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VPR 2020缅怀Thomas S. Huang设立首个华人奖项,最佳论文和最佳学生论文一作均为华人! 》

  • 来源专题:科技大数据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zhoujie
  • 发布时间:2020-06-17
  • 美国西雅图时间6月16日上午8:30(北京时间晚11:30),大家期待已久的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领域的「奥斯卡」CVPR 2020 开幕式暨颁奖仪式正式线上举行。获奖论文大赏:最佳论文和最佳学生论文一作都是华人!

    受疫情影响,今年 CVPR 改为线上会议。北京时间6月16日晚11:30,大家期待已久的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领域的「奥斯卡」 CVPR 2020 开幕式正式线上举行。涵盖了 Oral Session Program、Tutorials、Workshops 和 DoctoralConsortium 等一系列活动。

    缅怀首位华人CVPR程序主席,成立Thomas S. Huang纪念奖

    本届CVPR开篇特意缅怀了一代CV宗师、84岁华人计算机视觉泰斗Thomas S. Huang(黄煦涛)。他是华人计算机视觉史上的关键人物,首位担任CVPR程序主席(1992)的华人。老先生一生桃李满天下,备受崇敬,为华人CV领域留下丰厚的学术遗产,黄煦涛在图像处理、模式识别和计算机视觉领域作出了开创性研究贡献,其中包括多维数字滤波器的设计和测试、数字全息摄影、文件和图像的压缩技术,以及人脸、手、躯干3D建模、分析和可视化、多模态人机界面、多媒体数据库等。黄煦涛教授发明了预测差分量化(PDQ)的两维传真(文档)压缩方法,该方法已发展为国际G3/G4FAX压缩标准;在多维数字信号处理领域中,提出了关于递归滤波器的稳定性的理论;建立了从二维图象序列中估计三维运动的公式,为图象处理和计算机视觉开启了新领域。此外,他的研究小组还实现了基于语音识别和可视手语分析以控制显示的系统。缅怀视频中,收录了有关黄教授在90年代中期的一些珍贵影像资料。

    PAMITC执行委员会已经批准设立计算机视觉领域的Thomas S. Huang纪念奖,从2021年开始每年在CVPR上颁发。获奖者将由PAMITC奖励委员会选出,类似于罗森菲尔德奖,并将给出相同的奖金。入选者必须是博士,且毕业10年。委员会将根据研究、服务和指导情况综合评选出获奖者。其他细节将在CVPR2021之前公布。

    获奖论文大赏,最佳论文和最佳学生论文一作均为华人

    最佳论文:Unsupervised Learning of Probably Symmetric Deformable 3D Objects from Images in the Wild

    最佳论文提出了一种无需外部监督即可从原始单视图图像中学习3D变形对象的方法。该方法基于自动编码器,该自动编码器将每个输入图像分解为深度,反射率,视角和照明。为了在无监督的情况下解构这些组件,作者使用了以下事实:许多对象类别至少在原则上具有对称结构。作者通过光照的推理来利用底层对象的对称性,即使外观由于阴影而不对称。接着通过预测对称概率图来建模可能(但不一定)对称的对象,并与模型的其他组件联合起来进行端到端的学习。实验表明该方法可以从单视图图像中非常准确地恢复人脸,猫脸和汽车的3D形状,而无需任何监督或预先设定的形状模型。

    最佳论文一作Shangzhe Wu,是来自牛津大学视觉几何组的二年级学生,由 Andrea Vedaldi 教授指导获得了 Facebook 研究所的全额奖学金。在 HKUST 读本科期间,曾与Chi-Keung Tang教授和Yu-Wing Tai 教授合作研究图像翻译 / 生成,现在主要的研究方向为无监督 / 自监督的3D 理解。Shangzhe Wu曾于2017年11月 -2018年2月,在腾讯优图实验室做机器学习实习生。

