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硅酸盐所成功研制出5英寸直径的大尺寸BGO闪烁晶体》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姜山
  • 发布时间:2018-01-12
  •   无机闪烁晶体是一类光功能晶体材料,它们能将高能射线或粒子的能量转化为可见或紫外光,从而实现高能射线或粒子的间接探测。锗酸铋( Bi4Ge3O12, BGO)晶体是一种综合性能优异的无机闪烁体,具有密度高、有效原子序数大、射线阻止能力强、光电效应比例大、物化稳定性好和机械加工性能优异等突出优点,在核医学成像、高能物理、天体物理、石油测井、环境监测、食品安全、公共安全和工业在线检测等辐射探测领域具有广泛应用,是最为重要的无机闪烁晶体之一。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王绍华研究员带领的科研团队采用坩埚下降法( Bridgman Method)成功制备出直径为 5英寸( ? 127mm)的 BGO晶体,该晶体无色透明,无明显缺陷,晶锭直径可达 135mm。该团队在对超大直径 BGO晶体制备中热量、动量和质量等输运过程、固液界面形状等基本科学问题的研究基础上,通过装置、方法和工艺的创新性设计,结合 3-4英寸直径、 600mm超长和 610×280×30mm3超宽晶体制备的丰富经验,突破了超大直径 BGO晶体制备中的一系列关键技术瓶颈,成功研制出 5英寸直径 BGO晶体,实现 1-5英寸直径系列化 BGO闪烁晶体的制备。

      据悉,在本工作之前,全球范围内仅俄罗斯科学院无机化学所( NIIC, RAS)和法国圣戈班晶体( Saint-Gobain Crystals)公司曾报道可制备 5英寸直径 BGO晶体,且采用的生长方法均为提拉法( Czochralski Method),未见采用坩埚下降法成功制备 5英寸直径 BGO晶体的公开报道,此前采用坩埚下降法制备 BGO晶体的最大直径为 φ110mm,也是该科研团队于 2004年在国际上率先实现的。 5英寸直径 BGO晶体是超高灵敏辐射探测装置的关键高能射线探测材料之一,其成功研制必将进一步巩固上海硅酸盐所在 BGO晶体研究、开发与量产方面的既有全球领先优势,可满足国内外应用端对大尺寸、高质量和高性能 BGO闪烁晶体的迫切需求。

      该科研团队将进一步优化 5英寸直径 BGO晶体的制备技术和工艺参数,不断提高所研制晶体的光学质量和闪烁特性,以期早日实现该尺寸 BGO晶体的低成本、可重复和批量化制备,并着手开展基于 5英寸直径晶体的闪烁探测器结构设计、性能优化与面向应用开发工作,推动国产 5英寸 BGO晶体及闪烁探测器在超高灵敏度辐射探测领域的实际应用。

