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化镓晶体管的单片光电集成》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
  • 编译者: Lightfeng
  • 发布时间:2019-12-22
  • 根据《IEEE电子器件快报》,南京邮电大学首次将发光二极管(LED)和增强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集成到硅基氮化镓(GaN)外延晶片上。该研究小组还展示了MOSFET在同一平台上控制氮化铟镓(InGaN)LED的能力。研究人员希望这种单片式光学电子集成电路(OEIC)可以实现智能照明、显示器和可见光通信(VLC)之类的应用。

    硅衬底III型氮化物结构包括一个250nm InGaN / GaN多量子阱(MQW)层,该层夹在n型和p型GaN之间,用于发光二极管中,晶片的直径为2英寸,厚300μm。使用n-GaN作为源极和漏极形成晶体管,而沟道穿过未掺杂的GaN层。绝缘层和栅极电介质由100nm二氧化硅(SIO2)组成。通道长度为20μm,凹环中心的半径为135μm。蚀刻去除p-GaN和InGaN / GaN层。使用PECVD施加SiO2并通过反应离子蚀刻进行图案化。

    在1V漏极偏置下,亚阈值行为非常差,研究人员希望通过四甲基氢氧化铵(TMAH)或氟处理来改善亚阈值行为,以减少凹槽侧壁的表面粗糙度。相比之下,阈值电压为6.01V,峰值跨导为3.78μS/ mm,导通电阻为7.96Ω-m,漏极偏压为0.1V。栅极和漏极泄漏电流分别为120nA / mm(0V漏极,12V栅极)和5μA/ mm(5V漏极,0V栅极)。

    在直流测试中,在12V栅极电势下的最小导通电阻为5Ω-m。该团队评论说:“尽管与一些已发布的基于GaN的FET相比,其输出电流相对较低,但MOSFET仍可以满足众多低功耗应用的要求,尤其是用于电流从几微安到几百微安的微型LED。”

相关报告
  • 《硅基铟镓砷量子阱晶体管》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
    • 编译者:Lightfeng
    • 发布时间:2019-03-31
    • 瑞士的IBM Research宣布称硅基射频III-V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的高频截止值最高,并且他们的设备优于最先进的硅RF-CMOS。 研究人员使用由磷化铟阻挡层定义的铟镓砷(InGaAs)量子阱(QW)通道,减少了边界陷阱对测量频率范围内跨导的影响。 使用直接晶圆键合将QW沟道材料集成在硅基掩埋氧化物(BOX)上,其中氧化硅上的硅层不是有意掺杂的。替代金属栅极制造工艺始于沉积非晶硅伪栅极。氮化硅用于源极/漏极间隔,使用原子层沉积(ALD)和反应离子蚀刻的组合实现间隔物形成。用于接触延伸的空腔由受控氧化和蚀刻的“数字”循环形成。数字蚀刻还从源极/漏极接触区域移除了顶部InP阻挡层。通过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MOCVD)用n-InGaAs填充接触延伸腔。然后移除伪栅极并用氧化铝和二氧化铪高k栅极绝缘体以及氮化钛和钨栅极金属层代替。 20nm栅长MOSFET的输出电导比没有顶部InP屏障的参考器件高50%。顶部屏障的存在消除了半导体/栅极氧化物界面处的缺陷散射。当栅极长度为120nm时,QW MOSFET的峰值跨导比参考器件的峰值跨导大300%。在20nm的短栅极长度下,改善降低至60%。QW通道的有效移动性为1500cm2 / V-s,而没有顶部InP屏障的通道的有效移动性为500cm2 / V-s。研究人员评论说:“这种差异是因为使用QW减少了氧化物界面陷阱和表面粗糙度散射。” 20nm栅极长度MOSFET的截止频率(ft)为370GHz,最大振荡(fmax)为310GHz。该装置具有两个4μm宽的门指从中心杆分支。这些值代表了硅片上III-V MOSFET报告的最高组合ft和fmax。
  • 《氮化镓/硅上的氢封端金刚石晶体管》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
    • 编译者:Lightfeng
    • 发布时间:2019-12-29
    • 瑞士洛桑和莱克钻石公司声称,在硅模板上的氮化镓(GaN)上的第一个p通道氢封端金刚石晶体管(HTDTs)展示了与其他多晶甚至单晶金刚石上的HTDTs相比的高功率器件性能。 研究人员认为,p沟道高温差分技术与n沟道GaN晶体管的集成为未来互补功率开关和逻辑应用开辟了一条道路。金刚石层还具有导热性,允许在高功率密度应用中改进GaN器件的热管理。该团队认为,在集成电源逆变器和转换器中,互补逻辑操作、栅极驱动器和互补电源开关具有潜力。 研究人员在硅模板上使用氮化铝镓阻挡层(AlGaN)GaN制作n沟道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HEMTs)。采用30nm氮化硅和5nm硅作为金刚石沉积模板。这些层的设计是为了保护模板材料免受恶劣的金刚石沉积环境的影响,同时增强材料之间的附着力和热导率。 在异丙醇溶液中加入1-150μm的纳米颗粒,制备出多晶金刚石薄膜。主要的金刚石沉积由800℃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MPCVD)组成,等离子体功率为3.5kW。在140mbar的压力下,碳源是5%的甲烷。添加微量氮和氩以提高生长速率。 对金刚石层的微观分析表明,平均粒径为34μm,小于该技术经常报告的100μm。成核区晶粒变小,130μm厚金刚石层表面晶粒变大。 进一步的晶体管处理包括650°C 2.8kW氢等离子体表面氢化、沉积200nm厚的金欧姆接触、从非接触区域湿法蚀刻金、800W氧等离子体处理以隔离器件,200 nm C原子层沉积(ALD)为80nm氧化铝作为栅极氧化物和表面终止,以及沉积和等离子体蚀刻图案的300 nm厚的铝栅电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