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取得突破进展!河南永城风电工程宝塔项目顺利并网发电》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2-03-08
  • 近日,河南永城风电工程永城市宝塔分散式风电场项目16兆瓦顺利完成开关站倒送电,标志着该工程在2022年1月17日永城市陆冠风能永城分散式风电场项目20兆瓦顺利并网发电后,又一次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永城市陆冠风能永城宝塔分散式风电场项目位于河南省永城市境内。项目规划容量16兆瓦,安装1台单机容量为4.0兆瓦和4台单机容量为3.0兆瓦的风力发电机组,新建一座35千伏开关站,通过新建1回35千伏线路接入110千伏宝塔变,全长约7.5千米。

    河南永城风电项目宝塔项目自开工以来,面临着施工难度大、施工环境复杂、人员紧张、工期紧等诸多的困难,但是项目部人员并没有退缩,而是迎接挑战,直面困难。由于人员紧张,所以采用全面统筹分配的原则,把人员按照专业及所擅长的领域进行分配,多面施工,达到人员的最大效用,按时完成节点目标。为保证工程进度、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风机的吊装采用800吨履带吊1台、100吨履带吊1台、80吨履带吊1台和2台汽车吊共同作业,保证作业的安全高效,严格把关工程建设质量,为全速推进项目并网发电创造条件。

    河南省永城风电项目宝塔项目于2022年3月4日实现并网发电,项目的建成,可减少当地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当地生态环境保护,优化当地的能源结构,同时,项目建设能吸纳当地剩余劳动力,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能一定程度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促进河南省风力发电项目的开发进程,同时也展现出了水电四局为国家能源结构改革而冲锋陷阵铁军形象。