相关报告
  • 《上海硅酸盐所硅酸钇镥闪烁晶体团体标准正式启动》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7-10
    •  7 月 2 日,上海硅酸盐所召开硅酸钇镥( LYSO )团体标准启动会暨首次研讨会,会议正式启动了该团体标准的制定程序。会议邀请了人工晶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上海市稀土协会、沈阳东软医疗系统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同济大学、中国计量大学、昆山开威电子有限公司、西北核技术研究所、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大恒光学精密机械有限公司、上海骋翰光学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和上海硅酸盐所中试基地的领导、专家与学者参会,以凝聚 LYSO 研制开发、生产经营和应用管理各方代表的智慧,力求快速形成高质量、可推广的团体标准。上海硅酸盐所副所长王东、科技产业处处长韩金铎参加会议并致欢迎词,会议由国家标准委审评专家、上海硅酸盐所科技产业处处长助理吴永庆主持。   王东表示,上海硅酸盐所作为我国闪烁晶体的一个品牌制造单位,有能力也有义务为中国闪烁晶体提供先进标准支撑,并与行业相关部门和单位开展团体标准协作。希望行业相关部门和单位充分发挥产学研和上下游企业合作机制的优势,发扬团体标准的高度、创新、快速、特色的优势和特点,齐心协力共筑行业标杆,以引领、支撑、促进相关产业发展,打响品牌 ,创造 效益。      人工晶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王颖对当前我国团体标准的政策和规划作了解读,分析了团体标准的快、新、活、高四个特征,指出上海硅酸盐所 5 项 LYSO 团体标准是 CSTM-F03 建材领域的首批团体标准,希望起草单位积极行动,按时高质完成,为标准引领人工晶体产业发展奠定基础。上海市稀土协会秘书长吴建思对 3 项 LYSO 团体标准的计划安排、规范编写、推广措施提出了要求,表示协会将做好服务和协调工作,以圆满完成协会第一批团体标准工作。      上海硅酸盐所丁栋舟 正高级工程师 代表牵头制订单位介绍了 LYSO 团体标准的立项背景、标准框架及工作计划。会议还组建了标准工作组,确定了工作组成员名单,明确了各成员职责。随后,与会代表对《核辐射探测用无机光学单晶术语》和《铈掺杂硅酸钇镥闪烁晶体》团体标准 进行了 热烈讨论。   为有效推动我国相关闪烁晶体的技术进步,提高行业发展的科学规范,提升我国闪烁晶体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分别向中国材料与试验团体标准( CSTM )、上海市稀土协会申报并成功获批 8 项硅酸钇镥闪烁晶体( LYSO )团体标准计划。
  • 《上海硅酸盐所研制出大尺寸高性能有序结构仿生材料》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9-02-26
    • 天然生物材料虽是由碳酸钙和磷酸钙等常见的材料组成,但往往具有适应其环境及功能需要的复杂组装超结构和杰出的性能,为人们提供了材料结构设计和性能优化的灵感及指南,例如贝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和少量的壳质素复合材料组装形成的 “ 砖块水泥层状有序结构 ” ,骨骼是由羟基磷灰石纳米晶 / 胶原纤维组装形成的有序结构等。纳米材料因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和关注。然而,通过纳米结构单元随机杂乱堆积形成的宏观块体材料往往难以实现性能的最优化。虽然模仿天然生物材料已被证实是构建高性能材料的理想策略,但如何实现纳米结构单元的精准有序自组装仍然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最近,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朱英杰研究员带领的科研团队在单相羟基磷灰石超长纳米线自组装快速制备高度有序柔性生物材料的研究工作基础上 (Feng Chen, Ying-Jie Zhu, ACS Nano, 2016, 10, 11483–11495) ,制备出羟基磷灰石超长纳米线 / 聚丙烯酸钠准液晶态浆料,再通过简单的针管注射方法将浆料注入乙醇中,成功研制出兼具羟基磷灰石超长纳米线有序阵列结构和 “ 砖块水泥层状有序结构 ” 的高性能仿生柔性复合纤维。这种兼具 “ 砖块水泥层状有序结构 ” 及羟基磷灰石超长纳米线高度有序阵列结构的仿生复合纤维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可以打结、弯曲或扭曲而不会破坏其结构完整性。更为重要的是,良好的结构设计使该仿生有序结构柔性复合纤维拥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其拉伸强度及杨氏模量分别达到 203.58 MPa 和 24.56 GPa ,优于天然密质骨及文献报道的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此外,科研团队通过引入磁性纳米颗粒或荧光染料,还研制出具有磁响应性或荧光功能的有序结构柔性复合纤维。所制备的羟基磷灰石超长纳米线基有序结构复合纤维有望作为原料构建各种高性能柔性仿生材料,在多个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美国化学会 - 纳米》 (Ri-Long Yang, Ying-Jie Zhu, Fei-Fei Chen, Dong-Dong Qin, Zhi-Chao Xiong, ACS Nano, 2018, 12, 12284–12295; I. F. = 13.709) 。   此外,受天然牙釉质的启发,研究团队还发展了自下而上多尺度自组装策略,研制出一种新型树脂增强的羟基磷灰石超长纳米线基仿牙釉质高度有序结构材料。该方法可以实现多尺度(从纳米到微米到宏观尺度)自组装,制备具有优异力学性能的大尺寸 ( 厘米级 ) 和任意形状的高度有序结构仿生材料,在骨缺损修复等生物医学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化学工程期刊》上 (Han-Ping Yu, Ying-Jie Zhu, Bing-Qiang Lu,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19, 360, 1633 – 1645) 。   相关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等资助。 兼具羟基磷灰石超长纳米线有序阵列结构和 “ 砖块水泥层状结构 ” 的高性能仿生柔性复合纤维。 羟基磷灰石超长纳米线有序结构仿生柔性复合纤维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 功能化的羟基磷灰石超长纳米线有序结构仿生柔性复合纤维及其构建的织物、各种颜色、特定形状和文字。 自下而上多尺度自组装方法制备大尺寸(大于 6 厘米)树脂增强的羟基磷灰石超长纳米线基仿牙釉质高度有序结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