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首次发现新冠病毒可以感染人类肝脏,刺激葡萄糖生成,从而导致高血糖》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23-07-27
  •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巴西圣保罗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引起 COVID-19 的 SARS-CoV-2 冠状病毒可感染肝细胞,刺激葡萄糖生成,导致住院病人出现类似糖尿病的症状(高血糖症),即使他们入院前血糖水平正常。这一发现描述了这种病毒感染肝细胞和损害葡萄糖代谢的部分机制,并指出了避免这些患者临床症状恶化的潜在策略。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PNAS期刊上,论文标题为“COVID-19-related hyperglycemia is associated with infection of hepatocytes and stimulation of gluconeogenesis”。

    根据这些作者的说法,SARS-CoV-2进入肝细胞的部分原因是GRP78和ACE2蛋白之间的合作。众所周知,ACE2允许这种病毒入侵全身细胞,但它以低分子量异构体的形式而不是以常规的异构体存在于人类肝细胞表面。这是他们的新发现之一。以前的研究表明肝细胞不表达 ACE2。

    这些作者写道,“高血糖是COVID-19住院患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无论其是否有糖尿病史都会发生,而且与较差的临床预后有关”。他们补充说,SARS-CoV-2是否直接引发高血糖是以前未知的。因此,他们着手发现这种病毒是否以及如何感染肝细胞并增加葡萄糖的产生,从而导致高血糖。

    自 2020 年COVID-19大流行开始以来,糖尿病一直被认为是 COVID-19 患者的一个风险因素,但确切原因仍不清楚。先前的研究已表明COVID-19 患者中 1 型糖尿病患者的死亡风险是非糖尿病患者的 3.5 倍。2型糖尿病患者的死亡风险是非糖尿病患者的的两倍。

    论文通讯作者、圣保罗大学里贝朗普雷图医学院药理学系教授Luiz Osório Silveira Leiria指出,“证实与受体 GRP78 和 ACE2之间存在的联系是我们研究的亮点,但最重要的结果是,SARS-CoV-2 直接导致高血糖,与使用皮质激素、住院造成的压力、体重和糖尿病无关。这是该病毒第一次被证实直接导致高血糖。”

    当免疫系统攻击产生胰岛素的胰腺细胞,降低或消除其分泌胰岛素的能力和导致葡萄糖代谢失衡时,1 型糖尿病患者可能会出现高血糖。然而,这些作者发现,被分析的患者没有胰腺受损,因此对他们的肝脏进行了调查。除其他功能外,肝脏在维持正常血糖水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可以调节葡萄糖的产生(糖异生),并将摄入的葡萄糖储存为糖原,以便在需要时使用。

    漫长的道路

    一项回顾性临床试验结合从患者体内分离出的肝细胞进行的体外和体内试验表明,SARS-CoV-2 通过与 ACE2 和 GRP78 受体结合感染肝细胞,并增加肝糖的生成。

    研究样本包括 2020 年 3 月至 8 月期间在圣克鲁斯医院(Hospital das Clínicas)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的 269 名患者,以及在巴拉那州库里蒂巴市重症医学中心(CEPETI)住院并接受 PCR 检测的 663 名疑似 COVID-19 患者。

    对照组由同期入住重症监护室的其他呼吸道疾病患者组成。Leiria说,“我们成功地获得了一个几乎完美的对照组,其症状相似,PCR结果为阴性,医院环境也相同。”

    对人类原代肝细胞的分析表明,这些细胞受到了 SARS-CoV-2 的感染。他说,“我们还分析了肝脏活组织,在该组织的肝细胞中发现了这种病毒。在这两种情况下,这种病毒都在复制。这非常有趣,主要是因为这种病毒并没有导致这些肝细胞死亡,而是利用它们进行复制,同时还增加了葡萄糖的产生量。”

    获得这些结果后,这些作者又在体外分析了它们对SARS-CoV-2的其他变种(比如delta、gamma和ocmicron)的反应行为,结果也类似。

    为了探索可能的治疗策略,这些作者测试了能够抑制 GRP78 和 ACE2 的化合物。二甲双胍(metformin)是被确认的候选药物之一,这种药物通过抑制肝糖生成来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

