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送货机器人疫情间操作新方式,实现“居家”操作新常态》

  • 来源专题:装备制造监测服务
  • 编译者: zhouyang
  • 发布时间:2020-07-09
  • 近日,初创配送公司Postmates在自动驾驶汽车公司Phantom Auto的帮助下创建家庭工作站,为远程操作员在家操作自动送货机器人提供条件。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送货机器人“车队主管”在家也能操控机器人,协助无接触配送业务顺利进行。

    新冠肺炎疫情使许多行业的经济陷入瘫痪状态,但一项新兴的技术项目却正由于疫情的影响加速发展,这一项目就是自动送货机器人的远程操作。由于尚未被完全商业化,远程操作送货机器人的市场仍然很小。

    然而,在过去的几个月中,随着人们对非接触式交付需求的增长,这项由人类远程监控和引导自主机器人的工作也发展了起来。由此可见,至少对被国人称为“美版饿了么”的Postmates来说,新冠肺炎疫情在无形中增长了这一行业的劳动力需求。

    Postmates去年与自动驾驶汽车远程操作公司Phantom Auto达成了合作。Postmates使用Phantom Auto的软件开发套件来远程监控、指导或操作其自主送货机器人Serve。

    此次合作是Phantom Auto致力于将自动驾驶汽车应用扩展到针对人行道、仓库、货场等场所的多元化物流业务。如今,自动驾驶和远程操作已经在所有这些场景中被应用。

    一、居家措施推进送货机器人业务发展

    在新冠肺炎疫情出现之前,各种自动驾驶技术应用间所谓的“竞争”已经放缓,这其中包括自动驾驶卡车、自动驾驶出租车以及自动驾驶汽车技术等。工程师们对各自领域内的自动驾驶技术的安全性进行了验证,并核实其产品是否可以在无人操作的情况下运行后,他们发现这项挑战比预想得艰巨,因此自动驾驶部署的进度也随之改变。有些规模较小、资金不足的初创公司也试图转型,但有些并未转型成功。

    新冠肺炎病毒蔓延使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发展进一步放缓,但有一个例外:自动送货机器人在疫情中被急切需要。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各市、县、州发布了居家隔离的政策,人们因此急切需要居家配送业务。诸如Refraction AI、Starship Technologies和Postmates之类致力于配送业务的初创公司的需求量出现了增长。例如,在加州的两个被改造成新冠肺炎治疗中心的体育馆中,Nuro的R2送货机器人被用于运送医疗用品。

    二、“车队总管”在家操作“宅家”订单

    在新冠肺炎疫情开始席卷美国之时,Postmates高管表示公司已让工程技术人员居家办公,但机器人远程操作员仍在公司的运营中心工作。到3月中旬,Postmates开始在旧金山和洛杉矶两地推出“宅在家里”的订单。不久后,Postmates让其被称为“车队主管”的远程操作员也转为在家办公了。

    Postmates负责特别项目的副总裁Ali Kashani在采访中表示:“我们意识到我们的自动送货机器人可以在这次疫情中发挥作用。”Postmates决定加快Serve机器人的部署,这就需要更多的“车队主管”。因为他们是确保这些机器人能够准确去往目的地并安全往返的向导。

    通过使用Phantom Auto的软件,Postmates的“车队主管”可以从数千英里之外监控机器人。“车队主管”将帮助机器人在到达到餐厅或收件人地址的前后15英尺的范围内进行导航,或者在当送货机器人需要穿越繁忙街道时提供帮助。

    这些机器人向导可以使用一些方法辅助机器人。“车队主管”可以在系统中输入信息,就可以帮助机器人做出正确的选择。此外,他们还可以使用手持遥控器实时控制机器人的方向和速度。

