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cogene:华人科学家发现可帮助诊断和治疗癌症的重要microRNA》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18-06-22
  • miR-30是在人类癌症中常出现过表达的一个microRNA,但是在癌症中miR-30过表达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还不清楚。最近来自美国的华人科学家Peiqing Sun等人通过遗传筛选的方法发现miR-30能够削弱癌基因诱导的细胞衰老促进癌症发育。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Oncogene上。

    众所周知细胞衰老能够通过DNA损伤应答、p53激活以及p16的诱导表达发挥肿瘤抑制作用。研究人员在细胞和小鼠模型中发现miR-30能够通过抑制两个靶点,CHD7和TNRC6A,干扰细胞衰老促进癌症发育。

    研究人员发现CHD7是一个转录共激活因子,对于诱导衰老细胞中p16的表达非常重要,TNRC6A是一个miRNA复合体成分,对于DNA损伤应答RNA(DDRNA)的表达和功能性都十分关键,DNA损伤应答RNA能够通过协调组蛋白修饰、染色质重塑和招募DNA损伤应答因子介导DNA损伤应答和p53激活。因此miR-30能够通过抑制p16和p53这这两个关键的细胞衰老效应因子,有效破坏细胞衰老过程。

    综上所述,该研究发现了介导癌基因诱导细胞衰老和肿瘤抑制效应的新信号途径,揭示了miR-30发挥癌基因活性的分子和细胞机制。因此miR-30/CHD7/TNRC6A信号途径可能是癌症诊断和治疗的新标志物和靶点。

  • 原文来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388-018-0358-1
相关报告
  • 《Cancer Dis:科学家发现新靶点 有助开发癌症治疗新药》

    • 来源专题:再生医学与健康研发动态监测
    • 编译者:malili
    • 发布时间:2017-09-27
    • 最近,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靶向一种对肿瘤生长非常关键的酶能够帮助对抗癌症,该研究将有助于开发抑制黑色素瘤、胰腺癌和结直肠癌生长的新药物。相关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Cancer Discovery上。 这个叫做PPT1的酶分子能够控制mTOR分子的活性和细胞自噬过程,而mTOR和自噬都对癌细胞的生长和存活有重要调节作用。美国FDA已经批准了许多靶向mTOR的药物用于癌症病人的治疗,但是靶向mTOR的药物通常会激活细胞自噬导致肿瘤对药物产生抵抗。 “我们在这项研究中了解到mTOR和自噬并非向之前研究报道的那样完全对立。它们实际上也是互补的,因为自噬能够为细胞提供营养成分,而mTOR则可以利用这些营养成分帮助癌细胞生长,不过当细胞不需要自噬过程提供营养的时候mTOR就会将其关闭。”文章作者Ravi K. Amaravadi教授这样表示。 研究人员找到一种叫做DQ661的药物能够有效靶向PPT1这个酶分子,同时阻断mTOR和细胞自噬,该研究表明通过这种方法靶向PPT1有望改善癌症病人的治疗效果。DQ661实际上是抗疟疾药物quinacrine的二聚体形式,而据研究人员介绍,两个单体中间的连接物以及两个单体如何连接在一起对于药物的作用发挥至关重要,在这项研究中他们药物进行了特殊的化学处理使其能够特异性靶向溶酶体上的PPT1分子。 虽然临床前实验表明这种方法有比较好的效果,但是仍然需要对这种药物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使其更适合人类病人,他们将在这方面付出更多努力。(生物谷Bioon.com) 原始出处: Vito W. Rebecca et al, A unified approach to targeting the lysosome's degradative and growth signaling roles., Cancer Discovery (2017). DOI: 10.1158/2159-8290.CD-17-0741
  • 《美国科学家发现全新生物标志物可早期诊断多种癌症》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生命健康领域集成服务门户
    • 编译者:李荣
    • 发布时间:2020-08-23
    • 8月13日,美国科学家发现由肿瘤和免疫细胞释放的细胞外囊泡和颗粒(extracellular vesicles and particles,简称EVP),携带可靠的生物标志物,可用于癌症检测,并确定癌症的类型。研究团队称,肿瘤在生长、转移的过程中同样会释放EVP,并以这种方式通知身体的其他部位做好迎接癌细胞的准备。因此,理论上通过检查不同EVP的内容物,可以推断出癌症的信息。科学家收集了400多份人类组织、血液和其他体液样本,涵盖了18种不同的癌症,如乳腺癌、结肠癌、肺癌、胰腺癌等,并且包括了早期在内的不同癌症阶段,以及作为对照的健康样本。然后,通过基于质谱的蛋白质组学方法,分析了EVP中的蛋白质。 研究人员首先比较了组织样本中肿瘤和邻近组织的EVP蛋白质组,确定哪些EVP蛋白可以用作癌症诊断标志物。利用这些特征性的蛋白区分肿瘤和正常组织,可以达到95%的敏感性和94%的特异性。接下来通过匹配来自组织样本和血浆中的EVP,进一步找出了癌症患者血浆中独特的肿瘤相关EVP蛋白。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Cell》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