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揭示胰岛素作用下脂肪代谢的组织特异性机制》

  • 来源专题:农业生物安全
  • 编译者: 李周晶
  • 发布时间:2023-12-12
  •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家畜营养与调控科技创新团队揭示了动物机体不同部位组织中由胰岛素调节的脂肪代谢的复杂机制,为深入了解胰岛素在动物组织特异性脂肪代谢中的作用及机制提供了重要参考。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前沿研究杂志(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IF=12.82)。

    肥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主要健康问题之一,与心脏病、糖尿病和中风等多种疾病密切相关,机体不同部位组织中的异位脂肪沉积是上述疾病发展的第一步。胰岛素抵抗与异位脂肪沉积和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不同胰岛素敏感性的脂肪组织特异性代谢机制可能造成脂肪沉积的差异,而其具体发生机制仍未被完全解析。

    研究发现,动物肝脏、肠道、肌肉、皮下等不同部位脂肪组织之间的交互机制依赖于胞外囊泡、蛋白质、脂质等多种物质介导,这些介质影响胰岛素发挥全身性的或者组织特异性的脂肪代谢调控作用。由于动物组织特异性机制,皮下脂肪沉积的促进作用因子(如棕榈油酸水平升高)与肝脏组织中脂肪沉积的拮抗作用因子(如TG水平升高、胰岛素抵抗和代谢综合征等)形成鲜明对比,因此调节胰岛素功能作用可能是个体脂肪沉积和代谢的关键措施。

    随着研究的深入,对畜禽动物脂肪沉积及肉质改善调控提供数据参考,甚至有望为肥胖相关疾病治疗和预防新措施的开发研究铺平道路。

  • 原文来源:https://ias.caas.cn/xwzx/kyjz/57b89e96c4134a2a860e14d81356aa61.htm
相关报告
  • 《Diabetes:日本科学家发现调节胰岛素敏感性的新脂肪因子》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18-03-27
    • 脂肪组织不仅是能量储存器官,也是重要的代谢调控器官,能够影响胰岛素敏感性和葡萄糖平衡。胰岛素抵抗不仅会发生在肥胖糖尿病状态下,在饥饿状态下也会出现,肥胖病人会出现胰岛素抵抗,是导致2型糖尿病发生的主要风险因素。对胰岛素敏感性的调节是生理代谢调节的重要方面,但是目前对调节上述两种胰岛素抵抗状况的分泌因子仍了解较少。最近来自日本的研究人员在脂肪细胞中发现了一个自分泌调节胰岛素敏感性的分泌因子,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Diabetes上。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数据库分析,体外和体内实验结合,发现SDF-1是脂肪细胞中参与胰岛素抵抗的一个因子,在饥饿状态和肥胖的脂肪组织中都会发生过表达。他们通过外源补充SDF-1发现SDF-1能够诱导ERK信号,导致脂肪细胞中的IRS-1发生磷酸化并降解,这会抑制胰岛素信号途径和葡萄糖摄取。相比之下,敲低脂肪细胞内的SDF-1或者抑制其受体能够显著增加IRS-1蛋白水平并增强胰岛素敏感性,这些证据表明SDF-1具有自分泌作用。与这些发现相一致,研究人员还发现在脂肪细胞中特异性敲除SDF-1能够增强脂肪组织和全身胰岛素敏感性。 这些结果表明脂肪组织通过SDF-1的自分泌作用介导对胰岛素敏感性的调节作用,该研究为了解脂肪细胞的胰岛素抵抗过程提供了新的见解。
  • 《中国科学家揭示视觉拥挤效应的神经机制》

    • 来源专题:科技大数据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oujie
    • 发布时间:2019-06-24
    • 中国科学家揭示视觉拥挤效应的神经机制. . 日前,采用基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的群感野技术,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方方教授课题组揭示了视觉拥挤效应的神经机制。相关成果6月20日发表于《当代生物学》。 视觉拥挤效应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当一个位于外周视野的目标物体周围有其他物体呈现时,对这个目标物体的辨别会变得困难,这种现象被称为视觉拥挤效应。在过去一百年中,研究者普遍认为视觉拥挤是由于视觉系统缺乏必要的分辨率把目标刺激从旁侧刺激中分离出来,导致被错误的整合。 基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的群感受野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脑成像数据分析方法。它的最大优势是能够获得大脑里每个体素的群感受野位置和大小的信息,分离对不同视野位置反应的体素,精准地考察不同视野位置上刺激的激活。 基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的群感受野技术,研究人员通过一系列实验,发现早期视觉皮层V2的群感受野大小在视觉拥挤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群感受野越小,拥挤效应越弱。 “此次研究使用神经科学的方法首次直接验证了过去关于视觉拥挤效应发生机制的最重要假设,并且确定了V2是视觉拥挤效应发生的关键脑区。”论文第一作者何东军说。 几乎所有视觉刺激都可能引发视觉拥挤,在弱视、黄斑变性、阅读障碍等多种临床疾病造成视觉功能损害后更显重要。“深入探讨视觉拥挤效应的神经机制不仅可以使研究者对视觉系统进行物体识别机制的理解,而且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何东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