    在Phantom Auto的协助下,Postmates建立了家庭工作站,升级了互联网,并开发了新的标准操作程序,以确保管理人员能够更有效地监控机器人连接。

    Kashani说,Postmates的“车队主管”在三月中旬启动第一批“宅家”订单几天后就开始在家工作了。

    三、将操作台搬回家发掘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如果不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Postmates的发展路径与现在会有所不同。按照正常的操作程序,“车队主管”们将会在位于旧金山和洛杉矶的集中式操作中心工作。

    当Postmates将工作转移到员工家中,他们发现有更多的劳动力资源可以被发掘利用。Postmates现在可以为那些家离公司太远,甚至是无法从家中出行的残疾人提供工作机会了。

    Kashani说,对机器人交付的需求从来都不是问题。这类业务的局限在于制造和部署机器人的数量。部署的机器人越多,就需要越多的车队管理人员。

    自3月17日旧金山发出“就地避难”禁令开始,到目前Postmates已将其“车队主管”人员增加了30%,但该公司并未透露确切的员工人数。

    结语:远程办公条件升级推进自动配送机器人业务发展

     Pstmates抓住疫情期间行业机遇,及时改变发展路径,联合Phantom Auto实现操作人员在家操作自动配送机器人新常态,有望推动远程操作机器人配送业务的商业化,进一步推动无人驾驶和自动送货机器人业务发展。

相关报告
  • 《疫情催生机器人应用新场景,将带动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爆发》

    • 来源专题:装备制造监测服务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20-04-25
    • 早上7点半,医院物流机器人“诺亚”已经等候在门诊标本接收处,工勤阿姨把分捡好的标本按类别装进它的“肚子”。“诺亚”随即启程,依次经过生化免疫室、PCR(聚合酶链式反应)实验室、手工免疫室和微生物室。各科室工作人员听到语音提醒便知“诺亚”来了,他们会刷卡“开肚”,依次取出各自需要处理的标本。运送完毕后,“诺亚”又会回到“发货点”进行自我消毒,一个循环大约用时15到20分钟。   无接触、高效率、抗感染,机器人的优势在疫情中凸显出来。今年一季度,沪上不少机器人企业都出现了“爆单”。比如,“诺亚”机器人已在瑞金医院、公卫中心、同仁医院等上海十多家医院“上岗”。由疫情催生出的机器人应用新场景不断涌现,专家表示,这不仅将带动一波机器人的市场热销,其中还蕴藏着一片关乎千家万户的产业新蓝海。   服务机器人火爆   订单量同比增加10倍   “第一次见面,两小时畅谈,十分钟看产品,马上签合同,全款提货。”这是上海飒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张建政最近发在朋友圈中的一条信息,公司“三合一”消毒机器人的市场热度可见一斑——原来半年销量几十台,现在一个月的订单就有上百台。   从2月底全面复工至今,上海钛米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已恢复到春节前的产能,订单量同比增加了10倍。两个月来,在全国200余家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钛米生产的数百台消毒、隔离病房服务和医疗物资管理机器人一直“坚守”在抗疫一线。