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的新靶点可能增强化疗效果并减少癌症扩散》

  • 编译者: 杜慧
  • 发布时间:2024-07-10
  • 一项由Garvan研究所进行的研究发现,一种名为nidogen-2的分子可能是推动胰腺癌进展和转移的关键因素,为治疗这种侵袭性癌症提供了潜在的新途径。研究显示,在小鼠模型中,阻断nidogen-2可以增强化疗效果,减少癌症扩散。

    研究人员采用了一种创新技术——组织去细胞化,从肿瘤样本中去除所有细胞,但保留了细胞外基质(ECM)这一支撑结构。通过比较转移与非转移小鼠肿瘤的ECM,他们发现随着疾病发展,nidogen-2在更具侵略性的肿瘤基质中水平升高。使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降低胰腺肿瘤中的nidogen-2水平后,观察到小鼠模型中肿瘤密度下降、肿瘤体积减小以及血管结构改善。这使得化疗药物能更有效地进入整个肿瘤,同时显著减少了肝转移,提高了生存率。

    该研究团队正致力于开发针对nidogen-2的临床方法,如使用结合其的阻断抗体,以期与现有化疗方案结合,使药物更好地穿透肿瘤并杀死癌细胞。未来,此方法可能与免疫疗法结合,进一步提升胰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研究人员认为,通过靶向肿瘤支架中的nidogen-2,有望在治疗这种侵袭性疾病方面取得关键进展。




相关报告
  • 《结直肠癌的新治疗靶点》

    • 编译者:杜慧
    • 发布时间:2024-07-10
    • 一项发表在《eGastroenterology》期刊上的研究揭示了一种名为PFDN6的蛋白质,可能参与结直肠癌(CRC)的发展与扩散。研究发现,CRC患者体内PFDN6水平升高,并促进肿瘤生长。实验室研究中,科学家通过降低PFDN6水平,成功减缓了癌细胞扩散并增加了细胞死亡,表明PFDN6有望成为CRC治疗的新靶点。 结直肠癌是全球第三大常见癌症,尤其在晚期预后较差。尽管现有手术、放疗和化疗等治疗方法,但副作用及有限的有效性促使人们迫切寻求新的治疗策略。 本研究通过分析大量癌症基因组数据,发现与正常组织相比,CRC组织中PFDN6表达增加,且其高水平与更晚期的癌症分期相关。实验进一步确认,减少CRC细胞中PFDN6的量能抑制细胞迁移和侵袭,这是癌症扩散的关键步骤。研究还涉及到一种名为ZNF575的蛋白质,可能参与PFDN6影响CRC的过程。 尽管成果令人鼓舞,但仍需更多研究。目前实验局限于实验室环境,后续需动物模型研究来验证结果,并深入探究PFDN6促进CRC的具体机制。总之,PFDN6作为CRC治疗新靶点的发现,有望推进更高效治疗方案的开发。
  • 《人工智能助力发现罕见唾液腺癌的潜在治疗靶点》

    • 编译者:杜慧
    • 发布时间:2025-06-17
    • 腺样囊性癌(ACC)是一种罕见的唾液腺恶性肿瘤,占头颈癌的1%-5%和唾液腺肿瘤的25%-35%,其早期症状隐匿、缺乏有效治疗手段,患者预后较差。近日,芝加哥大学医学中心联合InSilico Medicine和Prelude Therapeutics开展的研究发现,靶向抑制蛋白精氨酸甲基转移酶5(PRMT5)可能是治疗ACC的新策略,相关成果发表于《实验与临床癌症研究杂志》。研究团队通过人工智能(AI)分析了87例ACC肿瘤样本及35例正常组织的基因表达数据,筛选出PRMT5作为潜在靶点。PRMT5是一种参与表观遗传调控的酶,通过甲基化修饰调控基因表达和蛋白质活性,在癌症发展中起关键作用。进一步实验中,团队测试了Prelude Therapeutics开发的高选择性PRMT5抑制剂PRT543,在ACC细胞系、患者源性类器官(3D肿瘤模型)及患者源性异种移植模型(PDX)中均观察到显著的抗肿瘤效果:PRT543通过下调关键致癌基因(如MYB、MYC)的表达,抑制肿瘤生长,且效果不受NOTCH1基因突变状态(与侵袭性ACC相关)影响。为增强疗效,研究团队筛选出多激酶抑制剂仑伐替尼(Lenvatinib)作为联合用药伙伴,体外实验显示二者联用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更强。此外,部分患者样本显示PRMT5、MYC、MYB及仑伐替尼靶基因的高表达,提示此类患者可能从联合治疗中获益,而PRMT5高表达但仑伐替尼靶点未激活的患者或可单药获益。尽管PRMT5抑制剂未实现“治愈”,但其作为单药或联合用药的潜力为ACC治疗提供了新方向。研究强调了精准医疗的重要性:通过分子分型筛选患者,可优化治疗方案并减少副作用。未来需进一步开展临床试验,验证PRMT5抑制剂在ACC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探索与其他疗法的联合策略。这一研究不仅为罕见癌症的靶向治疗开辟了路径,还体现了AI在加速药物发现中的关键作用,标志着癌症治疗向个性化、精准化方向的进一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