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 | 国际上首次实现相对论超强激光的稳定弯曲导引和电子加速》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husisi
  • 发布时间:2023-05-29
  •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和武汉大学研究人员在激光尾波级联加速电子方面取得了关键性的突破,利用上海交大激光等离子体实验室200 TW超短超强激光装置,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曲率渐变的弯曲等离子体通道对超强激光的稳定导引,并观察到弯曲通道内的激光尾波加速。

    研究背景

    相对论强度的超短脉冲激光在气体密度等离子体中可以激发出大振幅等离子体尾波,其承载的电场强度(~GV/cm)比射频加速腔场强高三个量级。科学家们很早就提出利用电子在该尾波中冲浪,从而获得加速。如今,利用单束激光已经可以将电子从静止能量加速到78亿电子伏特的高能。

    然而要想获得未来对撞机所需的1万亿电子伏特的超高能量,则需要利用多束激光来激发尾波,进而实现级联加速,这是该领域当前面临的重大挑战,欧盟和美国均将其列入粒子物理和加速器物理战略研究报告。

    2016年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通过引入等离子体镜对超强激光进行反射导引,并采用等离子体透镜对电子束进行聚焦再注入,首次实验展示了级联激光尾波加速的可行性,相关文章发表在【Nature, 530, 190 (2016)】上。然而由于等离子体透镜的色散性质等因素,实验中该方案达到的电子耦合效率为3.5%。

    为解决上述问题,2018年上海交大陈民团队与合作者提出基于弯曲等离子体通道激光导引的新型激光尾波级联加速方案【PRL,120,154801 (2018)】,由于舍弃了等离子体透镜色散元件,此方案理论上不同级联加速段之间的电子束耦合效率可达100%。

    研究创新点

    2019年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支持下,该团队开展该方案的实验验证研究。实验中,研究团队与武汉大学曹强教授团队合作,利用飞秒激光刻蚀技术,在蓝宝石基片上成功制备出曲率渐变的弯曲毛细管。该毛细管具有极高的耐烧蚀性,可以承载等离子体的高温和强激光的烧蚀。

    随后他们与上海交大刘振宇教授团队合作,合理设计了毛细管气路。通过高压脉冲放电,团队实现了弯曲等离子体通道的制备,并就通道参数对气压、电压、放电延迟等参数的依赖关系开展了系统性的研究和优化,发展了横、纵向等离子体密度的单次测量方法,搞清了激光和等离子体通道参数,以及激光入射参数对相对论强度激光导引的影响;成功实现了在3cm长度内将聚焦强度超过1020 W/cm2的激光脉冲偏折10.4°,且激光束质心的横向振荡得到抑制,激光束可被平稳和高品质地导引到直线段。在成功实现强激光弯曲导引的同时,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弯曲等离子体通道内的尾波场激发,并观察到近GeV能量的准单能电子加速(如图1所示)。

    图1 曲率渐变等离子体通道对强激光的导引及不同入射参数对尾波加速的影响

    总结与展望

    该项研究是新型级联尾波加速方案的第一步关键性验证。该团队发展的弯曲等离子体通道除了应用于级联电子加速,也有望用于小型化激光等离子体同步辐射光源和电子导引及聚焦装置。未来,研究团队将在上海交通大学激光等离子体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即将建成的200+300 TW双百太瓦激光等离子体研究平台上开展面向高能加速的前沿科学研究,以及紧凑型等离子体光导引和电子束聚焦透镜的应用研究。

    Physical Review Letters期刊审稿人对该工作给出了高度评价,“这是第一个弯曲等离子体通道内激光导引和电子加速的实验验证。该研究有望提供一个完美紧凑的解决方案,开辟通向多级激光等离子体加速器之路。级联是获得超过10GeV电子能量的必经之路,在未来有可能建造出一个对高能物理有意义的紧凑型加速器”;“该文中所用的特殊设计的弯曲等离子体通道,有潜力应用于其它领域,如同步辐射源、主动型等离子体透镜等”。

