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 Adv:关键基因或能帮助科学家开发治疗癌症等疾病的新型疗法》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18-05-18
  •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Science Advance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首次描述了人类机体中名为EAK-7(mEAK-7)的基因的作用机制。

    文章中,研究者发现,mEAK-7基因能够调节一种特殊的代谢途径,而该途径能够调节细胞生长和人类机体的发育,这些过程的破坏是诱发癌症、神经性障碍等其它疾病的原因之一,本文研究中,研究人员希望能够通过减缓或阻断mEAK-7基因的分子过程来帮助开发新型疗法,从而控制引发疾病的细胞生长和扩散过程。

    2013年研究人员开始对线虫机体中的EAK-7基因进行研究,通过阐明该基因对于线虫的重要性,研究人员就想理解是否该基因在人类机体生物学中是否扮演着关键角色,同时他们还想阐明为何某些特定的人类细胞会转变成为干细胞。研究者Joe Nguyen表示,我们无意中发现,线虫体内的EAK-7基因或许与人类体内相同的基因之间存在一定关联。当研究者鉴别出人类细胞中的mEAK-7基因后,他们对多种类型的细胞进行了筛选,希望能更好地理解该基因的工作机制,这些细胞包括胚胎干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成纤维细胞能够形成结缔组织并且帮助促进伤口愈合)。

    研究者表示,我们并未在任何样本中发现mEAK-7的存在,但当我们对多种癌细胞中的mEAK-7进行检测时发现,mEAK-7基因的水平非常高;随后研究人员对人类细胞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来观察mEAK-7如何对细胞的mTOR信号产生反应,该信号能够调节人类细胞的代谢、生长、复制和生存等过程。据研究者介绍,mEAK-7基因实际上能够激活其它的生物过程,即旁路途径,该途径并不像mTOR一样在分子水平上容易被理解。

    Krebsbach说道,随着mEAK-7基因激活旁路途径被发现,我们还发现,细胞的代谢、分裂和迁移或许都依赖于细胞的类型,如果我们能够找到一种方法来控制诱发疾病的细胞的复制和迁移,那么我们就有机会开发出治疗疾病的新型疗法。随后研究人员通过抑制人类细胞中的mEAK-7基因,来检测该基因在细胞增殖和迁移过程中的重要性,当促进该基因突变或从细胞中移除该基因后,相关的信号过程就会明显下降,此外研究者还检测了是否mEAK-7基因在细胞中会过度表达,结果发现,随着其过度表达,细胞的增殖也会明显加快。

    最后研究者Jin Koo Kim表示,本文中我们发现,mEAK-7基因对于细胞中mTOR信号非常重要,同时也是细胞增殖和迁移所必需的,通过靶向作用mEAK-7基因,我们就能够通过旁路途径来拦截mTOR信号,从而实现有效控制疾病进展的目的。

