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所在光电晶体管的光调控方面取得进展 》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亮点监测
  • 编译者: yanyf@mail.las.ac.cn
  • 发布时间:2019-01-10
  • 近期,固体所纳米材料与纳米结构研究室费广涛研究员课题组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张尧博士合作,在光电晶体管的光调控方面取得进展。研究发现,Ag/TiO2复合薄膜在外加两束光照射后,具有类似于三极管的特性,可以实现对光电信号的增强、开关和调制,该器件被称为全光输入的晶体管。相关结果作为卷首图片(Frontispiece)文章发表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Adv. Funct. Mater. 28(40), 1870290 (2018))上。

      银/二氧化钛(Ag/TiO2)多孔膜由于其表面等离共振及热电子的快速转移特性,被认为是热电子光探测器的理想材料,而增强其光响应度一直是科研人员研究的目标。课题组助理研究员高旭东博士等在研究Ag/TiO2多孔膜对近红外光的响应性能时偶然发现,在近红外光照射的基础上再增加一束紫外光照射,该复合薄膜对近红外光探测的响应度会有近100倍的增加(图1)。

      这表明,Ag/TiO2复合薄膜在外加两束光照射后,具有类似于三极管的特性。众所周知,三极管是半导体基本元器件之一,具有电流放大作用,是电子电路的核心元件。三极管有三个电极,分别是基极、发射极和集电极。通常情况下,在三极管中,电信号从基极输入,从集电极输出,它的输出特性曲线如图2a所示。研究发现,当近红外光作为源极信号光输入,复合薄膜将这种近红外光转换成电信号输出,在此基础上,再外加紫外光照射到复合薄膜上,可以调控输出的电信号,输出特性曲线如图2b。比较图2b与图2a可见,Ag/TiO2复合薄膜的输出特性曲线与三极管的输出特性曲线非常相似,因此,将这种Ag/TiO2复合薄膜称作全光输入的晶体管。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光电器件只需要两束光输入,不需要外加电驱动。

      分析表明,这种光控光电流增强特性源于器件的Ag与TiO2之间的肖特基势垒。多孔TiO2在一般情况下,表面有大量的化学吸附氧,表面能带向上弯曲,在与Ag接触后,便形成高势垒肖特基结(图3a)。近红外光照射到Ag薄膜上时,会激发表面等离激元,进而产生热电子。部分热电子会越过Ag与TiO2之间的肖特基势垒,进入TiO2一侧,进而产生光电流。由于肖特基势垒较高,越过势垒的热电子数量较少。而当紫外光照射到Ag/TiO2复合薄膜上时,TiO2内部产生的光生空穴可以从表面吸附的氧上夺取电子(去氧吸附),导致表面能带下降,进而使肖特基势垒下降。也就是说,通过紫外光照射可实现肖特基势垒高度的调节。随着肖特基势垒的降低,越过势垒进入TiO2一侧的热电子会大幅度增加,导致光电流有数量级的增加(图3b)。由此,通过控制紫外光的光强来调节肖特基势垒高度,可实现对输出热电子光电流的可控调节,即实现了光电流输出的有效放大。

      类比于三极管对电信号的放大、开关和调制等功能,这种Ag/TiO2复合薄膜全光输入的晶体管可用于对光电信号的增强、开关和调制(图4)。该项工作为未来光电器件的研制提供了重要参考。

      本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相关报告
  • 《氮化镓晶体管的单片光电集成》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
    • 编译者:Lightfeng
    • 发布时间:2019-12-22
    • 根据《IEEE电子器件快报》,南京邮电大学首次将发光二极管(LED)和增强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集成到硅基氮化镓(GaN)外延晶片上。该研究小组还展示了MOSFET在同一平台上控制氮化铟镓(InGaN)LED的能力。研究人员希望这种单片式光学电子集成电路(OEIC)可以实现智能照明、显示器和可见光通信(VLC)之类的应用。 硅衬底III型氮化物结构包括一个250nm InGaN / GaN多量子阱(MQW)层,该层夹在n型和p型GaN之间,用于发光二极管中,晶片的直径为2英寸,厚300μm。使用n-GaN作为源极和漏极形成晶体管,而沟道穿过未掺杂的GaN层。绝缘层和栅极电介质由100nm二氧化硅(SIO2)组成。通道长度为20μm,凹环中心的半径为135μm。蚀刻去除p-GaN和InGaN / GaN层。使用PECVD施加SiO2并通过反应离子蚀刻进行图案化。 在1V漏极偏置下,亚阈值行为非常差,研究人员希望通过四甲基氢氧化铵(TMAH)或氟处理来改善亚阈值行为,以减少凹槽侧壁的表面粗糙度。相比之下,阈值电压为6.01V,峰值跨导为3.78μS/ mm,导通电阻为7.96Ω-m,漏极偏压为0.1V。栅极和漏极泄漏电流分别为120nA / mm(0V漏极,12V栅极)和5μA/ mm(5V漏极,0V栅极)。 在直流测试中,在12V栅极电势下的最小导通电阻为5Ω-m。该团队评论说:“尽管与一些已发布的基于GaN的FET相比,其输出电流相对较低,但MOSFET仍可以满足众多低功耗应用的要求,尤其是用于电流从几微安到几百微安的微型LED。”
  • 《量子热晶体管:利用量子测量和反馈》