  • 原文来源:https://wind.in-en.com/html/wind-2415567.shtml
相关报告
  • 《我国风电装备轻量化技术重大突破!首个基于BWind500M高强钢塔架的风场并网发电》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5-16
    • 近日,随着最后一套风电机组如期完成吊装,宝武清能三门峡市城乡一体化区150MW风电项目一期工程——50MW风场项目全部9台5.6MW风力发电机组建设宣告完成,在顺利通过电力质监后,已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源源不断的绿色能源将普惠一方。这标志着我国风电装备轻量化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该项目是宝武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加快实施绿色低碳转型战略、统筹绿色产业布局、打造未来钢铁新的竞争优势的重要举措。项目由宝武清能联合中央研究院综合材料解决方案中心(宝钢新创享科技有限公司),汇同上海宝冶、金风科技、水电四局(长治)能源装备工程有限公司等相关单位共同打造。项目团队通过系统设计、充分论证与联合攻关,共同保障了业内首个应用BWind500M高强钢风塔的轻量化减重解决方案示范项目落成投产。 这不仅是材料学与应用技术的重大突破,更是全产业链协同创新的典范。在此示范项目中,宝武清能顺应行业发展大势,敢为人先;中央研究院综合材料解决方案中心积极致力于产品高端化应用与用户端价值创造,着力提供以贯穿性技术为核心的综合材料解决方案。在此过程中,中央研究院综合材料解决方案中心与宝武清能秉承集团公司诚信、创新、绿色、协同的核心价值观,在项目推进过程中优势互补、协同联动,在守正创新道路上树立了典范实践。 作为清洁能源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示范项目”,该项目创造了多项行业纪录:项目团队基于屈服极限设计的500MPa级高强钢在轻量化塔架结构中获得成功应用,兼具创新性、经济性与行业引领作用,为公司加快布局新能源产业与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生动案例。 创新性 宝武BWind系列风电结构用钢秉承差异化精品路线,基于BWind500M高强钢的轻量化减重设计解决方案以及现场制造高效低碳焊接解决方案均系业内首创,立足于中央研究院科技高地,开创了大型结构件设计与绿色制造的先河。 经济性 基于BWind500M高强钢的风电塔筒实现了轻量化减重,节约了材料成本,同时实现了材料制造过程节能减碳;现场塔筒制造高效低碳焊接解决方案大幅提高了能量利用率,降低了碳排放,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行业引领 高功率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塔架结构钢高强轻量化减重设计与制造,为行业内结构用材高端化发展与迭代升级扫清了技术障碍,提高了技术自信,同步促进了冶金材料与高端制造业的发展,体现出显著的行业引领作用。 旋转的风机叶片与中原大地相映生辉,勾勒出钢铁工业与清洁能源交融的新图景。随着“双碳”战略深入推进,这项凝结着材料革命与制造智慧的创新成果,正为我国清洁能源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 《大庆油田首个风力发电工程1号风机机组并网发电成功》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03-27
    • 3月25日,大庆油田首个风力发电工程——龙一联清洁能源风电利用工程1号风机机组并网发电成功,1号风机的交付标志着大庆油田新能源建设开启了新的篇章。   龙一联清洁能源风电利用工程全部建成后,预计年上网电量达3094.3万度,为油田新能源建设再添新动能。 今年,大庆油田聚焦“绿色发展开新局”,工程建设公司牢牢把握油田“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趋势,紧盯油田“十四五”新能源项目建设规划部署,在新能源市场上取得了突破,承担起龙一联清洁能源风电利用工程建设,任务落在了油田工程事业部第九工程部和第十五工程部肩上。 那么,油田工程事业部如何在施工时间紧、难度大、任务重的情况下,在不到三个月时间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呢? “大棚”里浇筑混凝土 2023年1月12日,龙一联清洁能源风电利用工程开槽启动,正值冬季,怎么保证风机基础的坚固性与耐久性,是一道巨大的难题。 此时,室外平均温度零下15摄氏度,达不到混凝土养生温度,混凝土受冻严重会造成基础不稳定,直至影响风机安全。 为解决低温问题,项目部几经探讨决定“盖大棚”,经与专业大棚设计厂家沟通后,量身定制了直径23米的暖棚。   进行混凝土浇筑前,在基础周边搭建暖棚,暖棚里利用电热板、柴油加热器不断给棚里升温,使其温度达到零上20-30摄氏度,这样能够确保混凝土浇灌养生成功。 为了时时监控暖棚里的温度,观测混凝土养生效果,技术人员在指定位置安装了23个混凝土测温芯片,通过显示器观察芯片数据,时刻掌握混凝土养生情况,确保混凝土强度达到100%。 2月24日,混凝土连续16个小时一次性浇筑完成,经过20天的养生,混凝土强度已经达到标准。 风机基础的坚固性与耐久性的问题就这样解决了! 签约专业风电工程施工队 风机配件扇叶长89米,属于超长设备,风机配件的拉运具有很大难度。 新能源业务指挥部施工管理部负责人赵海成制定了运输时间及路线,并申请到市局交警护送。在多方的努力下,三只扇叶顺利运输到龙一联吊装现场。 塔筒的吊装,是项目部面临的又一大难题。 塔筒分为4节共110米,按计划在5天内完成全部塔筒、轮毂、叶轮吊装组建。每节塔筒长约25米,重约80吨,这种大型设备吊装组建,油田同行并没有成功经验可以借鉴,尤其是首个风电工程施工建设也无参考可以寻。 为解决这一问题,项目部签约了哈尔滨一家专业施工风电工程施工队伍,这家施工队有黑龙江省内唯一一台2000吨吊车,将在现场助阵负责主吊。 3月14日早上6点,项目经理史寿华组织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提前制定应急预案,反复叮嘱注意事项,检查吊锁、吊具配备情况,吊运人员防护措施、安全警戒防护情况。 40多人组成的吊装队伍整装待命,3台大型吊车各就其位。 9点,一切准备就绪。在指挥人员的指挥下,3台大型吊车同时起吊,风机第一节塔筒缓缓从地而起。   至10点,经过施工人员的密切配合,第一节塔筒吊装到位顺利完成组装! 稍瞬即逝的施工空窗期 龙一联清洁能源风电利用工程施工时间紧张,项目所在的龙虎泡地区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且风机电缆配管预埋深度较深,在土建基础施工过程中,留给电气施工空窗期很短。 为了抓住电气施工的空窗期,第十五工程部投入了6个班组及10余名管理人员进驻现场,同时专门抽调回有30多年变电所施工经验的马永太。马永太已经退休,但接到施工任务,二话没说,主持了35千伏供电线路及龙一联变电所施工。 3月1日,土建撬装基坑开挖完毕后,需要在两日内进行基础垫层浇筑,电气队伍必须于当天将35千伏撬装变电站与风机基础之间电缆的保护管施工完成。 在配管施工中,气温低、接近零度,地下水位又高,施工班组身穿防水裤,在泥浆中进行作业,一直延续到凌晨1点多,终将14根36米长DN200的配管安装完毕。 这为1号风机并网发电赢得了宝贵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