相关报告
  • 《突破 | 上海光机所在稳定多色微纳激光的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2-06-27
    •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激光与红外材料实验室董红星研究员和张龙研究员团队通过离子交换在单个卤素渐变全无机钙钛矿超晶格结构中获得了稳定多波长激光。相关研究成果以“Stable multi-wavelength lasing in single perovskite quantum dot superlattice”为题发表于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上。 多波长微纳激光器在高度集成光子器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然而,由于全无机钙钛矿具有动态软离子晶格,卤化物阴离子迁移能较低等原因,获得带隙渐变的合金微纳钙钛矿结构仍然是一个挑战。并且即使通过复杂的手段获得了带隙渐变的卤素掺杂钙钛矿微纳结构,也会由于卤素浓度梯度的存在而进行离子迁移导致带隙梯度的不稳定。 针对上述问题,研究人员提出通过钙钛矿量子点超晶格中的精细离子交换实现带隙梯度稳定的合金超晶格结构。量子点超晶格是长程有序、密集排列的量子点阵列,在超晶格中相邻量子点具有一定间距。超晶格中量子点的这种离散排列结构可以通过增加阴离子迁移的能垒,有利于离子交换后超晶格中各个区域间稳定带隙差的形成。光致发光光谱结果证实了这样获得的带隙渐变CsPbBr3-3xCl3x合金超晶格的带隙梯度稳定性比我们之前得到的钙钛矿单晶合金纳米线高约10倍。结合荧光光谱及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解析了超晶格中离子交换的机理,并基于合金超晶格结构实现了稳定的多波长激光输出。 图1 (a) 超晶格中离子交换示意图;(b) 渐变超晶格中的多色微纳激光示意图;(c) 渐变超晶格中的多波长可调激射
  • 《突破 | 固体可调谐激光器的性能提升及应用拓展》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胡思思
    • 发布时间:2025-02-14
    • 可调谐激光器,顾名思义,是指输出波长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连续改变的激光器。区别于光学参量振荡器(Optical parametric oscillation,OPO)等频率变换技术,在不考虑外界环境变化的情况下,可调谐激光器一般是通过选频技术在增益介质较宽的增益带内实现输出波长的连续改变。相比于OPO,可调谐激光器在输出性能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其缺点主要在于较为严重的热效应以及固定且带宽有限的激光增益带。由于介质固有增益带的存在,可调谐激光器不仅难以实现增益带以外的激光输出,而且即使是在增益带以内,较为明显的带内增益差异同样使得可调谐激光器难以在边带区域实现高效运转,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在波长调谐方面的优势。因此,实现可调谐激光器在低增益波段的高效率运转,提高其低增益波段的输出性能,这无疑是具有重要研究意义的。 利用高效SRS过程实现钛宝石激光器长波低增益区输出性能改善 天津大学精仪学院激光与光电子研究所姚建铨院士团队展示了一种利用高阶非线性频率变换过程,实现固体可调谐激光器长波低增益波段性能改善的方法。以钛宝石激光器作为载体,通过高效受激拉曼散射(stimulated Raman scattering,SRS)过程将钛宝石激光器的高增益波段频移至长波低增益波段,实现了钛宝石拉曼光在钛宝石激光器低增益波段的高性能输出。利用SRS过程将钛宝石激光器的高增益波段频移至长波低增益波段,实现了钛宝石拉曼光在钛宝石激光器低增益波段的高性能输出。当钛宝石基频光的波长在870-930 nm范围内调谐时,获得了大于2.5 W的930-1000 nm一阶斯托克斯光(Stokes)输出,其输出功率远高于钛宝石激光器直接产生该波段的输出功率。在42.1 W的532 nm最大泵浦功率下,获得了3.24 W的960 nm一阶Stokes光输出,光光转换效率7.7%。对应线宽为1 nm,脉冲宽度为5 ns,光束质量1.39。此外,在钛宝石固体拉曼激光器中首次观察到了一阶及二阶Stokes光的自锁模调制现象。 930-1000 nm高性能钛宝石内腔拉曼激光器的结构如图1所示。实验采用高重频532 nm脉冲绿光泵浦钛宝石激光器,利用双端泵浦及对称平平腔结构对激光器进行有效热管理,提高泵浦上限。在获得良好的钛宝石激光输出后,通过在激光器内插入拉曼晶体及45°反射镜,搭建基于复合腔结构的内腔拉曼激光器。通过合理的谐振腔设计确保钛宝石激光与其Stokes光产生良好的模式匹配,以实现高效率的Stokes光振荡。 