    • 来源专题:计量基标准与精密测量
    • 编译者:李晓萌
    • 发布时间:2024-01-24
    • 近日,?研究人员积极参与量子系统和材料的动态操作,以实现重大的能量管理和守恒突破。 这一努力推动了一个致力于创建量子热机的尖端平台的发展,从而释放了量子技术在先进能源解决方案中的全部潜力。 我们是否处于新型能源管理设备的前沿? 科学界已将重点转向开创量子热晶体管领域?—?为精确管理传热而设计的精密仪器。在不断追求最佳量子器件性能的过程中,复杂的冷却和环境监管环境中出现了一个显著的挑战。当前的冷却基础设施,特别是那些适应各种量子位技术的基础设施,尤其是量子计算机,带来了重大挑战,从而加强了对先锋解决方案的需求。 在当代科学话语中,量子测量和控制已成为先进能源管理量子热机设计的关键。这些干预措施可以帮助保持此类器件的固有量子特性,同时防止它们因环境相互作用(即退相干)而不希望地转变为经典状态。 然而,测量探头可能引入噪声,这带来了一个巨大的挑战,需要创新的解决方案。针对这一关键问题,我们引入了一个先进的理论框架?—?经调节的量子热晶体管。这一范式在其环境环境的协调下不断受到监测。 为了理解和分析这种行为,我们设计了一个精细的随机噪声模型,该模型反映了经典晶体管中使用的小信号模型。这种系统的方法增强了我们对细微动力学的理解,有助于量子热机架构的细化和优化。我们的研究结果发表在《Physical Review B》期刊上。 随机模型有什么用? 随着设备的小型化,它们对环境影响的易感性具有更大的意义,从而深入了解系统内的动态变化。源于热噪声的固有波动的表现,加上测量和反馈控制等外部扰动,对小型设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随机行为的抢先表征是非常宝贵的,可以全面了解这些设备中固有的操作限制。 功能量子热晶体管的成熟仍处于初级阶段,需要不断改进。与此同时,我们目前的出版物建立了一个开创性的框架,我们即将进行的研究旨在研究这些设备在通过连续测量进行反馈控制时的复杂动力学。 重要的是要强调,量子反馈表现出与经典电子反馈不同的特性。因此,必须进行广泛的探索,以确定量子反馈机制与热晶体管的无缝集成,为创新高效的热管理系统的出现铺平道路。 这个故事是科学X对话的一部分。 Uthpala N.Ekanayake获得了斯里兰卡Peradeniya大学电气和电子工程学士学位(以一级荣誉)。目前,她是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电气与计算机系统工程系高级计算与模拟实验室的博士生和成员,由Malin Premaratne教授指导。 Malin Premaratne分别于1995年、1995年和1998年获得墨尔本大学的多个学位,包括数学学士学位、电气和电子工程学士学位(以一级荣誉)和博士学位。目前,他是澳大利亚克莱顿莫纳什大学的正式教授。他的专业知识集中在量子器件理论、模拟和设计,利用量子电动力学原理。Premaratne教授独特的方法将深刻的理论物理学与实用的电气工程方法相协调,在基础物理学和转化工程技术之间建立了跨学科的联系。他因在光学和光子学方面的重大贡献而获得多项研究金,包括美国光学学会(FOSA)、美国光学仪器工程师学会(FSPIE)、英国物理研究所(FInstP)、英国工程与技术学会(FIET)和澳大利亚工程师学会(FIEAu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