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在被微塑料污染的近海区域可能会增加心血管代谢疾病的风险》

  • 来源专题:重大慢性病
  • 编译者: 李永洁
  • 发布时间:2025-07-09
  • 生活在被海洋水域环绕的美国沿海县区,且该区域附近海域微塑料含量极高的环境中,可能会增加患心脏病和代谢性疾病(如 2 型糖尿病、冠状动脉疾病和中风)的风险。根据发表在《美国心脏协会杂志》上的研究,这种风险高于居住在附近海域微塑料污染水平较低的沿海县区的居民。“这是首批表明居住在微塑料严重污染的水域附近可能与慢性健康状况有关的大型研究。塑料污染不仅是一个环境问题,也可能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该研究的资深作者、马萨诸塞州伯灵顿拉希医院与医疗中心可持续发展医疗主任、医学部研究副主席、Sustain Health Solutions 公司总裁萨尔朱·甘纳特拉博士说道。微塑料是指尺寸小于 5 毫米(相当于新铅笔橡皮擦的宽度或更小)的微小塑料颗粒。纳米塑料则更小,肉眼无法看见,其尺寸小于千分之一毫米。这两种尺寸的塑料颗粒均来自较大塑料废弃物的化学分解(分解过程),这些废弃物包括食品包装(如一次性水瓶)、合成纤维和个人护理产品。微塑料和纳米塑料已被发现存在于饮用水、海鲜和空气中。据研究称,在沿海地区,海水入侵这一自然过程(即海水与地下水资源混合)被广泛报道,该过程导致沿海地区的地下含水层中各种污染物(包括微塑料)浓度较高。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考察了沿海社区附近海洋水体中的塑料颗粒浓度是否与当地居民中 2 型糖尿病、冠状动脉疾病和中风的发病率升高有关。研究人员还考察了这些县 200 海里范围内海洋微塑料污染(可能是微塑料和纳米塑料的混合物)的浓度,并根据平均海洋微塑料水平(MML)将其分为四个类别:低污染(0 - 0.005 个/立方米):其污染程度几乎微乎其微——或许在 200 个浴缸的海水样本中只有一小块塑料碎片;中度污染(每立方米 0.005 至 1 个颗粒):每 200 个浴缸的海水样本中最多会有 1 个小塑料颗粒;重度污染(每立方米 1 至 10 个颗粒):每个浴缸的海水样本中很可能会有少量小塑料颗粒漂浮着;而极重度污染(每立方米 10 个以上颗粒):每 1 汤匙的海水(大约相当于一个浴缸的大小)中就可能含有 10 个或更多的塑料颗粒。分析发现,与附近水域微塑料污染水平较低的美国沿海县的居民相比,生活在微塑料污染水平极高的县的居民患 2 型糖尿病的调整后患病率要高出 18%(已知这种疾病会使心脏病的风险翻倍);冠状动脉疾病(心脏血管中斑块积聚,可能导致心脏病发作或中风)的患病率要高出 7%;中风的发病率要高出 9%。中风是指大脑中的血管被堵塞或破裂的情况。中风是导致死亡的第五大原因,也是导致残疾的主要原因。此外,分析发现,位于墨西哥湾(也被称为“美洲湾”)和大西洋沿岸的美国各县,相比太平洋沿岸的县,2 型糖尿病、冠状动脉疾病和中风的发病率更高。即使在考虑了年龄、性别、获得医生服务的便利性、社会经济状况(教育程度、失业率、家庭收入、社区状况等)以及环境因素(空气污染、噪音污染、距离公园的远近、步行空间等)等因素之后,高微塑料污染水平与更多人患有心血管代谢疾病之间的关联依然存在。“虽然这项研究测量的是海洋水中的污染情况,但污染并不局限于海洋。微塑料无处不在:在饮用水中、我们所食用的食物中,尤其是海鲜中,甚至在我们呼吸的空气中都有。所以,尽管我们研究了从海洋水中收集的微塑料数据以及附近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但微塑料污染影响着我们所有人,无论我们居住在哪里。”甘纳塔说。他说,科学家们才刚刚开始了解微塑料对健康的全面影响。“讽刺的是,即便是在医疗保健领域——这个致力于治愈疾病的行业——我们也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从静脉输液袋和注射器到手套、管子、药物贴袋以及手术用布帘等等。其中大部分最终都会被丢弃进垃圾填埋场或流入海洋,从而分解成微塑料并进入生态系统。”

    “现在是时候从意识层面转向实际行动了,”他说道。“我们呼吁政策制定者将塑料污染视为一场环境危机,同时也视为一个潜在的健康危机。”2024 年美国心脏协会科学声明编写委员会主席、环境暴露与儿科心脏病学专家贾斯汀·扎卡里亚(医学博士、公共卫生硕士、美国心脏协会院士)表示:“作者进行了非常细致的县级分析,这表明需要更多关于个体层面的研究来了解塑料对我们的影响以及减少这些影响的干预措施,或者对环境中的微塑料和纳米塑料进行限制。”在没有此类数据或政策的情况下,有关塑料含量的透明度和标签能够使消费者能够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我们必须记住,这些塑料会无限期地存在于我们的体内,可能会使各个年龄段的人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累积风险。”扎卡里亚与本研究无关,他是贝勒医学院的儿科心脏病学副教授以及德克萨斯儿童医院心血管临床研究核心的医疗主任,均位于休斯顿。该研究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该研究将数据与县一级的数据进行了对比,而非针对个体进行分析。此类研究无法证明附近海域微塑料含量(仅测量水中的含量,而非鱼类或植物生命中的含量)与心血管代谢疾病的发展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我们也没有测量这些县居民体内的塑料含量,而且我们还不清楚这些颗粒物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的确切方式。所以,尽管这些发现很有说服力,但它们应该是一个呼吁进行更深入研究的信号,而不是得出明确结论的依据。”甘纳塔说道。甘纳塔及其同事表示,他们的研究结果指出了未来研究的几个关键领域:微塑料是如何进入人体的?微塑料在何种含量水平下会变得有害?这些颗粒物在人体内会积累到何处?微塑料对长期健康有何影响?研究团队目前正在设计后续研究,以通过水、食物和空气来测量个体的微塑料暴露量,并评估暴露情况如何影响炎症和心血管压力的生物标志物。研究详情、背景及设计