为应对激增的市场需求,这家成立仅5年的企业正谋划扩大机器人生产基地。   最近,位于上海的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一研究所(简称21所)机器人团队也陆续接待一批新客户,他们来自医院、教育机构、商务写字楼等不同领域。21所工程师王卫军说,从目前接单情况看,预计半年就能完成去年全年的订单量。   按照应用场景分类,机器人可分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因疫情而销量大涨的物流机器人、消毒机器人都属于服务机器人范畴。为何先火起来的是它们?   上海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郑军奇说,与技术驱动的工业机器人不同,服务机器人很大程度上是由市场驱动的——谁能给出固定的应用场景、获得大规模的市场检验机会,谁就能获得快速发展的机会。   应用场景越明确   机器人“新物种”登场越快   消毒机器人原本不是机器人家族的固有品种,而是被“消毒”这一战“疫”应用场景催生出来的。“它的两大核心技术——移动和消毒都已相当成熟,二者组合在一起,就成了消毒机器人,而决定技术模块怎样整合、如何集成的,就是应用场景。”郑军奇说。   新需求越多,需求场景越固定,就越有可能诞生机器人“新物种”。对于机器人企业来说,此次疫情就提供了这样的契机。六年前,上海智蕙林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从一款医院物流配送机器人起步,不断深耕医院服务场景。如今,他们研发的“诺亚”机器人实现了自动上下电梯、开门、避障等功能,能够满足医院90%场景的运输需求。为抗击疫情,医院又对“诺亚”提出了新要求:能在穿越污染区后彻底自我消毒。很快,公司就成功解锁了这一功能,“诺亚”也再次升级,并收获了多家医院的采购订单。   在市场需求和应用场景的“倒逼”之下,构成机器人的各类技术模块会自动整合,快速形成产品。上海飒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三合一”消毒机器人,就是由原先分别生产净化设备、消毒机器人、消毒水的三家企业进行技术整合,针对客户的具体需求而推出的一体化解决方案。而整合了这些技术的机器人,距离走进千家万户的家庭服务机器人,或许只差一身装扮。   应用场景最丰富   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潜力大   来自全球机器人产业联盟的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最大的机器人市场。但在每万名工人所拥有的机器人数量上,我国与世界平均水平(55台)仍有较大差距。   不少业内专家认为,三类机器人中,服务机器人是最有可能走进千家万户的那一个。“中国机器人的爆发机会在服务机器人市场。”郑军奇之所以这样判断,一是因为我国在这个领域起步并不晚,和国外差距较小;二是因为服务机器人的需求由市场催生,而中国是机器人应用场景最丰富的国家。   “那些原本犹豫要不要用机器人的企业也开始‘入场’了。”21所所长施进浩也明显感受到了机器人市场的“爆发”。最近,除了忙着“接单”,21所还在为即将推出的家庭服务机器人做技术储备;申通地铁正委托上海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研发清洁机器人,该款机器人需掌握车内外消毒、清洗等多种技能;而未来,医院的物流配送、清洁也有望被机器人“承包”。
  • 《新冠疫情副作用:机器人将以更快速度取代美国人的工作》

