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cer Dis:科学家发现新靶点 有助开发癌症治疗新药》

  • 来源专题:再生医学与健康研发动态监测
  • 编译者: malili
  • 发布时间:2017-09-27
  • 最近,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靶向一种对肿瘤生长非常关键的酶能够帮助对抗癌症,该研究将有助于开发抑制黑色素瘤、胰腺癌和结直肠癌生长的新药物。相关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Cancer Discovery上。

    这个叫做PPT1的酶分子能够控制mTOR分子的活性和细胞自噬过程,而mTOR和自噬都对癌细胞的生长和存活有重要调节作用。美国FDA已经批准了许多靶向mTOR的药物用于癌症病人的治疗,但是靶向mTOR的药物通常会激活细胞自噬导致肿瘤对药物产生抵抗。

    “我们在这项研究中了解到mTOR和自噬并非向之前研究报道的那样完全对立。它们实际上也是互补的,因为自噬能够为细胞提供营养成分,而mTOR则可以利用这些营养成分帮助癌细胞生长,不过当细胞不需要自噬过程提供营养的时候mTOR就会将其关闭。”文章作者Ravi K. Amaravadi教授这样表示。

    研究人员找到一种叫做DQ661的药物能够有效靶向PPT1这个酶分子,同时阻断mTOR和细胞自噬,该研究表明通过这种方法靶向PPT1有望改善癌症病人的治疗效果。DQ661实际上是抗疟疾药物quinacrine的二聚体形式,而据研究人员介绍,两个单体中间的连接物以及两个单体如何连接在一起对于药物的作用发挥至关重要,在这项研究中他们药物进行了特殊的化学处理使其能够特异性靶向溶酶体上的PPT1分子。

    虽然临床前实验表明这种方法有比较好的效果,但是仍然需要对这种药物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使其更适合人类病人,他们将在这方面付出更多努力。(生物谷Bioon.com)

    原始出处:

    Vito W. Rebecca et al, A unified approach to targeting the lysosome's degradative and growth signaling roles., Cancer Discovery (2017). DOI: 10.1158/2159-8290.CD-17-0741