    Leiria说,“其他研究已发现,在医院使用胰岛素进行强化治疗并不一定对这些患者有帮助。二甲双胍等药物比胰岛素更有效。当然,二甲双胍的作用方式多种多样,但它是为这些患者提供额外保护的潜在途径。”

    参考资料:

    Ester A. Barreto et al. COVID-19-related hyperglycemia is associated with infection of hepatocytes and stimulation of gluconeogenesis. PNAS, 2023, doi:10.1073/pnas.2217119120.

  • 原文来源:https://news.bioon.com/article/5f55e83461e9.html
相关报告
  • 《Immunity:科学家发现病毒感染促进糖尿病进展的重要机制》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18-07-11
    • 辅助性T细胞1(Th1)释放的促炎症细胞因子能够促进肥胖过程中的胰岛素抵抗,但是该细胞机制的生理作用还不清楚。病毒感染是否以及如何诱导血糖水平的失控进而促进2型糖尿病的发生也未可知。最近来自克罗地亚的学者通过实验探究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科学解答。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Immunity上。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在小鼠和人类模型中发现病毒感染会引起短期的系统性胰岛素抵抗。病毒诱导IFN-γ表达,能够直接靶向骨骼肌下调骨骼肌细胞的胰岛素受体表达,但是不会引起血糖水平的失控,研究发现机体存在胰岛素合成的代偿性增加。 研究进一步表明血液中胰岛素水平升高会通过直接刺激CD8+效应T细胞发挥功能,增强抗病毒免疫。在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并产生肝脏胰岛素抵抗的糖尿病前期小鼠模型中,研究人员发现病毒感染会导致机体对血糖水平控制能力的丧失。因此该研究表明当机体遭遇病原体,免疫系统会在短时间内降低骨骼肌的胰岛素敏感性诱导血液中胰岛素水平增加,进而促进抗病毒免疫,这也会导致糖尿病前期的肥胖病人发生进一步的葡萄糖不耐受。
  • 《PNAS:新冠病毒通过感染人类大脑星形胶质细胞,影响大脑功能》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3-01-04
    • 自新冠大流行开始,就有研究显示,一些新冠患者出现神经系统后遗症,例如脑雾、头痛、注意力无法集中等等。后续许多研究关注了新冠病毒对大脑的影响、新冠病毒是否以及如何感染大脑细胞。 2020年8月,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黄建东教授、香港大学袁国勇教授等在 Cell Research 发表论文【1】,首次证实新冠病毒能够感染体外培养的人类神经祖细胞和大脑类器官。 虽然此后有越来越多研究证实了这一发现,但目前仍缺乏对新冠病毒感染人类大脑所涉及的细胞和分子机制,及其对大脑结构和功能影响的综合理解。 近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发表了一篇题为:Morphological, cellular, and molecular basis of brain infection in COVID-19 patients 的研究论文。 这项研究描述了新冠病毒感染对大脑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的影响,并证实病毒确实能够在大脑星形胶质细胞中感染并复制,从而降低了神经元的活力。 关于新冠病毒如何进入大脑,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一些动物实验表明,病毒穿过了血脑屏障;还有一种可能是病毒感染了嗅觉神经并从那里侵入了中枢神经系统,并感染了星形胶质细胞。然而,这些都停留在假设阶段。 星形胶质细胞是最丰富的中枢神经系统细胞,它们的功能包括为神经元提供生化支持和营养物质,并调节神经递质和其他可能干扰神经功能物质(例如钾)的水平。