    • 来源专题:装备制造监测服务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20-04-17
    • 新冠疫情当前,越来越多的美国民众被要求呆在家里,避免与其他人以及其他人接触过的东西接触。随着新冠疫情在美国全国范围内的迅速蔓延,社交接触和供应链已被大规模中断。在工作场所,有一种可同时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方法:一群对新冠疫情免疫的“新同事”,随时准备着取代美国人类劳动力。   这些“新同事”是,更多的机器人!   虽然很多老板萌生了一种至少让一些员工永久性远程工作的新意愿,但是似乎没有人在谈论机器人这种重量级劳动力。众所周知,机器人已经给美国就业市场带来了颠覆性影响。   机器人将取代成千上万的工作岗位。比如说,花旗集团指出,“数以万计”的呼叫中心员工可能被取代。   德银早在2017年警告称,该行一半以上的员工可能被取代。   咨询巨头麦肯锡今年5月表示,预计随着机器人数量的增加,前台员工人数将下降近三分之一,而这些银行家和交易员历来被视为金融公司最有价值的资产。   去年,花旗集团曾指出,“数以万计”的呼叫中心员工可能被取代。同年5月,咨询巨头麦肯锡表示,预计随着机器人数量的增加,美国前台员工人数将减少近三分之一,   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可能会助推机器人以更快的速度取代美国人的工作。   更大程度的自动化,再加上功能更强大的机器人和计算机,可以帮助经济在未来面对疾病大流行时更有免疫力。自动化普及,对近来备受关注的两个行业的影响尤为显着:必要性行业,其中包括制造供应链的大部分,以及与客户产生直接接触的行业,也就是所谓的“高接触”行业。需要指出的是,这两种行业之间存在重叠部分。举个例子,大约半数的“高接触”行业被认为是必要行性业。   2017年,牛津大学公布了一项研究报告,该报告后被广泛引用。在报告中,牛津大学提供了可用来计算未来15年内技术上能够实现自动化的工作岗位所占的份额。通过借鉴这份研究包报告,雷德兰兹大学空间经济分析研究所主任约翰尼斯-莫恩尼斯(Johannes Moenius)教授计算出了这些行业的就业和工资风险。   美国大约54%的工作岗位,都属于那些被美国国土安全部定义为必要性行业的行业,其中67%的工作岗位容易受到自动化影响。正因为如此,这些工作岗位的工资水平很低,比如说零售和仓储工作,同时被机器人取代的风险最高。相比之下,“高接触”行业扎占据了46%的工作岗位,其中57%的工作岗位易受自动化影响。   现在,让我们来回想一下社交隔离举措的要求:不见面,不接触。此类举措尤其会影响到某些“高接触”行业,比如说餐饮、零售和娱乐。根据牛津大学的研究报告,到2035年我们将会看到86%的餐饮工作岗位、76%的零售工作岗位,以及59%的娱乐工作岗位被自动化取代。   20年前,莫恩尼斯曾主张,很多与顾客有直接接触的工作岗位,不太可能机器人期待,因为顾客看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酿造了一场人类悲剧。研究表明,那些受影响最严重的人,将永久性地改变自己的行为。这意味着,任何时候的某些顾客,以及某些时候的几乎所有顾客,都将重视避免个人接触。这将大大改变了人们的喜好以及餐厅所提供的服务。   随着很多企业(尤其是大企业)考虑重新招聘,他们会慎重地考虑某项工作是否可以由机器来完成。机器人的产能正变得越来越高,同时价格正变得越来越便宜。风险认知将强化成本优势。使用机器人,对于企业来说,越来越有吸引力。   正在发生的事情   当前,一些自动化技术已经处于高级测试阶段或随时可用的状态中。一旦电商巨头亚马逊公司开始授权使用该公司旗下Amazon Go技术,我们当前所知道的零售将仅限于小商店,前提是如果这些商店能够活下来的话。   福特汽车公司推出的无人快递货车雏形,包括一台可将货物从车上搬到用户家门口的机器人。这家美国汽车巨头瞄准的是一个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市场。全球领先工业机器人供应商abb已经安装了逾40万台工业机器人。根据估算,这些机器人已经取代了200多万名工人。   机器人咖啡师,以及星巴克的自助咖啡机和智能咖啡站,或许可以为那些希望避免直接接触的人提供早期替代机会。这虽不意味着咖啡师会找不到工作,但是自助服务站不仅会被那些讨厌细菌的人使用,一旦它们从办公区域蔓延至公共空间,那么实体咖啡店的数量自然会减少。   莫恩尼斯预计,未来三至五年内,自动化在快餐店普及的速度,可能会像在工厂一样迅速。   自动化环境从未像现在这么好:超低利率、很多部门的工人在完成重复性的工作任务且创造的附加值很低,涉及人工智能的专利呈现指数级增长,低公司税,以及风投公司的兴趣正在转向加工自动化(即机器人和机器)……,这一切都指向了自动化技术将被加速采用。在可实现自动化的关键行业,大约有5000万个工作岗位,每年的工资超过1.5万亿美元,因此企业采用自动化技术的动机是巨大的。   毫无疑问,美国企业的资本支出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但是一旦恢复了,这些支出将专注于那些可保护必要性行业(其中包括供应链)免受新一轮病毒袭击的技术。与此同时,那些更愿意享受社交隔离服务感受的顾客的需求,也必须得到满足。   当前的新冠疫情给美国以及其他世界各国带来的供需冲击,它还将加速和改变一场酝酿了十多年的技术冲击。那些不削减未来病毒大流行易受攻击性的企业,可能会发现自己处于劣势地位。同样,那些无法提高自身技能以满足新工作要求的人,也会发现自己身处不利地位。   总而言之,美国企业在经济复苏期间以及之后需要的劳动力,看起来可能会与那些因被他们辞退而不得不申领失业金的劳动力截然不同。(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