相关报告
  • 《我国科学家发现早期肝细胞癌的新治疗靶标》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网络监测与评估
    • 编译者:yanyf@mail.las.ac.cn
    • 发布时间:2019-03-05
    • 2019年3月5日讯/生物谷BIOON/---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是全球癌症死亡的第三大原因。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产生肝细胞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特别是在东亚。虽然手术治疗可能在肝细胞癌的早期阶段有效,但是这种癌症的五年总生存率仅为50%~70%。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中国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生命组学研究所(Beijing Institute of Lifeomics)的贺福初(Fuchu He)院士课题组、钱小红(Xiaohong Qian)研究员课题组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樊嘉(Jia Fan)院士课题组通过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和磷酸蛋白质组学分析,描述了110对与HBV感染相关的临床早期肝细胞癌的肿瘤组织和非肿瘤组织。由此获得的定量蛋白质组数据突出了早期肝细胞癌的异质性。 这些研究人员利用这种异质性将这些早期早期肝细胞癌分为三种不同的亚型:S-I、S-II和S-III,每种亚型具有不同的临床结果。S-III的特征是胆固醇稳态受到破坏,这种亚型与一线手术治疗后最低的总生存率和最大的预后不良风险有关。通过基因敲落(gene knockdown)抑制胆固醇O-酰基转移酶1(sterol O-acyltransferase 1, SOAT1)--- SOAT1的高表达是S-III亚型特有的一个特征---改变了细胞胆固醇的分布,有效抑制了肝细胞癌的增殖和迁移。 最后,基于患者来源的肝细胞癌肿瘤异种移植小鼠模型,这些研究人员发现利用一种称为阿伐麦布(avasimibe)的SOAS1抑制进行治疗显著减少了具有高水平SOAT1表达的肿瘤的大小。这项研究中提出的早期肝细胞癌的蛋白质组学分型对这种癌症的肿瘤生物学特征提供了新的见解,并提出了靶向它的个性化治疗的机会。
  • 《科学家发现帮助免疫细胞辨别癌细胞方法 有望治疗多种恶性癌症》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18-07-04
    • 人体内的免疫细胞是抗击病原体的一支大军。无论是病毒、细菌、还是寄生虫,免疫细胞对大多数入侵者都能发动有效的攻击,保护我们免受疾病的困扰。 近年来,科学家们发现了免疫细胞的一大新应用——治疗癌症。癌细胞往往带有大量突破,可能被免疫细胞识别。为了逃避免疫细胞的攻击,这些癌细胞演化出了一系列策略,把自己伪装成好人。 但这些伎俩已被科学家们逐渐识破。通过抑制PD-1/PD-L1通路,我们能让免疫T细胞擦亮双眼,对癌细胞发动攻击;此外,我们也能将癌症患者体内的T细胞分离出来,安插上识别癌细胞的分子,再输回到患者体内,对癌细胞进行杀伤。 这些利用免疫细胞的疗法都取得了非常出色的成效,也改写了许多癌症的治疗格局。但科学家们也指出,目前的这些免疫疗法都集中在T细胞上,略显单调。要知道,免疫细胞的种类可多了。如果这些免疫细胞都能被开发成抗癌疗法,那该有多好! 今日,发表在《自然》子刊《 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上的一项研究,则让我们看到了创新免疫疗法问世的希望。在这项研究里,科学家们表明,巨噬细胞在临床前模型中,对癌症的杀伤效果好得惊人。 巨噬细胞是一类重要的免疫细胞,于1882年被俄罗斯动物学家élie Metchnikoff教授所发现。这掀开了人类对先天免疫系统的研究大幕,也让élie Metchnikoff教授共同分享了1908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顾名思义,巨噬细胞有着一副“好胃口”,能吞噬细胞残骸、外来病菌、以及其他病原体。尽管有些研究表明巨噬细胞也能“吃掉”癌细胞,但它们为何不能在癌症刚萌芽时,就把癌细胞吃得干干净净,将疾病消弭于无形呢? 100多年来,随着人们对生物学了解的不断加深,我们逐渐发现了背后的原因:在我们体内,的确有一群有抗癌活性的巨噬细胞,它们叫做M1巨噬细胞。但肿瘤能分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收买”这些M1细胞,让它们变成对癌症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M2巨噬细胞。 更为雪上加霜的是,肿瘤还会表达一种叫做CD47的蛋白。这种蛋白就像是写着“别吃我”的小标识牌,迷惑那些没有被癌细胞“收买”的巨噬细胞,让它们放下武器。 就是因为这个双重机制,让巨噬细胞无法对肿瘤进行有效攻击。 知道了原因,也就带来了解决问题的方向。来自哈佛医学院旗下布莱根妇女医院的科学家们设计了一种神奇的药物,它能既抑制MCSF通路,又抑制CD47通路。按照设计,前一条通路被抑制后,巨噬细胞中能攻击肿瘤的M1细胞比例会上升;而后一条通路被抑制时,癌细胞“不要吃我”的标签就会被撕掉。换句话说,通过这一款简单的药物,巨噬细胞无法攻击癌症的两大瓶颈,一下子就能被移除。 “我们的技术能通过抑制M2信号通路,让M2细胞变成M1细胞,”该研究的负责人之一Ashish Kulkarni教授说道:“如果我们能重新‘教导’这些巨噬细胞,并抑制‘不要吃我’的标签,就有望打破M1细胞与M2细胞的平衡,增加前者的比例,抑制肿瘤生长。” 理论上看,这款新药设计得很完美。但实际效果如何呢?研究人员们在乳腺癌和皮肤癌两种癌症的动物模型中做了测试。这些动物被分为三组,一组接受标准抗癌疗法,一组接受这款创新靶向巨噬细胞的药物,另一组则不接受任何治疗,作为对照。 如科学家们所预期的那样,不接受任何治疗的小鼠,在实验的第10天产生了巨大的肿瘤,而接受标准抗癌疗法的小鼠,肿瘤体积则出现了缩小。 令人惊叹的是,靶向巨噬细胞的疗法,几乎彻底抑制了肿瘤的生长!此外,小鼠的生存率也有上升。 “我们甚至看到了巨噬细胞吞噬癌细胞。”该研究的负责人之一Shiladitya Sengupta教授说道。 这项结果让科学家们兴奋不已,也让他们迫不及待启动下一步的研发计划。如果该研究能在人类身上得到重复,无疑将为癌症免疫疗法增添一股有力的新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