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号深远海科考船荣获全国优秀海洋工程》

  • 来源专题:物理海洋学知识资源中心
  • 编译者: cancan
  • 发布时间:2018-11-15
  • 11月4日,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17年度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颁奖大会在北京召开,会上揭晓了2017年度全国优秀海洋工程名单,海洋所孙松研究员牵头完成的“科学”号深远海科考船项目获此殊荣。

    此次评选活动自今年2月份开展以来,利用微信、微博、网站等媒体形式,由社会公众参与,展开全覆盖式的宣传。根据十八大以来海洋工程领域特点,结合海洋强国建设重大项目进展,从社会关注度高、影响力大的海洋工程范围内搜集和筛选。经过筛选,共有46个海洋工程项目入围专家评选会,最终评选出20个优秀海洋工程。

    “科学”号深远海综合探测与研究平台,突破了我国深海探测与研究领域技术与装备瓶颈,开创了科学目标驱动下的海洋综合科学考察船船舶与探测体系高度契合的一体化设计理念,引领了我国新一代科学考察船的建设。在国内首次建立了宏观与微观、走航与定点、梯度与原位相结合的深远海环境探测技术体系,突破了10000米深海定点探测、6000米深海探测与采样、4500米深海精准探测与取样、1000米水体剖面走航探测、深海30米长沉积物取芯和20米长岩石取芯等关键技术。具备立体同步精准开展深海地形地貌、海底环境、水体环境的综合探测和样品采集的能力,深海近海底地形探测分辨率达到国际领先的厘米级,实现“室内模拟实验→海洋移动实验室→深海原位实验室”的跨越,在深海理化环境原位探测、生物多样性和特殊生命过程、板块构造和地质过程等领域取得新认知和创新突破,引领了西太平洋深远海科学研究的跨越发展。实现了深海探测“下得去,看得清,采得上,测得准,功能全,用得起”的目标,显著提高了我国深远海探测与研究能力,奠定了我国在深远海探测与研究领域的国际地位。

相关报告
  • 《“东方红3”号海洋科考船作业深度可覆盖马里亚纳海沟》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18-01-25
    •   日前,新型深远海大型综合科学考察实习船“东方红3”号在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水。   这艘5000吨级的科考船全长约103米,宽约18米,具有全球无限航区航行能力,可持续航行1.5万海里,海上自持力60天。该船作业甲板600平方米,实验室面积600平方米,可搭载科考人员和船员110人,是同级别科考船中容纳科考人员最多、搭载科考设备最齐全的全球级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   官方资料显示,“东方红3”号船由中国海洋大学投资6.9亿元建设,于2013年由教育部立项。2014年10月,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〇八研究所(下称中船集团七〇八所)中标“东方红3号”设计项目,在随后的20个月内,“东方红3”号科考船的方案设计和详细设计共经历4次船模优化验证和 6次总图修改。2015年,该船在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开工建造。   交付后,该船将通过科考操作支撑系统,水体、海底探测系统,大气探测系统,化学、生物、地质等实验分析系统,和遥感信息观测印证系统等,进行大范围、多学科、多种海洋要素的综合观测,以及“大气-水体(全海深)-海底”的立体探测,实现船基与陆基信息网络一体化。   “东方红3”号总设计师、中船集团七〇八所研究员吴刚表示,该船首创了垂直船首,并在船体底部设计了两侧突出的导流罩,以保证考察船底部的声学设备不受气泡下泄的干扰,提升了设备的测量精度。“在整个船型设计上采取了一个直艏,能够防止气泡掀覆到船底,同时,侧推封盖可减少气泡的产生,从而降低噪音。”吴刚说。   为进一步提高测量精度,这艘科考船还首次引进两套高分辨率(0.5°x1°)的中浅水和全海深多波束系统。在此之前,国际上也仅有一艘船安装了这种多波束系统。   “最大的特点就是静音,在航行时的噪音控制达到了科考级即世界最高级别的水下噪声控制级别,这使它在海洋调查中得到的数据更准确。”中船集团七〇八所党委书记卢霖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该船将获得挪威DNV-GL船级社水下辐射杂讯最高等级Silent-R级的认可证书,这将是全球第六艘、中国第一艘获得该证书的科考船。   除了探测更精准,这艘科考船也更环保。船只采用双轴双桨全电力推进模式,并达到中国船级社防污染洁净设计Clean船级标准。这种推进模式在确保多波束测量性能的前提下,让全船阻力减少15%-20%,油耗也有所降低,在相同的油舱容积下,续航力大大提高,确保本船航行到更远的深海大洋进行考察作业。   此外,该船配备有两台1万米以上的CTD绞车、一台1万米钢缆绞车、一台1万米光电缆绞车和一台1.2万米纤维缆绞车,作业深度可覆盖全球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   按照“东方红3”号船的总体建设目标,它将以当今国际深海大洋科学考察前沿为起点,提升中国深海大洋现场综合科学考察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创新型人才培养能力。   “将来,‘东方红3’号会为中国海洋强国建设提供各类海洋的人才。”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闫菊表示。   “东方红3号”预计将于今年年底交付使用。届时,该船将与“东方红2号”“海大号”“天使1”组成一支覆盖从近海到大洋的科考船队,开展海洋空间多学科全海洋要素的快速同步探测、观测与分析。
  • 《“科学号”科考船赴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域执行科考任务 》

    • 来源专题:科技大数据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dingxq
    • 发布时间:2018-09-03
    • 8月20日,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深远海科学考察船共享平台船队成员之一—“科学号”科考船从薛家岛码头起航,赴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域执行中国科学院先导科技专项“热带西太平洋海洋系统物质能量交换及其影响”科考任务。该航次是2018年下半年度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深远海科学考察船队可共享的航次计划之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副所长李超伦、所长助理刁新源以及科考船运管中心部门负责人、相关课题组科研人员到码头送行。 该航次搭载了来自海洋试点国家理事单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等单位的科研人员、技术支撑及船舶和设备保障团队共计67位队员。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矿产资源评价与探测技术功能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王秀娟研究员担任首席科学家,张广旭工程师担任作业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