    最佳学生论文: BSP-Net: Generating Compact Meshes via Binary Space Partitioning

    这篇论文的角度十分新颖,从多边形网格入手,基于计算机图形学的经典空间数据结构Binary Space Partitioning(BSP)来设计了一个BSP-Net。这个网络可通过凸分解来学习表示3D形状,并且不受监督,因此训练不需要进行凸形分解。BSP-Net的重建质量有很大的优势,并且很容易能够进行参数设置。论文一作是来自Simon Fraser University的博士一年级学生Zhiqin Chen,师从张皓教授,从事计算机图形学相关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是几何建模和机器学习。Chen于2017年从上海交通大学本科毕业,于2019年从Simon Fraser University硕士毕业。

    此外,PAMI青年研究者奖的两位获得者是:Jon Barron & Deqing Sun

    Deqing Sun本科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专业,后在香港中文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并在布朗大学获得了博士学位。他曾是英伟达高级研究科学家,现为谷歌高级研究员。

    经典论文奖,也授予了Deqing Sun,Stefan Roth和Michael J. Black的Secrets of Optical Flow Estimation and Their Principles,发表于2010年。

相关报告
  • 《AAAI 2020最佳论文公布,800人缺席!》

    • 来源专题:科技大数据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oujie
    • 发布时间:2020-02-14
    • 作为2020年人工智能学界的第一个顶会,AAAI 2020已经在美国纽约拉开了帷幕。 今年AAAI大会主席是IBM 研究院的Francesca Rossi教授 ,杜克大学Vincent Conitzer教授、南加州大学沙飞教授是联合程序主席。 Francesca Rossi 这届AAAI可谓是火爆异常,一共收到了8800篇提交的论文,最终有效投稿为7737篇,接受的论文数量是1591篇,接受率为20.6%,相较于去年的16.2%的接受率有较大提升。 手册地址: https://aaai.org/Conferences/AAAI-20/wp-content/uploads/2020/02/AAAI20-ProgramWeb.pdf 日前,AAAI 2020最受瞩目的各大奖项已在大会手册中公布,包括最佳论文奖和最佳学生论文奖、经典论文奖、蓝天创意奖、杰出教育家奖、Robert S. Engelmore纪念奖等,今天让大家先睹为快。 华盛顿大学、南洋理工、清华、港大等摘获最佳论文奖 2020 AAAI经典论文奖 2020 AAAI经典论文奖授予了2004年在美国加州圣何塞举行的第十九届全国人工智能会议上被认为最具影响力的以下论文: 题目:QUICKXPLAIN: Preferred Explanations and Relaxations for Over-Constrained Problems 作者:Ulrich Junker 论文地址:https://www.aaai.org/Papers/AAAI/2004/AAAI04-027.pdf 获奖理由:对于过约束问题,开发了一个颇有影响力的方法,该方法可用于形式化和有效计算用户首选的故障解释。 最佳论文奖(Outstanding Paper Award) 今年,AAAI的“Outstanding Paper Award”共提及4篇论文,其中最佳论文及提名、最佳学生论文及提名各有一篇。这些奖项将由大会程序主席Vincent Conitzer和沙飞颁发。 AAAI-20 最佳论文奖: 题目:WinoGrande: An Adversarial Winograd Schema Challenge at Scale(WinoGrande: 一种大规模的对抗式威诺格拉德模式挑战) 作者:Keisuke Sakaguchi, Ronan Le Bras, Chandra Bhagavatula, Yejin Choi 机构:华盛顿大学艾伦人工智能研究所 论文地址:https://arxiv.org/pdf/1907.10641.pdf 摘要: WSC挑战是一个人类常识推理的测评集。它包含了273个由专家设计的问题,这些问题无法单纯依靠统计模型来解决。但是,最近的语言模型在这个测试集上取得了90%的准确率。这个现象给我们一个问题:是语言模型真正学会了推理,还是仅仅依靠一些对数据集的偏好。 为了研究这个问题,我们提出了WINOGRANDE测试集,包含4万4千个模型问题。我们对WSC挑战问题增加了难度和规模。其关键步骤包括:精心设计的众包问题。使用AFLITE algorithm抑制系统偏好。AFLITE 算法将自然语言转化为机器可以处理的向量。在WINOGRANDE测试集上,现在最好的方法只能达到 59.4 – 79.1%的准确率,比人类表现(94.0%)低15%-35%。 