供热成本,降低碳排放,是零碳园区和工厂建设的绝佳方案。 天焓储能,作为一家在新型储热技术和产品研发、生产及销售领域领先的创新企业,汇聚了一批来自国内外顶尖高校的精英人才,其中包括众多博士和硕士。团队成员在储能行业积累了超过十年的丰富经验,并掌握多项核心技术。凭借卓越的研发实力和创新成果,天焓储能已成功入选常州市“龙城英才”计划和宁波市奉化区“凤麓英才”项目,展现了公司在储能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和影响力。 公司为“国家用户侧储能研发创新中心”共建单位,开发的中高温相变储热供蒸汽、低温相变储热供暖、相变储冷等多款产品,可广泛应用于化工建材、食品饮料、纺织印染、生物医药、新材料、汽车制造、清洁供热等领域,并已在宁波、无锡、盐城、北京等多个项目中投入使用,为用户降低了60%-80%的供热成本,减少了碳排放。公司致力于降低工业企业的用能成本,减少碳排放,实现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助力企业加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 《碳中和时代,燃气企业应该如何应对?》

    • 来源专题:油气开发与利用
    • 编译者:cncic
    • 发布时间:2021-04-26
    • 2020年9月我国提出了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双碳目标。随着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碳中和行动行列,碳减排已经成为全球共同趋势。 目前,我国终端用能中煤炭仍然占有很高的比例,根据统计局数据,2020年我国全年能源消费总量为49.8亿吨标准煤当量,其中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6.8%。而煤电占总装机容量的49.1%(中电联数据),过高比例的煤炭利用是未来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主要挑战。 从“十三五”时期开始,我国能源转型步伐已经加快,截至2020年底,全口径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达到9.8亿千瓦,占总装机的44.3%。中国是环境治理需求较大的国家,能源转型的当务之急是要加快退煤步伐,虽然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但在短期内天然气作为低碳的传统化石能源是实现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和碳中和目标的理想过渡能源。 “十三五”时期我国天然气因雾霾治理、煤改气和能源转型得到了快速发展,到了“十四五”时期,随着经济增速有所放缓和煤改气等工作逐渐趋稳,天然气消费增速或低于十三五时期,但从城市燃气、交通、发电领域来看,未来天然气仍将有15-20年的稳健增长阶段。 在城市燃气领域,我国城市的城镇化为天然气带来了更多的刚性需求;在交通领域,由于重型车较难电气化,出于环保考虑,LNG重卡由于出色的经济性和环保性在未来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在发电领域,天然气发电由于清洁、环保和高效的优势,十分适合作为调峰电站,可以作为可再生能源的有效补充。 碳中和下燃气企业的发展策略 1、中国燃气 中国燃气作为国内最大的跨区域综合能源服务企业之一,城市燃气管网是燃气供应企业的经营基础,目前中国燃气已经累计修建城市天然气管网超过30万公里(包括主干和支线管路),为3300万户居民家庭、1.2万家工业企业和20万商业公福用户提供管道天然气服务。 中国燃气在清洁能源方面不断革新,致力于改善环境和提高服务质量,依托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落实气源保障,并搭建了“PNG、CNG、LNG、LPG”4G能源网络,持续打造多元化的能源供应链,布局清洁能源基础设施。 从2017年开始,中国燃气积极响应国家治理大气污染的号召,大力推动农村“气代煤”工程,在华北地区与天津市、山东省、河北省等地达成了农村气代煤全面战略合作。此外,中国燃气还与海南、湖北、吉林等省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中国燃气近几年大力发展数字化转型战略,从2018年开始,中国燃气制定了数字化转型战略,开创“云化中燃、数字中燃、智慧中燃”全面规划和实施路径,以城燃业务为基础,聚焦高科技产业发展趋势,采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物联网等实现数字化转型。在促进绿色能源发展等方面继续发挥积极作用。 为了推动清洁能源的快速发展,中国燃气在车用、船用领域进行了大量投资,与国内主要的汽车和装备制造商合作,并联合国内主要LNG供应商不断加快省级清洁能源投资平台建设,到目前为止中国燃气已建设和运营的加气站已达到600余座。 另外,2020年6月开始中国燃气率先启动智能微管网业务,与青海省、海南省、云南省、广东省签订省级战略协议,与湖北省、湖南省和安徽省的15个地级市以及福建省、江苏省、浙江省的11个县区签订战略协议。