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感染人体CD4 T细胞后破坏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CD4 T细胞数量进行性减少。当细胞计数<300个/mm³时,就会合并各种感染。一年后出现机会性感染的的概率是33%,2年后则为58%。在HIV感染者中,人类疱疹病毒的无症状复制较为常见。其中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发生率约为16%-73%,仅次于卡氏肺孢子菌感染。CMV等病毒可在人体中长期潜伏,并在一定程度上与T细胞的活化增加和艾滋病疾病进展密切相关。
来自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和退伍军人事务部圣地亚哥医疗系统的科学家们假设,CMV和EBV的持续复制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的过程中可能会影响HIV DNA的衰变。
他们开展研究,收集了107名CMV血清阳性、HIV阳性的男男性行为者(MSM),这些MSM均在估计感染日(EDI)的三个月内启动ART,并在此后的19个月内持续进行随访监测。共收集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样本607份,使用微滴数字PCR技术测量HIV、CMV和EBV的DNA水平以及细胞内的HIV RNA水平。
在调整了HIV RNA 峰值、最低CD4细胞计数、CD4/CD8比值、CMV lgG水平、EDI至ART启动时间、ART启动至病毒抑制时间、ART治疗前可检测到CMV DNA水平和年龄因素后,研究者使用广义混合效应回归模型,对可检测到CMV DNA 和EBV DNA水平,HIV DNA衰变,和细胞HIV RNA水平之间的关联进行了评估。
结果发现,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过程中,PBMC可检测到CMV DNA水平与HIV DNA的衰变减缓显著相关(p=0.01),但与细胞HIV RNA转录水平等未见明显关联。另外,检测到高水平的EBV DNA既与高HIV DNA相关(p<0.001),也与细胞HIV RNA转录相关(p=0.01)。
如果这种联系为因果关联,意味着控制CMV和EBV复制的干预措施将有望减小HIV病毒库,为实现艾滋病的治愈带来了新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