  • 原文来源:http://advances.sciencemag.org/content/4/5/eaao5838
相关报告
  • 《JBC:一个存在5亿多年的基因或能帮助开发治疗癌症等多种人类疾病的新型疗法》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18-07-04
    • 近日,一项刊登于国际杂志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了一种新基因,或许在调节机体抵御感染和疾病的免疫反应上扮演着关键的角色;相关研究或为后期研究人员开发治疗流感、关节炎甚至癌症的新型疗法提供新的线索和希望。 这种基因名为C6(f106),其能够控制参与感染性疾病、癌症和糖尿病发病过程的特殊蛋白质的产生,该基因已经存在了5亿年了,但研究人员却并不清楚其在机体中的功能和所扮演的角色。研究者Cameron Stewart说道,机体的免疫系统能够产生名为细胞因子类的蛋白质,来帮助强化免疫系统的功能,并且抑制病毒和其它引发机体疾病的病原体的功能;这项研究中,我们发现,基因C6能通过关闭特定细胞因子的产生来阻断机体免疫反应失控,被C6所调节的细胞因子能够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包括癌症、糖尿病、诸如风湿性关节炎等炎性疾病等。 本文研究或能帮助研究人员理解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同时还能帮助研究人员开发治疗多种疾病的新型更具靶向性的疗法。研究者Rebecca Ambrose博士说道,尽管2003年科学家们首次对人类全基因组进行了测序研究,但目前我们仍然并不清楚其中数千个基因的功能。由于基因C6已经存在了超过5亿年了,不管是简单的生物体还是人类机体中都存在该基因,如今我们才意识到该基因的重要性,在阐明基因C6的重要性后,研究人员获得了大量资助来对该基因的具体功能进行研究。 该基因的名字:C6或f106,能够反映其在人类基因组中的位置,而不是与特殊的功能相关;最后研究者Stewart表示,后期他们还将通过更为深入的研究来阐明基因C6在人类机体中的重要功能,并以相关研究结果为基础开发出治疗诸如感染性疾病、癌症等一系列疾病的新型疗法。
  • 《Adv Mat:靶向性系统或能帮助科学家开发出更好的癌症药物运输系统》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18-06-12
    •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Advanced Material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生物工程学家通过研究利用诸如转移性癌细胞等疾病细胞的独特机械特性,就能帮助改善药物疗法运输,从而更好地靶向作用疾病细胞来治疗相关疾病。 目前全球很多实验室都在开发基于纳米颗粒的药物运输系统来选择性靶向作用肿瘤组织,而这依赖于一种锁钥系统,即纳米颗粒表面的蛋白“钥匙”能够进入到癌细胞表面高水平表达蛋白的“锁”中,随后细胞膜就会将纳米颗粒包裹起来并且吸收掉,如果足够的纳米颗粒和其药物“货物”被摄入的话,癌细胞就会死亡。 研究者Sulin Zhang表示,锁钥之间的粘合力是驱动纳米颗粒进入癌细胞的关键;而无论何时,只要产生一个驱动力,就会出现相应的阻力;这种驱动力具有一定的生物化学特性,即蛋白-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阻力就是细胞膜包裹纳米颗粒所需要的机械能成本,截止到目前为止,生物工程学家们仅考虑到了驱动力,并且设计出了能优化化学反应的纳米颗粒,这种靶向策略称之为“化疗靶向作用”(chemotargeting),研究人员认为,他们还应该考虑细胞的机械特性,并且设计出纳米颗粒能够增强这种靶向作用,于是这就形成了一种新型的靶向系统,即“机械靶向作用”(mechanotargeting)。 这两种靶向系统是互补的,你可以将两种系统结合起来,实现基于纳米颗粒的诊疗目的,实际上,靶向作用的效率需要驱动力和阻力之间的巧妙平衡过程,比如,如果纳米颗粒表面有过多的“钥匙”的话,尽管这些钥匙技能与正常细胞上不匹配的“锁”发生微弱的相互作用,这些微弱的脱靶效应也会为纳米颗粒提供足够的粘合能量来促进其渗透入细胞膜,并且杀灭健康细胞。 从另一方面来讲,如果粘合能量不够高的话,纳米颗粒就不会进入到细胞内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发表了对生长在可变硬度的水凝胶上癌细胞的实验结果。当位于较软的水凝胶上时,细胞就会保持粘性,并会经历几乎恒定的压力,从而就能限制对纳米颗粒的吸收,但当位于较硬的水凝胶上时,细胞就会具有转移性,并且会形成三维形状,为纳米颗粒提供更多的表面区域进入,而且会变得压力特性较小;在这种情况下,细胞摄入纳米颗粒的数量就是良性细胞的5倍。 最后研究者Zhang说道,这种纳米颗粒具有一定的荧光特性,因此我们就能通过荧光强度的大小来计算进入到细胞中的纳米颗粒的水平,而且我们还发现,恶性细胞的荧光强度要高于良性细胞5倍,这就证实了我们所开发的“机械靶向系统”能正常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