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先进院成功实现黑磷基水凝胶的光控原位生物矿化》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0-06-03
  •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喻学锋研究员与深圳大学邵俊东副研究员等合作,成功利用黑磷的光化学活性实现了水凝胶的光控原位生物矿化。相关论文"Photochemical Activity of Black Phosphorus for Near-Infrared Light Controlled In Situ Biomineralization"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先进科学》( Advanced Science )上,影响因子15.804。论文第一作者是邵俊东博士,通讯作者是喻学锋研究员。

    近年来,二维黑磷优异的近红外光热效应、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使其在光热治疗、药物 / 基因递送、生物成像和生物传感器等生物医学领域中引起了广泛关注。其中,黑磷的生物可降解性是其区别于其它无机二维光热材料最重要的特性,它可以在水和氧气的作用下,降解成人体必需的磷酸盐( P O 4 3- )。 针对这一 特性 , 研究团队 揭示了 黑磷的光化学活性,并研究了黑磷基水凝胶的近红外光控原位生物矿化现象和潜在用途。 磷酸盐( P O 4 3- )和钙离子( Ca 2+ )的生物矿化过程在人体硬组织如牙齿和骨骼等的形成与再生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生物体内,生物矿化过程通常是自发进行的,受生物体内的生物大分子控制,很难在体外实现人为调控。然而,黑磷优异的近红外光响应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能,为实现可控的生物矿化提供了可能。研究结果显示,近红外光照不仅增强了黑磷的化学活性,促进了黑磷向磷酸盐( P O 4 3- )转化的降解过程,还加剧了磷酸盐( P O 4 3- )与钙离子( Ca 2+ )的反应过程,最终实现了可控的原位生物矿化。在此过程中,黑磷不仅是生物矿化的引发剂和调节器,还可以作为成核位点并提供生物矿化必需的磷源 ——磷酸盐( P O 4 3- )。研究团队随后将黑磷与水凝胶复合,利用 3 D 打印技术制备了骨组织工程支架,并实现了其近红外光控原位生物矿化。相关研究成果进一步 拓展了黑磷的生物医学应用,并在生物材料领域,特别是组织工程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本项研究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研究重点计划、广东特支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等项目的资助。

相关报告
  •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院揭示离子交联型水凝胶可控三维形变机制》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9-01-22
    •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杜学敏副研究员团队研发出一种离子交联型水凝胶,首次报道了通过生物兼容性离子(Na /Ca2 )触发水凝胶可控三维形变,并揭示了其内外反转三维可逆形变机制。相关研究结果以论文“Inside-Out 3D Reversible Ion-Triggered Shape-Morphing Hydrogels”(离子触发内外反转三维可逆形变水凝胶)在Science合作期刊Research上在线发表(Research, 2019, DOI: 10.1155/2019/6398296)。 【成果简介】 近年来,仿生可控三维形变材料在组织工程与人工器官等医学领域应用广泛,但传统材料要么欠缺可控形变能力,要么刺激调控手段面临安全性挑战,由此极大限制了传统生物材料医学应用。如何成功实现传统生物材料的可控三维形变,及采用生物相容性手段调控形变,仍是材料生物学应用面临的一大难题。 为解决该挑战,杜学敏研究团队基于前期在材料可控形变设计经验(Advanced Materials, 2017, 29, 1702231;Advanced Materials Technologies, 2017, 2, 1700120;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018, 28, 1801027),创新性地仿生自然中触之形变植物的构造原理,通过表面定向排列微阵列结构与自上而下的梯度交联设计结合,成功实现钙离子交联的海藻酸钠水凝胶可控三维形变。将所得螺旋形水凝胶置于0.1 M NaCl溶液中,发现三维螺旋形会逐渐变形为二维平面结构,最终结构进一步反转形成微通道朝外的反向三维螺旋结构。当反转形变后的三维螺旋结构重新浸泡在0.1 M CaCl2溶液中时,样品会恢复到微通道朝内的初始三维螺旋结构。非常有意思的是,将三维形变水凝胶置于NaCl与CaCl2的混合溶液中,通过调节溶液中Na /Ca2 浓度比例,还可成功“冻结”海藻酸钠水凝胶三维动态形变过程中的瞬态形状。而且,通过耦合多种不同取向微阵列结构,成功实现了类似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及自然界中各种复杂花的三维形状,还成功模拟了仿生花在离子溶液中动态绽放与闭合。
  • 《深圳先进院黑磷界面调控领域取得新突破》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6-26
    •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喻学锋团队在黑磷 界面调控 领域取得新突破,发展了稀土离子配位修饰黑磷新方法,相关工作 “ Lanthanide- Coordinated Black Phosphorus ” (稀土配位的黑磷)在线发表于 国际著名学术期刊 Small ( 《微观》)上 ,影响因子 8.643 。论文共同第一作者为深圳先进院研究助理吴列和博士后王佳宏。   近年来,与石墨烯一样拥有二维层状结构的黑磷展现出卓越的电学和光学特性,同时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和生物相容性。然而,黑磷的不稳定性以及其不可示踪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深入的研究和应用。 喻学锋研究员课题组在之前的工作中,发展了系列界面调控技术, 如有机包覆 ( Nat. Commun. 2016, 7, 12967) 、化学配位 ( Angew. Chem. Int. Ed . 2016, 55, 5003) 、共价修饰 ( Chem. Mater. 2017, 29, 7131) 、离子掺杂( Adv. Mater. 2017, 29, 170381 )、缺陷修复 ( Angew. Chem. Int. Ed . 2018, 57, 2600) 等,实现了黑磷的稳定性强化和性能优化。   在本项研究中,课题组设计了一种三价稀土离子的三氟磺酸酯配体( Tb(Otf) 3 、 Eu(Otf) 3 、 Gd(Otf) 3 、 Nd(Otf) 3 等),该配体可与黑磷的孤对电子对进行配位,从而避免黑磷氧化。研究表明该配位修饰的方法适用于不同尺寸的黑磷纳米材料 ( 黑磷纳米片、黑磷量子点、黑磷微米薄片 ) 。对比实验表明:与未经修饰的黑磷会迅速降解不同,稀土配体修饰的黑磷能在水中放置数日,而保持光学性能稳定。该修饰技术简单有效,在不改变黑磷晶体结构的前提下,就能极大提高它的其稳定性,同时 Gd(Otf) 3 修饰的黑磷材料在磁共振成像研究中具有较高的弛豫效率, Tb(Otf) 3 、 Eu(Otf) 3 和 Nd(Otf) 3 等修饰的黑磷材料则保留了相应稀土离子原有的荧光特性,这些结果表明稀土配体修饰的黑磷材料便于示踪。这种稀土配体高稳定性黑磷的成功制备可有效推动黑磷在光电器件和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该研发团队已经申请了相关发明专利,并依托孵化的中科墨磷科技有限公司 ,积极推进相关技术的产业化。   本项目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前沿重点研究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深圳市基础研究布局等项目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