    利用来自国家环境信息中心的数据,我们于 2015 年至 2020 年期间对美国太平洋沿岸、大西洋沿岸以及墨西哥湾(也称为美洲湾)沿岸 152 个沿海县(其海域范围为 200 海里以内,即海洋专属经济区)的海洋水域中的微塑料浓度进行了获取和测量。这些县居民的平均年龄为 43 岁,其中约一半为女性。约 75% 为白人成年人,13% 为黑人成年人,1% 为美洲印第安人和阿拉斯加原住民成年人,4% 为亚裔美国人成年人,0.1% 为夏威夷原住民和其他太平洋岛民成年人,其余 7% 的成年人未自行表明其种族或民族身份。各县的 2 型糖尿病、冠状动脉疾病和中风的患病率是从 2022 年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人群层面分析”中获得的,该分析基于 2019 - 2020 年的行为风险因素监测系统以及 2015 - 2019 年的美国社区调查。研究人员对微塑料浓度较低与较高的两个县的疾病发生率进行了比较,且在未对多个县层面的风险因素(如年龄、性别、种族、民族、获得医生服务的机会以及沿海社区居民所面临的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的指标)进行调整的情况下也进行了比较。



  • 原文来源: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5-06-ocean-polluted-microplastics-cardiometabolic-disease.html
相关报告
  •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 来源专题:重大慢性病
    • 编译者:李永洁
    • 发布时间:2025-03-31
    • 根据在美国心脏病学会年度科学会议 (ACC.25) 上发表的一项研究,除了导致多种类型的癌症外,人瘤病毒 (HPV) 似乎还会显着增加患心脏病和冠状动脉疾病的风险。 直到最近才开始出现 HPV 与心脏病有关的证据。这项新研究首次通过汇集来自几项全球研究的数据来评估这种关联,共计近 250,000 名患者。其发现支持了存在重要关系的证据,并值得研究人员、临床医生和患者进一步关注。 研究表明,HPV 和心血管疾病之间显然存在某种关联。但生物学机制尚未确定,但假设与慢性炎症有关。 HPV 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感染,通过亲密接触传播。它会导致尖锐湿疣、肛门、生殖器和喉咙癌。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建议所有儿童和青少年接种 HPV 疫苗,以预防与感染相关的癌症;然而,许多美国成年人没有接种疫苗,因为他们在 2006 年疫苗上市时已经过了建议的接种年龄。 对于荟萃分析,研究人员确定了 2011 年至 2024 年间进行的 7 项研究,其中包括 3 年至 17 年随访期间的 HPV 状态和心血管结果数据。大多数是回顾性和纵向队列研究;3 例来自美国,2 例来自韩国,1 例来自巴西,1 例来自澳大利亚。 研究人员使用了几种统计方法来提取 HPV 与心血管疾病、冠状动脉疾病(斑块在心脏动脉中积聚,减少流向心脏的血液)和高血压之间关系的数据。一些分析还调整了潜在的混杂变量,例如吸烟、糖尿病和其他已知的心脏病风险因素。 总体而言,结果表明,与 HPV 阴性患者相比,HPV 阳性患者患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高 40%,患冠状动脉疾病的风险高出两倍。即使在调整了社会人口学因素、病史、生活方式行为、心脏病家族史和降血压药物使用等混杂变量后,HPV 与心脏病之间的关系仍然存在,HPV 阳性患者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比没有 HPV 的患者高 33%。与高血压没有统计学意义的关联。 根据这些发现,临床医生可以考虑对 HPV 检测呈阳性的人进行更密切的心脏监测,这与对具有其他已知心脏病风险因素的患者的建议一致。 总是谈论吸烟、高血压等心血管风险因素,但我们知道大约 20% 的心血管疾病不能用这些传统风险因素来解释,这使得识别可能成为目标的非常规风险因素(如 HPV)变得很重要。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更好地了解 HPV 感染与心脏病之间联系的强度和机制,以及 HPV 疫苗接种在预防心血管问题方面的潜在作用。
  • 《Nat Med:新冠病毒增加感染者发生心血管并发症的风险》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2-02-27
