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五个城市中男男性行为人群早期HIV感染》

  • 来源专题:艾滋病防治
  • 编译者: 门佩璇
  • 发布时间:2015-04-13
  • 研究对男男性行为人群(MSM)的血液标本进行检测,以明确其是否为早期HIV感染。早期HIV感染包括急性(在过去30天内感染)和近期(估计在近240天内)感染。急性感染被定义为免疫荧光检测(IA)-/NAAT+ 或者IA+/多点-/NAAT+。近期感染被定义为在亲和力基础上的免疫荧光检测亲和力指数截断值<30%,且(1)未报道使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2)HIV RNA>150 copies/ml。在937例标本中,26%(244例)感染了HIV,其中有5%为早期感染。在早期感染患者中,2例是急性感染,10例是近期感染,其中大多数(8/12)存在于黑人MSM。HIV早期感染与最后一个性伴是黑人[adjusted relative risk (ARR) = 4.6, 可信区间 (CI) 1.2–17.3],最后一次性生活接受肛交(ARR = 4.3, CI 1.2–15.0),和每天使用互联网约会性伴及朋友(ARR = 3.3, CI 1.1–9.7)。在黑人MSM人群中扩展预防和治疗服务对于降低美国的HIV发病率将十分有必要。

相关报告
  • 《中国四座城市男男性行为人群HIV 感染状况及其危险因素》

    • 来源专题:艾滋病防治
    • 编译者:李越
    • 发布时间:2011-12-22
    • 目的 了解男男性行为人群(MSM)HIV感染状况,探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同伴驱动抽样和滚雪球方法在北京市、哈尔滨市、郑州市与成都市招募MSM研究对象(1950名),以面对面问卷调查(共调查1950份,有效问卷1950份)获得相关人口学及行为学资料,抽取1950名调查对象各5 ml静脉血进行HIV抗体血清学检测(用胶体金法、乳胶层析法与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法进行初筛,用免疫印迹试验进行确证检测),描述HIV感染特征,分析其危险因素.对不同组别间的率或构成比进行x2检验,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共调查MSM 1864名,HⅣ感染率为6.7%(125/1864).≥40岁者HIV感染率为9.5%(24/252),≤19岁者为1.9%(2/105);大学文化程度者HIV感染率为4.8%(41/858),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为8.4%(31/371);性伴与之年龄差小于10岁者为5.0%(58/1168),性伴比之大10岁者为10.3%(35/340);无无保护被动肛交者HIV感染率为5.5%(64/1169),有无保护被动肛交者为8.9%(61/695).年龄≥40岁(OR=6.5,95% CI:1.5~28.7)、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OR=1.8,95% CI:1.1~2.7)、拥有比自己年龄大10岁及以上性伴(OR=2.1,95% CI:1.3~3.3)、有无保护被动肛交(OR=1.6,95% CI:1.1~2.4)是HI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MSM人群HIV感染率较高,年龄大、文化程度低、拥有较大年龄的性伴及无保护被动肛交与HIV感染相关
  • 《HIV感染在中国男男性行为人群中快速增加》

    • 来源专题:艾滋病防治
    • 编译者:门佩璇
    • 发布时间:2017-04-01
    • 我国政府和地方当局对中国年轻男男性行为人群中HIV感染人数的急剧增长现状意识到地较晚。虽然在全中国范围内HIV感染人数低于100万,但据政府最新的数据报告,2016年前9个月共有96000例新发HIV感染病例,其中28%是由于男性同性性行为传播感染,而2006年这一数字是2.5%。为此,今年2月,中国国务院批准了一项长达5年的计划来遏制这一趋势,上周,政府官员们商讨了该计划的一些细节。专家们正在开发新的方法来提高中国年轻男性性行为人群的HIV预防意识,包括开发手机应用程序等。此外,政府也在考虑增加该人群中HIV自测工具和暴露前预防药物的普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