最佳论文提名: 题目:A Unifying View on Individual Bounds and Heuristic Inaccuracies in Bidirectional Search 作者:Vidal Alcazar, Pat Riddle, Mike Barley 机构:Riken AIP、奥克兰大学 (注:我们还没找到该论文地址,欢迎大家分享) AAAI-20最佳学生论文奖: 题目:Fair Division of Mixed Divisible and Indivisible Goods (混合可分割和不可分割商品的公平划分) 作者:Xiaohui Bei, Zihao Li, Jinyan Liu, Shengxin Liu, Xinhang Lu 机构:南洋理工大学、清华大学、香港大学 论文地址:https://arxiv.org/pdf/1911.07048.pdf 摘要: 我们研究了当资源同时包含可分割和不可分割的商品时的公平分配问题。经典的公平概念,例如无嫉妒性(envy-freeness, EF)和至多一种商品的无嫉妒性(envy-freeness up to one good, EF1),不能直接应用于混合商品的分配问题中。在这项工作中,我们提出了一种针对混合商品的新的“无嫉妒”公平概念(envy-freeness for mixed goods, EFM),它是将EF和EF1直接推广到混合商品的分配问题中。我们证明了EFM分配对于任意数量的代理(agents)始终存在。我们还提出了高效的算法来计算两个代理和N个代理的EFM分配,并对可分割商品进行分段线性评估。最后,我们放宽了无嫉妒的要求,取而代之的是要求混合商品具有?-无嫉妒性(?-EFM),并提出了一种算法,该算法可以找到在一定代理数量、一定不可分割商品数量和1 /?下的时间多项式中的?-EFM分配。 最佳学生论文奖提名: 题目:Lifelong Learning with a Changing Action Set (利用不断变化的操作集进行终身学习) 作者:Yash Chandak, Georgios Theocharous, Chris Nota, Philip S. Thomas 机构: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Adobe Research 论文地址:https://arxiv.org/pdf/1906.01770.pdf 摘要: 在现实世界的许多顺序决策问题中,可用操作(决策)的数量会随时间变化。尽管在终生学习的相关工作中已经对一些问题进行了很好的研究,例如:灾难性遗忘,变化的转换动态,变化的奖励函数等问题,但操作集大小变化的问题仍未得到解决。在本文中,我们开发了一种新算法,该算法可以自动适应操作集随时间变化。为了解决这个开放的问题,我们将其分为两个可以迭代解决的步骤:在操作空间中推断底层的未知结构;优化使用该结构的策略。最后,我们论证了这种方法在基于现实世界的大规模终身学习问题上的效率。 其他大奖:蓝天奖、杰出教育家奖等 AAAI-20蓝天创意奖(AAAI-20 Blue Sky Idea Awards) AAAI与计算机研究协会计算社区联盟(CCC)合作,宣布三篇获奖论文,这些论文提出了可以激发研究界追求新方向的想法和愿景,比如提出了新问题、新应用领域或新方法。获奖者分别是: 第一名:Philip R. Cohen 获奖论文:Back to the Future for DialogueResearch 论文地址:https://arxiv.org/pdf/1812.01144.pdf 第二名:Sarit Kraus, Amos Azaria, Jelena Fiosina, MaikeGreve, Noam Hazon, Lutz Kolbe, Tim-BenjaminLembcke, Jorg P. Muller, Soren Schleibaum, andMark Vollrath 获奖论文:AI for Explaining Decisions inMulti-Agent Environments 论文地址:https://arxiv.org/pdf/1910.04404.pdf 第三名:Gerardo Ocampo Diaz, Vincent Ng 获奖论文:Unveiling Hidden Intentions 2020 AAAI/EAAI杰出教育家奖 AAAI / EAAI杰出教育家奖旨在表彰为人工智能教育做出重大贡献、为人工智能社区实现长期利益的个人或团体。 2020年AAAI / EAAI杰出教育家奖颁给2020年奖颁发给Marie desJardins(美国西蒙斯大学),表彰她在培养和认可人工智能教育、分享教学进步、增加多样性和改进K-12 CS教师准备方面领导人工智能社区。 Marie desJardins 该奖项由AAAI和人工智能教育进展研讨会(Symposium on Educational Advances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联合赞助。 2020年罗伯特·S·恩格尔莫尔纪念奖 罗伯特·S·恩格尔莫尔(Robert S. Engelmore)纪念奖由IAAI-20和AI Magazine赞助,由IAAI-20联合主席Ruchir Puri和Neil Yorke Smith,以及AI Magazine主编Ashok Goel主持。 该奖项于2003年设立,旨在纪念罗伯特·S·恩格尔博士为AAAI、AI杂志和AI应用社区的卓越贡献,以及他对应用AI期刊的贡献。 Henry Kautz 2020年的奖项将颁发给美国罗切斯特大学Henry Kautz教授,以表彰他在知识表示、数据分析和社会媒体公益数据挖掘领域的杰出研究贡献。 约800名参会者无法到场,AAAI允许中国参会者远程参会 受肺炎疫情影响,很多中国学者无法去美国参见这次会议,很是遗憾。其中就包括下一届AAAI大会(AAAI 2021)的主席、香港科技大学杨强教授,他本来准备去AAAI 2020介绍他的一篇论文,但鉴于当下形势,不得不放弃。 根据杨强教授的预估,中国大陆大约有800名参会者无法前往美国出席AAAI 2020,约占出席总人数的1/5。 今年大会的程序主席Vincent Conitzer2月1日在推特上表示,将允许中国参会者远程参会。
  • 《诺奖风向标!多位华人学者获得重磅奖项》

