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Host & Microbe:来源于黑猩猩的HIV如何传播给人类?》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18-04-06
  • 目前认为HIV来源于猿猴免疫缺陷病毒(simi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SIV),源自黑猩猩。但是考虑到人类具有一个可以防御这种感染的免疫系统,现在还不清楚这种病毒是如何跨越种族传播的。Tetherin是这个保护过程中的一个关键蛋白,在感染细胞表面发挥着粘锅的作用,防止这些细胞将致命病毒颗粒释放出来。

    在进化过程中,病毒也发展出了自己的应对策略。如Vpu(一种HIV辅助蛋白)就可以靶向tetherin,使得HIV可以逃逸并传播。一项由京都大学Kei Sato和Yoshio Koyanagi领导的研究试图解释是否Vpu的进化辅助了SIV从猿猴传播到人类身上。他们的研究于近日发表在《Cell Host and Microbe》上,帮助解释了HIV如何来到人类世界。

    “我们通过移植人造血干细胞创造了具有重组人类免疫系统的免疫缺陷小鼠模型。” Koyanagi说道,这使得它们可以同时在小鼠身上研究SIV和HIV感染。

    他们通过使用遗传学手段产生了几种携带不同Vpu突变的HIV,研究了Vpu对病毒成功感染很关键的作用。

    “Vpu可以抑制细胞内的免疫信号通路,并降解tetherin。”Sato说道。“可以下调tetherin的Vpu变种是Vpu对HIV最重要的贡献。”

    他们还发现将tetherin恢复至正常水平可以抑制病毒复制,从而找到了对抗HIV需要的最小的tetherin的数量。

    有趣的是,SIV并不能有效感染小鼠中的人类血细胞。但是当SIV Vpu具有与HIV Vpu相似的抗tetherin的功能时,血细胞就会被感染。

    “从进化的角度讲,我们的研究表明Vpu获得中和人类tetherin功能使得SIV感染了人类。”Sato总结道。

  • 原文来源:http://www.cell.com/cell-host-microbe/fulltext/S1931-3128(17)30545-0
相关报告
  • 《PLoS Genet:黑猩猩可能进化出对HIV前体的抵抗力》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19-12-18
    • 猿猴免疫缺陷病毒(SIV)是一种感染猴子和猿类的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起源于SIV,这意味着SIV是HIV病毒的前体。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SIV可能影响着黑猩猩的遗传。他们报道这种病毒是导致不同黑猩猩亚种之间差异的主要原因。尽管黑猩猩并未受到SIV感染的严重影响,但是这些研究结果表明某些黑猩猩亚种可能已进化出对这种病毒的一定程度的耐受性。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PLoS Genetics期刊上,论文标题为“The impact of genetic adaptation on chimpanzee subspecies differentiation”。 论文通讯作者Aida Andrés博士说,“与人类遭受HIV感染会出现严重的健康后果不同的是,黑猩猩在感染SIV时仍然能够保持健康。这表明黑猩猩可能已进化出生物学机制来限制这种病毒的致病性(pathogenicity),即这种病毒引起疾病的能力。” 通过分析生活在非洲的四种黑猩猩亚种的基因组,这些研究人员发现,非洲东部黑猩猩独有的遗传变异与免疫反应(特别是针对SIV感染的免疫反应)存在着异常密切的关联性。 这些作者鉴定出的最强选择压力(影响不同黑猩猩亚种进化方式不同的任何因素)作用于免疫系统功能上,据认为是由于对SIV的适应性。他们发现这种病毒似乎对不同黑猩猩亚种之间的遗传差异有显著影响。 论文第一作者Joshua Schmidt博士说,“仅两种黑猩猩亚种---非洲中部黑猩猩和非洲东部黑猩猩---似乎在野生环境中遭受SIV感染,而且正是这两种亚种积累了与SIV感染有关的遗传变化。” 论文共同作者Sergi Castellano博士说:“由于我们鉴定出的基因可能有助于降低黑猩猩中的SIV致病性,因此在感染了HIV的人类中研究这些基因将是很有趣的。” 黑猩猩是人类的近亲,它们正面临灭绝的危险,而传染性疾病是最主要的威胁之一,因此,这一发现可能也与保护工作有关。
  • 《HIV1NC亚型导致曾感染和未曾感染HIV的黑猩猩CD4+ T细胞的快速减少》

    • 来源专题:艾滋病防治
    • 编译者:李越
    • 发布时间:2005-04-16
    • To investigate the pathogenicity of a virus originating in a chimpanzee with AIDS (C499), two chimpanzees were inoculated with a plasma-derived isolate termed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NC (HIV-1NC). A previously uninfected chimpanzee, C534, experienced rapid peripheral CD4+ T-cell loss to fewer than 26 cells/μl by 14 weeks after infection. CD4+ T-cell depletion was associated with high plasma HIV-1 loads but a low virus burden in the peripheral lymph node. The second chimpanzee, C459, infected 13 years previously with HIV-1LAV, experienced a more protracted course of peripheral CD4+ T-cell loss after HIV-1NC inoculation, resulting in fewer than 200 cells/μl by 96 weeks postinoculation. The quantities of viral RNA in the plasma and peripheral lymph node from C459 were below the lower limits of detection prior to inoculation with HIV-1NC but were significantly and persistently increased after superinfection, with HIV-1NC representing the predominant viral genotype. These results show that viruses derived from C499 are more pathogenic for chimpanzees than any other HIV-1 isolates described to 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