    •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医学院和圣路易斯退伍军人事务保健系统的研究人员通过深入分析美国联邦健康数据发现,人们在SARS-CoV-2感染后的第一个月到一年内发生心血管并发症的风险增加。这类并发症包括破坏性心律、心脏炎症、血栓、中风、冠状动脉疾病、心脏病发作、心脏衰竭甚至死亡。他们还发现这些并发症甚至发生在以前健康的人和那些有轻微COVID-19症状的人身上。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Nature Medicin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Long-term cardiovascular outcomes of COVID-19”。 论文通讯作者、华盛顿大学医学助理教授Ziyad Al-Aly博士说,“我们想在我们过去对COVID长期影响的研究基础上,更仔细地观察人们的心脏正在发生什么。我们观察到的情况并不乐观。COVID-19可能导致严重的心血管并发症和死亡。心脏受损后不会再生,也不容易修复。这些并发症会影响人们的一生。” 自COVID-19大流行病开始以来,全球已有超过3.8亿人感染了SARS-CoV-2。Al-Aly说,“因此,到目前为止,COVID-19的感染已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1500万例新的心脏病病例。这是相当意义重大的。对于任何感染过的人来说,心脏健康是COVID-19急性期后护理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是至关重要的。” 心血管疾病---是指各种心脏疾病、血栓和中风的总称---是美国和世界的主要死因。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估计,每年每四个美国人中就有一个死于心脏病。此外,根据CDC的数据,心脏病还会带来高昂的代价,美国每年在医疗服务、药物和因死亡而损失的生产力方面花费约3630亿美元。 Al-Aly说,“对于那些在感染SARS-CoV-2之前就有明显心脏疾病风险的人,这些研究结果表明COVID-19可能会扩大这种风险。” 他补充说,“不过最值得注意的是,那些从来没有任何心脏问题并被认为是低风险的人在患上COVID-19之后也出现了心脏问题。我们的数据显示,年轻人和老年人;男性和女性;黑人、白人和所有种族;有肥胖症的人和没有肥胖症的人;有糖尿病的人和没有糖尿病的人;以前有心脏病的人和以前没有心脏病的人;有轻微COVID-19症状的人和因重症COVID-19需要住院治疗的人的心脏损伤风险增加。” 这些作者分析了由美国退伍军人事务部维护的数据库中未识别的医疗记录。他们构建了一个对照数据集,其中包括153760人的健康信息,这些人在2020年3月1日至2021年1月15日期间的某个时候检测出COVID-19阳性,并且在患上这种疾病的头30天内存活下来。这项研究中很少有人在患COVID-19之前接种过疫苗,因为在招募人员时疫苗还没有广泛使用。 这些作者通过统计建模比较了COVID-19数据集与其他两组未感染SARS-CoV-2的人---一个由560多万在同一时间段没有患上COVID-19的患者组成的对照组;以及一个由580多万人组成的对照组,他们是2018年3月至2019年1月的患者,早在病毒传播和大流行开始之前---的心血管结果。这项研究未纳入关于SARS-CoV-2的Delta和Omicron变体的数据,这两种变体在2021年下半年开始迅速传播。这项研究中的COVID-19患者大多是年长的白人男性;然而,这些作者也分析了包括所有年龄和种族的女性和成年人的数据。 他们分析了一年多来的心脏健康状况。与未感染SARS-CoV-2的人相比,感染者中发生包括心力衰竭和死亡在内的心脏病的人多了4%。 Al-Aly说,“有些人可能认为4%是个小数字,但考虑到这一流行病的规模,它并不是。这意味着美国大约有300万人因COVID-19而出现心血管并发症。” 与那些没有任何感染的对照组相比,感染了SARS-CoV-2的人患冠状动脉疾病的可能性增加了72%,心脏病发作的可能性增加了63%,中风的可能性增加了52%。 总的来说,那些感染了SARS-CoV-2的人比没有感染这种病毒的人遭受重大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可能性高55%,其中包括心脏病发作、中风和死亡。 Al-Aly说,“我们的研究结果突出了感染SARS-CoV-2的严重的长期心血管后果,并强调了接种COVID-19疫苗作为预防心脏损伤的重要性;这也强调了在资源有限的国家增加疫苗可及性的重要性。” 他说,“全世界的政府和卫生系统应该准备好应对COVID-19大流行病可能显著促进的心血管疾病负担的增加。由于这些疾病的慢性性质,它们可能会对患者和卫生系统产生长期的影响,也会对经济生产力和预期寿命产生广泛影响。应对新冠长期后遗症(long-COVID)带来的挑战将需要一种急需的---但迄今为止缺乏的---紧急和协调的长期全球应对策略。” 参考资料: Yan Xie et al. Long-term cardiovascular outcomes of COVID-19. Nature Medicine, 2022, doi:10.1038/s41591-022-016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