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科学家设计出通过蓝光控制实现按需产生胰岛素的胰岛β细胞》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生命健康领域集成服务门户
  • 编译者: 赵若春
  • 发布时间:2019-11-25
  • 11月5日,美国塔夫茨大学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改造,设计出一种能够被蓝光激活按需产生胰岛素的胰岛β细胞。研究人员在β细胞中引入能够产生光活化腺苷酸环化酶(PAC)的基因。在高血糖水平条件下,PAC酶可被蓝光激活,引发一系列生化反应,使β细胞产生更多的胰岛素。该项研究可实现体内胰岛素的精细化管理,或将简化糖尿病治疗方法,控制和延缓病情发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ACS合成生物学》期刊。

  • 原文来源:;https://sciencebulletin.org/researchers-engineer-insulin-producing-cells-activated-by-light-for-diabetes
相关报告
  • 《胰岛素产生会抑制胰岛β细胞生长?》

    • 来源专题:重大新药创制—内分泌代谢
    • 编译者:李永洁2
    • 发布时间:2016-01-15
    • 胰岛素是在多种细胞类型的细胞的存活和增殖的主要调节因子,但其对产生胰岛素的β细胞的影响还不清楚。有迹象表明,胰岛素在β细胞可能发挥促有丝分裂作用,因为它在其它细胞类型中有证据表明可能是此作用。例如,胰岛素受体基因在β细胞的失活导致了胰岛β细胞增殖减慢,IGF 1受体(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同时失活会加剧此状况。此外,已知的下游胰岛素信号介质,如IRS2,AKT和PDK1基因扰动,这些都影响着胰岛β细胞的生长表型。矛盾的是,两个非等位基因小鼠胰岛素基因纯合的种系小鼠胰岛细胞增殖增加而不是减少。然而,由于这些影响可能在理论上是间接的,包括例如增加胰岛血管,它是目前无法得出关于胰岛素对β细胞的直接影响任何明确的结论。
  • 《中国科学家揭示胰岛素作用下脂肪代谢的组织特异性机制》

    • 来源专题:农业生物安全
    • 编译者:李周晶
    • 发布时间:2023-12-12
    •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家畜营养与调控科技创新团队揭示了动物机体不同部位组织中由胰岛素调节的脂肪代谢的复杂机制,为深入了解胰岛素在动物组织特异性脂肪代谢中的作用及机制提供了重要参考。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前沿研究杂志(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IF=12.82)。 肥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主要健康问题之一,与心脏病、糖尿病和中风等多种疾病密切相关,机体不同部位组织中的异位脂肪沉积是上述疾病发展的第一步。胰岛素抵抗与异位脂肪沉积和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不同胰岛素敏感性的脂肪组织特异性代谢机制可能造成脂肪沉积的差异,而其具体发生机制仍未被完全解析。 研究发现,动物肝脏、肠道、肌肉、皮下等不同部位脂肪组织之间的交互机制依赖于胞外囊泡、蛋白质、脂质等多种物质介导,这些介质影响胰岛素发挥全身性的或者组织特异性的脂肪代谢调控作用。由于动物组织特异性机制,皮下脂肪沉积的促进作用因子(如棕榈油酸水平升高)与肝脏组织中脂肪沉积的拮抗作用因子(如TG水平升高、胰岛素抵抗和代谢综合征等)形成鲜明对比,因此调节胰岛素功能作用可能是个体脂肪沉积和代谢的关键措施。 随着研究的深入,对畜禽动物脂肪沉积及肉质改善调控提供数据参考,甚至有望为肥胖相关疾病治疗和预防新措施的开发研究铺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