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露后五年密切接触者结核病发病率下降: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

  • 来源专题:重大疾病防治
  • 编译者: 蒋君
  • 发布时间:2023-06-05
  • 背景

    与活动性肺结核(TB)患者密切接触的个体表现出近期感染的高风险,一旦感染,在暴露后的随后几年内发生活动性结核病的风险更高。但活动性疾病发病的高峰时间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估计密切接触者暴露后结核病的发病风险,为临床和公共卫生策略提供参考。

    方法

    我们在 PubMed、Web of Science 和 EMBASE 中搜索了截至 2022年12月1 日发表的文章。使用随机效应模型通过meta分析对发病率进行定量总结。

    结果

    在5616项研究中,有31项研究纳入了我们的分析。对于基线密切接触者结果,结核分枝杆菌(MTB)感染和活动性结核病的总患病率分别为46.30%和2.68%。随访期间,密切接触者结核病1年、2年和5年累积发病率分别为2.15%、1.21%和1.11%。基线时MTB感染检测结果呈阳性的个体的累积结核病发病率明显高于阴性个体(3.80% VS. 0.82%)。

    结论

    与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的个体发生活动性肺结核的风险很大,特别是在暴露后的第一年内。近期感染人群应成为全世界积极发现病例和预防性干预的重要优先事项。

  • 原文来源:https://bmcinfectdis.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2879-023-08348-z
相关报告
  • 《中国大陆学生的结核病暴发: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

    • 来源专题:重大疾病防治
    • 编译者:蒋君
    • 发布时间:2019-11-19
    • 近年来,中国学校的结核病暴发比世界其他地区更频繁,对学生及其家庭构成了公共卫生威胁。研究人员旨在了解中国结核病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并分析与结核病暴发相关的因素。 研究者按照Cochrane合作的标准程序以及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的首选报告项目进行了系统评审,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对STATA进行荟萃分析。 研究人员在中国大陆纳入了107项研究,涉及1795名结核病学生患者。系统分析的结果表明,我国高中阶段和东部地区,结核病的爆发更为频繁。暴发主要发生在冬季和春季,暴发持续时间的中位数为4个月。荟萃分析显示,学生结核病暴发的总发作率和班级发作率分别为4.60%(95%CI为3.80% - 5.70%)和22.70%(95%CI为19.20% - 27.00%)。亚组分析表明,与高中相比,在大学或学院中爆发的发作率相对较高。密切接触者的潜伏性结核感染(LTBI)患病率为23.70%(95%CI为19.50% - 28.90%)。中位病例发现间隔为2个月,有47.40%的指标病例发现延迟。 审查结果表明,在中国的高中阶段学校结核病的发病率最高。大专院校暴发疫情的发病率高于高中。学校中的结核病暴发通常会持续很长时间。必须减少案例发现延迟,以防止在班级和学校传播。应加强对学校推定的结核病病例的有效监测和筛查,以减少学校的暴发。
  • 《用于流感暴露后预防的抗病毒药物:系统评价和网络荟萃分析》

    • 来源专题:医学前沿技术
    • 编译者:蒋君
    • 发布时间:2024-08-26
    • 背景 使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进行暴露后抗病毒预防可以降低流感的发病率和症状性流感的风险,但其他类别的抗病毒药物的疗效仍不清楚。为了支持 WHO 流感指南的更新,本系统评价和网络荟萃分析评估了抗病毒药物在暴露后预防流感的效果。 方法 我们系统检索了MEDLINE、Embase、Cochrane对照试验中心注册库(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护理和联合健康文献累积索引(Cumulative Index to Nursing and Allied Health Literature)、全球健康(Global Health)、Epistemonikos和 ClinicalTrials.gov,以查找截至2023年9月20日发表的随机对照试验,这些试验评估了抗病毒药物与另一种抗病毒药物或安慰剂或标准治疗相比预防流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成对的评价员独立筛选研究、提取资料并评估偏倚风险。我们使用频率随机效应模型进行了网状meta分析,并使用GRADE(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方法评估了证据质量。感兴趣的结局是有症状或无症状感染、入院、全因死亡率、与抗病毒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和严重不良事件。这项研究已在 CRD42023466450 PROSPERO 注册。 发现 在我们检索确定的 11 845 条记录中,本系统评价和网络荟萃分析纳入了 6 种抗病毒药物(扎那米韦、奥司他韦、拉尼那韦、巴洛沙韦、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的 33 项试验,招募了 19 096 名个体(平均年龄 6·75-81·15 岁)。大多数研究被评为低偏倚风险。扎那米韦、奥司他韦、拉尼米韦和巴洛沙韦可能显著减轻了重症高危个体的症状性流感(扎那米韦:风险比 0·35,95% CI 0·25–0·50;奥司他韦:0·40,0·26–0·62;拉尼他韦:0·43,0·30–0·63;巴洛沙韦:0·43,0·23–0·79;中等质量)(例如, 48 小时内)。在暴露于季节性流感后立即使用这些抗病毒药物可能无法显著减少重症低风险个体的症状性流感(中等质量)。扎那米韦、奥司他韦、拉尼那米韦和巴洛沙韦如果在暴露后立即给药,可能会显着降低暴露于与感染人群严重疾病相关的新型甲型流感病毒的个体的症状性人畜共患流感(低质量证据)。奥司他韦、拉尼酰胺韦、巴洛沙韦和金刚烷胺可能会降低所有流感(有症状和无症状感染;中等质量证据)的风险。扎那米韦、奥司他韦、拉尼那韦和巴洛沙韦可能对预防无症状流感病毒感染或全因死亡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高质量或中等质量)。奥司他韦可能对入院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中等质量)。所有六种抗病毒药物都不会显著增加药物相关不良事件或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尽管证据质量各不相同。 解释 对于暴露于季节性流感病毒后重症高风险个体,使用扎那米韦、奥司他韦、拉尼米韦或巴洛沙韦进行暴露后预防可能会降低症状性季节性流感的风险。使用扎那米韦、奥司他韦、拉尼米韦或巴洛沙韦进行暴露后预防可能会降低暴露于感染人群中与严重疾病相关的新型甲型流感病毒后患症状性人畜共患流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