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硅酸盐所硅酸钇镥闪烁晶体团体标准正式启动》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7-10
  •  7 月 2 日,上海硅酸盐所召开硅酸钇镥( LYSO )团体标准启动会暨首次研讨会,会议正式启动了该团体标准的制定程序。会议邀请了人工晶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上海市稀土协会、沈阳东软医疗系统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同济大学、中国计量大学、昆山开威电子有限公司、西北核技术研究所、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大恒光学精密机械有限公司、上海骋翰光学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和上海硅酸盐所中试基地的领导、专家与学者参会,以凝聚 LYSO 研制开发、生产经营和应用管理各方代表的智慧,力求快速形成高质量、可推广的团体标准。上海硅酸盐所副所长王东、科技产业处处长韩金铎参加会议并致欢迎词,会议由国家标准委审评专家、上海硅酸盐所科技产业处处长助理吴永庆主持。

      王东表示,上海硅酸盐所作为我国闪烁晶体的一个品牌制造单位,有能力也有义务为中国闪烁晶体提供先进标准支撑,并与行业相关部门和单位开展团体标准协作。希望行业相关部门和单位充分发挥产学研和上下游企业合作机制的优势,发扬团体标准的高度、创新、快速、特色的优势和特点,齐心协力共筑行业标杆,以引领、支撑、促进相关产业发展,打响品牌 ,创造 效益。   

      人工晶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王颖对当前我国团体标准的政策和规划作了解读,分析了团体标准的快、新、活、高四个特征,指出上海硅酸盐所 5 项 LYSO 团体标准是 CSTM-F03 建材领域的首批团体标准,希望起草单位积极行动,按时高质完成,为标准引领人工晶体产业发展奠定基础。上海市稀土协会秘书长吴建思对 3 项 LYSO 团体标准的计划安排、规范编写、推广措施提出了要求,表示协会将做好服务和协调工作,以圆满完成协会第一批团体标准工作。   

      上海硅酸盐所丁栋舟 正高级工程师 代表牵头制订单位介绍了 LYSO 团体标准的立项背景、标准框架及工作计划。会议还组建了标准工作组,确定了工作组成员名单,明确了各成员职责。随后,与会代表对《核辐射探测用无机光学单晶术语》和《铈掺杂硅酸钇镥闪烁晶体》团体标准 进行了 热烈讨论。

      为有效推动我国相关闪烁晶体的技术进步,提高行业发展的科学规范,提升我国闪烁晶体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分别向中国材料与试验团体标准( CSTM )、上海市稀土协会申报并成功获批 8 项硅酸钇镥闪烁晶体( LYSO )团体标准计划。