此外,它们还在维持血脑屏障、保护大脑免受病原体和毒素的侵害,以及帮助维持大脑内稳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这项新研究中,该团队首先分析了一个新冠肺炎死亡患者的脑组织样本。在所分析的26个样本中,有5个被证实存在新冠病毒 ;而且,研究人员在这些样本中也观察到坏死和炎症的迹象,如水肿以及神经元病变和炎症细胞浸润。这些变化都可能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损伤。这一发现支持了星形胶质细胞被新冠病毒感染的假说。 然后,他们对81名被诊断为轻度新冠肺炎感染者(其中62名出现嗅觉或味觉失灵)使用高分辨率的核磁共振成像进行大脑皮层的形态学分析。该分析是在通过 qRT-PCR 检测到新冠病毒后的平均间隔57天内进行的,三分之一参与者当时仍存在神经系统或神经精神症状,包括头痛(40%)、疲劳(40%)、记忆力改变(30%)、焦虑(28%)、嗅觉丧失(28%)、抑郁(20%)、日间嗜睡(25%)、味觉丧失(16%)和性欲低下(14%)。 研究人员将他们与81名健康志愿者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新冠患者组表现出更高水平的焦虑和抑郁症状、疲劳和白天过度嗜睡。核磁共振扫描显示,与对照组的平均水平相比,一些新冠患者的某些大脑区域的存在皮层厚度减少的情况,而且减少的区域全部发生在左半球。 他们还观察到28%的患者的大脑与焦虑相关的区域出现萎缩,焦虑也是最常见的新冠症状之一。研究团队表示,新冠患者中出现焦虑症状的比例显然过高,而且,意料之外的是,即使轻症患者也可能出现这些症状。在评估认知功能的神经心理学的测试中,新冠患者在某些任务上的表现也低于平均水平。 然而,这些症状是暂时的还是永久性的,目前还不得而知。研究团队发现,一些患者的症状会有所改善,但大多数人的症状还在持续;更令人惊讶的是,许多患者还会再次感染新的变异毒株,随后表现出的症状比第一次感染时更严重。 该研究共同通讯作者、巴西神经科学和神经技术研究所教授 Clarissa Yasuda 表示,鉴于目前的情况,我们认为纵向随访对于理解神经精神改变随时间的演变至关重要,并将这一理解作为开发靶向疗法的基础。 该研究还对新冠肺炎死亡患者的脑组织细胞和体外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进行了研究,以从生化角度分析感染病毒后如何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细胞。结果显示,与未感染的人相比,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的大脑星形胶质细胞中各种生化途径发生了变化,特别是与能量代谢相关的途径。 接下来,他们在实验室感染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中重复了蛋白质组学分析,并得出了与尸检研究相似的结果,同样显示了能量代谢功能障碍。 由于星形胶质细胞代谢是支持神经元功能的关键,星形胶质细胞代谢的改变可能间接影响了神经元。代谢组学分析结果显示,星形胶质细胞中由新冠病毒感染引起的最关键的变化之一是丙酮酸和乳酸水平的降低。乳酸输出是星形胶质细胞代谢支持神经元的方式之一,神经元会将其作为能量来源。因此,这证实了葡萄糖代谢的改变。 体外分析显示,细胞培养基中的乳酸水平正常,但细胞内部的乳酸水平下降。这意味着,即使削弱了自身功能,星形胶质细胞依然在努力维持对神经元的能量供应,但导致的结果是,星形胶质细胞的线粒体功能发生了改变,从而潜在影响了谷氨酸等神经递质在大脑中的水平。 除了在感染新冠病毒的星形胶质细胞中观察到可能导致神经元功能障碍的代谢变化外,研究团队还发现感染病毒会在星形胶质细胞中引发神经毒性分泌表型,随后释放可溶性因子,降低了神经元的活力,并进一步导致神经元死亡增加。此前在新冠肺炎患者中观察到的皮层厚度变化可以用神经元死亡以及其他机制来解释。 由于星形胶质细胞易感染新冠病毒,研究团队探索了允许病毒进入的受体。他们使用蛋白质组学分析表明,星形胶质细胞不表达 ACE2 ,但它们表达 NRP1,NRP1能够显著增强新冠病毒感染能力。 总之,这项研究结果与此前的模型研究结果一致,证实了新冠病毒能够到达患者的大脑中枢神经系统,通过与 NRP1 相互作用感染星形胶质细胞,继而损害神经元功能和活力。因此,这些发现可能为治疗新冠肺炎导致的精神症状提供了一条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