可调谐激光器,顾名思义,是指输出波长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连续改变的激光器。区别于光学参量振荡器(Optical parametric oscillation,OPO)等频率变换技术,在不考虑外界环境变化的情况下,可调谐激光器一般是通过选频技术在增益介质较宽的增益带内实现输出波长的连续改变。相比于OPO,可调谐激光器在输出性能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其缺点主要在于较为严重的热效应以及固定且带宽有限的激光增益带。由于介质固有增益带的存在,可调谐激光器不仅难以实现增益带以外的激光输出,而且即使是在增益带以内,较为明显的带内增益差异同样使得可调谐激光器难以在边带区域实现高效运转,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在波长调谐方面的优势。因此,实现可调谐激光器在低增益波段的高效率运转,提高其低增益波段的输出性能,这无疑是具有重要研究意义的。 利用高效SRS过程实现钛宝石激光器长波低增益区输出性能改善 天津大学精仪学院激光与光电子研究所姚建铨院士团队展示了一种利用高阶非线性频率变换过程,实现固体可调谐激光器长波低增益波段性能改善的方法。以钛宝石激光器作为载体,通过高效受激拉曼散射(stimulated Raman scattering,SRS)过程将钛宝石激光器的高增益波段频移至长波低增益波段,实现了钛宝石拉曼光在钛宝石激光器低增益波段的高性能输出。利用SRS过程将钛宝石激光器的高增益波段频移至长波低增益波段,实现了钛宝石拉曼光在钛宝石激光器低增益波段的高性能输出。当钛宝石基频光的波长在870-930 nm范围内调谐时,获得了大于2.5 W的930-1000 nm一阶斯托克斯光(Stokes)输出,其输出功率远高于钛宝石激光器直接产生该波段的输出功率。在42.1 W的532 nm最大泵浦功率下,获得了3.24 W的960 nm一阶Stokes光输出,光光转换效率7.7%。对应线宽为1 nm,脉冲宽度为5 ns,光束质量1.39。此外,在钛宝石固体拉曼激光器中首次观察到了一阶及二阶Stokes光的自锁模调制现象。 930-1000 nm高性能钛宝石内腔拉曼激光器的结构如图1所示。实验采用高重频532 nm脉冲绿光泵浦钛宝石激光器,利用双端泵浦及对称平平腔结构对激光器进行有效热管理,提高泵浦上限。在获得良好的钛宝石激光输出后,通过在激光器内插入拉曼晶体及45°反射镜,搭建基于复合腔结构的内腔拉曼激光器。通过合理的谐振腔设计确保钛宝石激光与其Stokes光产生良好的模式匹配,以实现高效率的Stokes光振荡。 图1 930-1000 nm高性能钛宝石内腔拉曼激光器实验装置图 图2 (a)一阶Stokes及二阶Stokes光的功率曲线;(b)一阶Stokes光功率稳定性;(c)一阶Stokes光束质量;(d)二阶Stokes光束质量 固定钛宝石激光器振荡波长为894 nm,当泵浦功率为42.1 W时得到了最高为3.24 W的960 nm一阶Stokes光输出,光光转换效率为7.7%,一小时的功率稳定度RMS为1.08%,光束质量M2为1.39。由于输出镜的镀膜没有特殊设计,实验中有0.39 W的1036.5 nm二阶Stokes光伴随产生。 图3 (a)一阶Stokes脉冲(3.24 W);(b)二阶Stokes脉冲(0.39 W);(c)一阶Stokes脉冲(近阈值)的自锁模调制 实验中观察到一阶和二阶Stokes光脉冲均存在自锁模调制现象。相比于一阶Stokes光,二阶Stokes光脉冲的锁模调制深度更好,且二阶Stokes光脉冲的产生将会严重影响一阶Stokes光脉冲的调制深度。据我们所知,这是首次在钛宝石固体拉曼激光器中观察到了一阶及二阶Stokes光的自锁模调制现象。 图4 一阶stokes光与钛宝石激光器在900-1000 nm最大输出功率的对比 通过钛宝石振荡光波长的调谐,可以实现最大输出功率大于2.5 W的900-1000 nm一阶Stokes光输出(红色线)。其中,一阶Stokes光在920-1000 nm波段的输出功率远高于钛宝石激光器直接产生该波段的输出功率(绿色线),且一阶Stokes光在1000 nm处的最大输出功率相比于其他波长未有明显降低。通过优化腔镜镀膜,一阶Stokes光的波长有望得到进一步拓展。对应的二阶Stokes光的波长也可以延伸到钛宝石激光器的发射光谱之外,为钛宝石激光器的波长扩展提供一种新的潜在可能。 总结与展望 本研究展示了一种利用高效受激拉曼散射过程,实现钛宝石激光器长波低增益区输出性能改善的方法。研究结果充分表明,相比于钛宝石激光器,钛宝石拉曼光具有更好输出性能,完全有望替代钛宝石激光器在930-1180 nm长波低增益波段实现高性能的可调谐激光输出。该研究结果提供了一种固体可调谐激光器性能提升的新思路,同时为固体可调谐激光器的应用拓展奠定了基础,具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