相关报告
  • 《上海硅酸盐所成功研制出5英寸直径的大尺寸BGO闪烁晶体》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姜山
    • 发布时间:2018-01-12
    •   无机闪烁晶体是一类光功能晶体材料,它们能将高能射线或粒子的能量转化为可见或紫外光,从而实现高能射线或粒子的间接探测。锗酸铋( Bi4Ge3O12, BGO)晶体是一种综合性能优异的无机闪烁体,具有密度高、有效原子序数大、射线阻止能力强、光电效应比例大、物化稳定性好和机械加工性能优异等突出优点,在核医学成像、高能物理、天体物理、石油测井、环境监测、食品安全、公共安全和工业在线检测等辐射探测领域具有广泛应用,是最为重要的无机闪烁晶体之一。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王绍华研究员带领的科研团队采用坩埚下降法( Bridgman Method)成功制备出直径为 5英寸( ? 127mm)的 BGO晶体,该晶体无色透明,无明显缺陷,晶锭直径可达 135mm。该团队在对超大直径 BGO晶体制备中热量、动量和质量等输运过程、固液界面形状等基本科学问题的研究基础上,通过装置、方法和工艺的创新性设计,结合 3-4英寸直径、 600mm超长和 610×280×30mm3超宽晶体制备的丰富经验,突破了超大直径 BGO晶体制备中的一系列关键技术瓶颈,成功研制出 5英寸直径 BGO晶体,实现 1-5英寸直径系列化 BGO闪烁晶体的制备。   据悉,在本工作之前,全球范围内仅俄罗斯科学院无机化学所( NIIC, RAS)和法国圣戈班晶体( Saint-Gobain Crystals)公司曾报道可制备 5英寸直径 BGO晶体,且采用的生长方法均为提拉法( Czochralski Method),未见采用坩埚下降法成功制备 5英寸直径 BGO晶体的公开报道,此前采用坩埚下降法制备 BGO晶体的最大直径为 φ110mm,也是该科研团队于 2004年在国际上率先实现的。 5英寸直径 BGO晶体是超高灵敏辐射探测装置的关键高能射线探测材料之一,其成功研制必将进一步巩固上海硅酸盐所在 BGO晶体研究、开发与量产方面的既有全球领先优势,可满足国内外应用端对大尺寸、高质量和高性能 BGO闪烁晶体的迫切需求。   该科研团队将进一步优化 5英寸直径 BGO晶体的制备技术和工艺参数,不断提高所研制晶体的光学质量和闪烁特性,以期早日实现该尺寸 BGO晶体的低成本、可重复和批量化制备,并着手开展基于 5英寸直径晶体的闪烁探测器结构设计、性能优化与面向应用开发工作,推动国产 5英寸 BGO晶体及闪烁探测器在超高灵敏度辐射探测领域的实际应用。
  • 《上海硅酸盐所召开“关键电子材料与器件协同创新中心”启动会》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0-04-29
    • 3 月 31 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召开“关键电子材料与器件协同创新中心”启动会。上海硅酸盐所所长宋力昕,所长助理、科技发展部部长闫继娜,科技综合处副处长刘军、高技术处副处长周林、科技产业处处长韩金铎、质量处处长夏天然,信息功能材料与器件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根水、刘志甫、林慧兴,结构陶瓷与复合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曾宇平,相关课题组负责人等出席会议,会议由闫继娜主持。 电子材料与器件是现代电子与微电子技术的基础,是信息产业发展的关键,已被列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关键电子材料与器件协同创新中心”集聚信息功能材料与器件研究中心、结构陶瓷与复合材料工程研究中心、特种无机涂层中心和人工晶体研究中心的 10 个课题组的相关科研力量,将充分发挥上海硅酸盐所长期从事电子材料与器件研究开发而形成的深厚学术积累、技术沉淀和人才资源,联合优势力量瞄准我国关键电子材料与器件领域的核心科学与技术问题开展联合攻关,以提高关键电子材料与器件质量和可靠性,抢占关键电子元器件与材料领域的科技制高点。中心将重点推动高功率电子元器件及关键材料、大功率半导体用高导热陶瓷基板、大功率微波器件及关键材料、高频毫米波用基板及关键材料等的技术开发和应用。“关键电子材料与器件协同创新中心”主任由王根水研究员担任,副主任由曾宇平研究员、刘志甫研究员和刘学超研究员担任。 宋力昕宣布中心成立并介绍中心创建的宗旨理念。他谈到,中心的首要任务是梳理和凝练我国关键电子元器件核心材料的重要科学技术问题,以应用需求为牵引,在探索材料新结构在关键电子元器件领域创新应用的同时,提出并解决前沿基础科学问题。同时,他希望青年科研骨干依托协同创新中心搭建的发展平台,继承和发扬求实敬业、攻坚克难的老一辈科学家精神,优势互补、协同合作,争取研发出更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关键电子元器件核心材料。 王根水研究员介绍了中心成立的背景、发展目标及愿景。中心成员进一步就中心未来发展的宗旨、方向、机遇、现有的问题及重大项目策划、定期交流机制等方面展开热烈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