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A警告:疫情再度爆发将对石油市场产生“重大影响” 》

  • 来源专题:油气开发与利用
  • 编译者: cncic
  • 发布时间:2020-05-19
  • 国际能源署周四 (5月14日)表示,市场近几周在石油需求上展示了“主导力量”,但人们仍担心第二波疫情爆发的可能性。 国际基准布伦特原油价格在周四触及日内高点 29.00美元/桶,上涨约1.8%,而美国西德克萨斯中质油25.84美元/桶,上涨超过2%。 此前,国际能源署执行董事 Fatih Birol将其描述为“黑色四月”,当时美国原油期货价格跌至-37美元/桶左右。此后,能源市场的前景有所改善,油价从4月份的低点反弹。 国际能源署表示: “石油生产正在对市场做出强烈的反应,经济活动正在开始循序渐进但又脆弱的复苏。主要不确定因素仍然存在。” 国际能源署补充说: “最大的问题是政府是否可以在不引发新冠疫情再度爆发的情况下放松锁定措施。” 该组织表示,另一个风险是石油生产商欧佩克及其非欧佩克盟国,是否会高度合作其商定减产的协议,并表示: “这些都是大问题,我们未来几周获得的答案将对石油市场产生重大影响。” 在其受到密切关注的月度报告中,国际能源署的石油需求前景显示,今年的石油日需求量下降了 860万桶,至今年的9120万桶。这比先前报告中的预期多出70万桶/日。预计石油消耗量的下降将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在供应方面,预计本月的“壮观”跌幅将为1200万桶/日,跌至9年低点的8800万桶/日。 此前,非欧佩克盟国同意在 5月和6月将产量削减至创纪录的970万桶/天。此后,欧佩克的主要代表沙特阿拉伯表示计划在6月将日产量再减少100万桶,至750万桶。 国际能源署表示: “在供需方面,市场已经证明了他们的力量,并表明较低价格的影响到所有生产者。我们看到国际能源署协议之外的国家大幅削减了产量,并且超出了预期。” 非欧佩克盟国协议之外的国家, (例如美国和加拿大)的减产意味着4月份的产量比年初减少了300万桶。该组织表示,6月份可能会降低400万桶/日,可能还会再减产。 一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危机意味着全球各国实际上不得不实施封锁措施,许多政府对数十亿人的日常生活实施了严格的限制。 这些限制在能源市场造成了前所未有的需求冲击,预计将导致自 1930年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下滑。 约翰 ·霍普金斯大学汇编的数据显示,迄今为止,全球已有430万人感染了冠状病毒,死亡297,226人。 一些国家试图缓解封锁措施,允许一些商店和工厂重新营业。限制的逐步放松正在帮助能源市场的需求。据估计,到 5月底,生活限制措施之下的人数将从最近的40亿下降到全球的28亿。但是,该组织强调,新冠肺炎的复燃将是石油需求的“主要风险因素”。再度爆发将对石油市场产生“重大影响”。

相关报告
  • 《疫情对石油行业影响或将持续》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10-21
    •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和持续,无疑给今年全球石油行业带来剧烈冲击。石油需求的骤降和回升,令全球油品库存和油价出现剧烈波动,规模空前的减产协议帮助油价暂时企稳。 起初,业界人士期望,全球石油需求在一两年的时间内能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现在看来,这一看法过于乐观。疫情还会对各国决策者能源安全观、气候变化紧迫性认知、能源政策、科技和投资带来影响。并且,这种影响是长期性的,只是当前尚在发展过程之中。 国际能源署在13日公布的《2020年世界能源展望报告》和欧佩克在8日公布《2020年世界石油展望报告》,均对疫情对能源行业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国际能源署警告,疫情给能源体系带来的影响将会持续多年,今年全球石油需求将下降8%,布伦特油价到2023年才会达到每桶50美元水平。如果各国政策和目标顺利实施,全球能源需求也将在2023年初恢复到疫情前水平。而如果疫情延长,跌幅加深,这一时间点将会推迟到2025年。 国际能源署署长法提赫·比罗尔表示,全球石油需求增长的时代将会在未来10年终止。不过,由于政府没有出现大的政策转变,现在还没有石油需求快速下降的迹象。 近期,英国石油和道达尔等多个老牌石油上游企业和石油贸易巨头均表示,全球石油需求将在未来几年达到峰值。国际能源署的预测,无疑进一步强化了这一判断。 欧佩克则认为,疫情将对经合组织经济增长前景带来显著负面影响,经合组织石油需求将在2022至2025年处于4700万桶/日高位,此后将逐渐走低。这意味着,经合组织国家的石油需求,可能不会再回到2019年4790万桶/日的水平。 虽然欧佩克在其年度报告中预计,全球石油需求到2045年将达到1.091亿桶/日,比2019年仍将增长近1000万桶/日,但2035年以后的增长将十分缓慢。其对2045年石油需求量的预测,比前一年对2040年的需求量预测还要少100万桶/日以上。 欧佩克认为,如果疫情在2021年能大体得到控制,全球石油需求将部分恢复,预计在中期会有健康的增长。非经合组织石油需求将从2019年的近5200万桶/日,增加到2045年的7400万桶/日。印度将以630万桶/日的增幅,成为这期间石油需求增长最大的国家。 国际能源署还表示,今年全球能源领域的投资将下降18%。投资增长的大幅减少将增加未来市场波动的风险。 挪威咨询机构雷斯塔能源预计,今年全球石油相关的投资将下降30%以上,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需要等到2024至2025年。 如果上游石油企业基于能源转型的趋势和石油需求触顶的判断,而相应调整投资方向,那么,石油行业可能出现类似“预言自我实现”的情形。除此以外,投资者也在用脚投票,给予石油企业外在的压力。 对于未来能源需求,国际能源署认为,可再生能源将在其设定的四个发展情景中均扮演主角,太阳能则处于舞台的中心,相较于煤电和气电的成本优势是重要的推动因素。
  • 《粮农组织警告说,摩洛哥蝗虫可能在阿富汗小麦产区爆发毁灭性的疫情》

    • 来源专题:农业生物安全
    • 编译者:刘小燕
    • 发布时间:2023-06-11
    • 摩洛哥蝗虫是世界上最具经济破坏性的植物害虫之一。今年的全面爆发可能导致作物损失从70万到120万吨小麦不等,高达年总收成的四分之一。从今天该国的价格计算,这意味着2.8亿美元至4.8亿美元的经济损失。阿富汗北部和东北部地区容易发生摩洛哥蝗虫爆发。今年为蝗虫爆发提供了“完美”的条件:干旱、过度放牧、非常有限的蝗虫控制,以及3月和4月蝗虫的降雨量恰到好处(约100毫米)。这些条件为蝗虫孵化和蜂拥创造了理想的环境。在阿富汗的这些地区,根据环境条件,摩洛哥蝗虫在5月至6月期间在丘陵和牧场地区产卵。第二年3月下旬,幼蝗从蛋犍中孵化出来,并开始以周围的草为食。今年孵化开始得比平时早。粮农组织代表表示,受影响省份社区的数千人一直在日夜工作,在他们成年并开始蜂拥而至之前杀死。通常,在这样的疫情中,在牧场大量减少后,大型蝗虫漏斗带和成群会向下移动到耕地地区,吃雨水喂养和灌溉的小麦和其他作物。没有一种作物幸免于摩洛哥蝗虫的破坏。如果摩洛哥蝗虫数量得不到治疗,明年其数量可能会增加100倍,为阿富汗及其邻国的农业和粮食安全带来更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