    • 来源专题:科技大数据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oujie
    • 发布时间:2021-02-21
    • 日前,美国艾尔弗·斯隆基金会公布了2021年斯隆研究奖(Sloan Research Fellowships)获奖名单,128位杰出青年科学家获奖。 其中,共有18位华人学者获奖,涵盖清华大学(6人)、北京大学(4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人)、南京大学(1人)、浙江大学(1人)、华中科技大学(1人)、台湾大学(1人)等多所高校校友。 斯隆研究奖素有“诺奖风向标”的美誉,旨在奖励职业生涯早期的杰出青年学者。 斯隆研究奖自1955年设立以来每年颁发,奖励处于职业生涯早期且取得引领未来科学发展成就的杰出年轻学者。2021年该奖授予的学科领域包括化学、计算与进化分子生物学、计算机科学、经济学、数学、神经科学、地球科学、物理学,共有128名学者获此殊荣。 2007年以来,该奖项历届获得者中已有51人获诺贝尔奖,17人获菲尔兹奖,69人获美国科学奖章,20人获约翰贝茨克拉克奖。 2021年斯隆研究奖获奖华人学者简介如下: 高伟(Wei Gao),2007年在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工程系获得学士学位,2009在清华大学精仪系获得硕士学位,2014年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化工系获得博士学位。世界经济论坛2020年青年科学家。 现任加州理工学院应用物理与材料科学系助理教授。研究领域主要包括可穿戴设备、柔性电子、微米纳米马达、生物纳米技术、生物医学和生化传感器。 李晗(Han Li),加州大学尔湾分校化学和生物分子工程助理教授。2008年在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获得学士学位,2013年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获得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合成生物学、化学生物学,以及代谢工程研究。 高秭玥(Ziyue Gao),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遗传学助理教授。2010年在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获得学士学位,同时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2015年在芝加哥大学获得遗传学博士学位。研究领域为人类遗传学,着重于在生物演化和群体遗传的框架下研究与人类进化、疾病与健康相关的问题。 马腾宇(Tengyu Ma),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与统计学助理教授。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计算机科学实验班(姚班)校友,本科毕业后赴普林斯顿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攻读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主要包括机器学习和算法方面的研究,如深度学习及其理论,(深度)强化学习及其理论,表示学习,鲁棒性,非凸优化,分布式优化和高维统计。 廉骉(Biao Lian),普林斯顿物理系助理教授。2012年在清华大学物理系获得学士学位,2017年在斯坦福大学物理系获得博士学位。研究方向包括物质拓扑相、量子霍尔系统、低维强相互作用系统以及多体系统的纠缠和量子动力学的理论研究。 甄博(Bo Zhen),宾夕法尼亚大学物理和天文系助理教授。200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数理基科班,2014年在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获得博士学位。研究领域为凝聚态物质,光学。 徐升(Sheng Xu),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2002级本科校友。博士毕业于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曾在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担任博士后研究员。 目前,徐升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纳米工程系担任助理教授,研究工作集中在用于健康监测和人机界面的可穿戴柔性电子设备,曾获材料研究学会(Materials Research Society,MRS)“杰出青年科学家奖”等多项荣誉。 戴亮(Liang Dai),北京大学物理学院2007级本科校友。2015年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20年7月加入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现任助理教授。他的研究领域为引力透镜、引力波及宇宙学。 