目前已签约居民用户超过100万户,而协议签约地区内符合标准的居民户数超过2500万。 2、港华的绿色发展 港华集团一直注重可持续发展,近些年在打赢蓝天保卫战的行动中,港华大力开展煤改气工作,通过工业园区气代煤、北方地区供暖气代煤和为新建园区能有规划等方式深入治理大气污染问题。数据显示,港华集团2020年完成了集团2000蒸吨锅炉的煤改气工作,同时完成了35蒸吨以下的煤锅炉改造收尾工作。 从港华燃气有限公司公布的2020年度业绩来看,港华燃气在综合能源服务和分布式能源项目方面成绩突出。港华燃气于2020年共新增3个分布式能源项目,截至2020年底,港华燃气的分布式能源项目已经达到了21个。 另外,港华在微电网、增量配电网、储能等领域进行了持续探索以减少项目运营中的碳排放,并且以独到的眼光关注日益严重的厨余垃圾问题,在苏州设立了餐厨及绿化垃圾处理项目,以此来推动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新奥股份 碳中和提出以后,燃气行业迎来了新一轮发展机会。新奥燃气在2020年把发展重心放在了以下几个方面。 (1)发展综合能源 近年来,综合能源业务一直是燃气行业的重点发展领域,新奥的很多综合能源项目已经落地,可以在碳减排进程中发挥巨大作用。 据新奥公布的2020年业绩来看,新奥全年共有21个综合能源项目完成建设并投入运营,累计投运的综合能源项目达到119个。另有在建综合能源项目24个,在建及已投运项目全部达产后,综合能源需求量能够达到318.61亿千瓦时。 此外,除了传统的冷热电三联供项目外,新奥还涉足了生物质、光伏和地热等项目,以及在中国北方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发展分布式清洁供暖项目,累计供暖面积超过500万平方米。 对于综合能源项目,新奥在全年业绩报告中重点提了两个项目。 一是位于海南省的洋浦经济开发区是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国家级园区,发展定位为国家离岸贸易中心、先进位造业基地及大宗商品集散交易基地。一期项目达产后每年用能规模为5亿千瓦时,新奥的泛能方案将可为洋浦经济开发区每年节约10.7万吨标准煤,及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8万吨。 另一个是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赤峰市元宝山园区是当地20个重点工业园区之一,是蒙东最重要的化工园区,园区基础设施完善,已进驻多家具规模的工业企业,包括磷煤化工、生物化工、精细化工(含医药)、装备制造及新材料等五大主导产业。项目达产后每年用能规模为4.28亿千瓦时,每年为园区节约17万吨标准煤,及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2.6万吨。 (2)增加城市燃气项目 2020年,新奥获取了20个城市燃气项目独家经营权,这些新获取的项目于未来几年将可拉动28亿方天然气销售量。 截至2020年底,新奥拥有独家经营权的城市燃气项目总数达到235个,地域覆盖包括安徽、北京、福建、广东、广西、河北、河南、湖南、内蒙古、黑龙江、江苏、江西、辽宁、四川、山东、云南、浙江、上海、天津及陕西合共20个省市及自治区。 4、华润燃气 华润燃气在碳中和与环境治理的背景下,对天然气销售和综合服务做了不少努力。一方面华润燃气不断加大天然气供应能力。城市燃气是华润燃气的核心业务,收到了充分的关注。2020年华润燃气共完成28个项目注册,新签约32个项目,新签约项目预计带来销气量8.83亿方/年。新注册和签约的项目涵盖城市燃气、综合能源、充电桩和加氢站等业务领域。截至2020年底,华润燃气注册的城市燃气项目数已经达到257个,遍布全国22个省、 3个直辖市、75个地级市。根据华润燃气2020年业绩公告,其全年天然气销量达到290.24亿方,同比增长3.62%。 另外,华润燃气把握碳中和政策及行业变革机遇,依托政策支持及自身市场和客户资源优势,持续开发能源供应新业务,满足客户多元化的用能需求。2020年,华润燃气稳步推进分布式能源业务拓展,新签约14个项目,预计总投资额约2.95亿港元,累计项目数量达到46个。 华润燃气同时也在布局新能源行业,2020年华润燃气在充电站领域新投运充电站38座(累计达到107座),华润燃气在2020年新投运加氢站2座(累计批准建设和投运达到9座),对氢能终端市场进行了探索。 华润年度业绩公告显示,华润燃气依托城市燃气业务,开展综合能源服务,重视环境治理,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同比下降20.2%,万元人民币营业收入可比价综合能耗下降1%吨标煤,万元人民币增加值可比价综合能耗下降0.5%吨标煤。 对燃气行业发展的建议 从上述企业举措可以看出,不同企业的着力点有相似之处,也有各自的特色。展望未来,我们认为燃气企业应重视以下发展机会。 1.燃气企业应该抓住天然气未来15-20年的发展机遇期,重点关注新农村、新城镇以及各类园区等市场机会。 2. 随着全社会电气化率的提升,燃气企业应该居安思危,关注发电领域的发展机会。燃气企业可以以分布式能源为切入点,积极发展天然气与可再生能源协同发展的分布式能源项目。 3.燃气企业应重视发展碳汇,积极参与森林碳汇项目,发展森林碳汇是化石能源占比较大企业的重要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