邓煜(Yu Deng),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2007级本科校友,2008年秋季转入麻省理工学院。2010年获普特南(Putnam)大学生竞赛最高奖——Putnam Fellow.2015年于普林斯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随后到纽约大学库朗研究所(Courant Institute)做博士后。2018年加入南加州大学,现任助理教授。 他和他的合作者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包括:对二维高次Schrödinger方程证明了Gibbs测度的不变性;对Schrödinger方程对应的弱湍流问题,在最佳的时间尺度上验证了极限方程的正确性;证明了三维水波方程在重力-表面张力作用下的小初值整体存在性;证明了二维Couette flow在超临界空间的不稳定性。 刘鲁乔(Luqiao Liu),北京大学元培学院物理学专业2002级本科校友。于康奈尔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15年加入麻省理工学院电子研究实验室,现任MIT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副教授。他的研究领域为自旋电子学领域,特别是专注于纳米材料和自旋逻辑器件,非易失性存储器和微波应用。 汪淏田(Haotian Wang),2011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毕业后赴斯坦福大学深造并获博士学位。2016年起担任哈佛大学罗兰学者并组建课题组开展独立工作,2019年起加入莱斯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系任助理教授。2019年入选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中国榜。 赵刘燕(Liuyan Zhao),2004年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校期间曾获2005年优秀学生奖学金(金奖),2006年环贸通专项奖、2007年国家奖学金、大学生研究计划校级优秀等多种荣誉。2008年荣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优秀毕业生。2013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现为美国密歇根大学助理教授。 Heng Li,现任哈佛大学医学院/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生物医学信息学助理教授。本科就读于南京大学物理学院97级基地班,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在英国维康桑格研究所( Wellcome Trust Sanger Institute)从事博士后研究。2018年加入哈佛医学院/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 Xiumin Du,浙江大学数学学士,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博士,美国西北大学数学助理教授。 Kai-Wei Chang,2017年起担任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计算机系助理教授,此前曾在弗吉尼亚大学计算机系担任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谷歌引用数超过13000。 本科就读于台湾大学,获得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双学位;2007年本科毕业后继续在国立台湾大学攻读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硕士学位。随后,2010年赴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UIUC)攻读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师从Don Roth 教授。2015年取得博士学位,并继续在微软担任博士后研究员。曾获得 EMNLP 2017最佳长论文奖、SIGKDD 2010 最佳研究论文奖、NSF资助。 Joel Yuen-Zhou,2007年获麻省理工学院学士学位,2012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2015年加入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任助理教授。 James Zou,本科毕业于杜克大学,并于哈佛大学取得博士学位,现为斯坦福大学助理教授。 Wenxin Du,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金融学副教授。2008年于斯沃斯莫尔学院获学士学位,2013年于哈佛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