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Commun:表观遗传精准编辑帮助修复遗传性大脑紊乱症状》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19-12-13
  • 近日,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发育中的小鼠大脑中使用了针对性的基因表观基因组编辑方法,逆转了一个导致遗传性疾病WAGR综合征,从而导致人的智力残疾和肥胖的基因突变。这种特殊的编辑方式并没有改变被调控基因的实际遗传密码,而是改变了表观基因组,即基因的调控方式。

    研究人员发现,该基因C11orf46是大脑发育过程中的重要调控因子。具体来说,它可以打开和关闭方向感应蛋白,帮助引导长纤维从负责发送电信息的新形成的神经元中生长出来,帮助它们形成束状结构,从而束缚大脑的两个半球。这一结构的形成如果无法正常进行,会导致诸如智力残疾,自闭症或其他大脑发育障碍的状况。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和行为科学副教授,文章作者Atsushi Kamiya博士说:“尽管这项工作还处于早期研究阶段,但是这些发现表明我们可能能够开发出未来的表观基因组编辑疗法,这些疗法可以帮助重塑大脑中的神经连接,并可能防止发生大脑发育障碍。”

    该研究在线发表在近日的《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

    WAGR综合症也称为11p13染色体缺失综合症,当偶然删除位于11p13号染色体上包含C11orf46的区域中的部分或全部基因时,会导致WAGR综合症。研究人员使用shRNA,使小鼠大脑中产生的C11orf46蛋白表达量降低。在具有较低C11orf46的小鼠中,使Semaphorin 6a(一种方向敏感蛋白)的基因表达水平升高。通过使用改良的CRISPR基因组编辑系统,研究人员能够编辑Semaphorin基因调节区域的一部分。对表观基因组的编辑使C11orf46结合并抑制了这些小鼠大脑中的基因,然后将神经元纤维束恢复为正常大脑中发现的束状结构。

  • 原文来源:http://news.bioon.com/article/6747904.html;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9/12/191210140410.htm;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19-12013-y
相关报告
  • 《Nat Commun:科学家开发出新型基因编辑工具来纠正诱发人类遗传性疾病的突变》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1-03-17
    •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新加坡A*STAR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名为C-G碱基编辑器(CGBE, C-to-G Base Editor)的基于CRISPR的基因编辑器,其或能帮助纠正诱发人类遗传性疾病的突变。 世界上每17个人中就有1个人会患上某种类型的遗传性疾病,很有可能你身边的人(亲戚、朋友或同事)就是全球受影响的4.5亿人中的一员;诱发这些障碍的突变是由多种突变因素所引起的,比如从太阳光照射到细胞内的自发错误等;机制目前为止,最常见的突变是单一碱基的替代,即DNA中的一个碱基(比如G)被另一个碱基(比如C)所取代,全球无数的囊性纤维化患者机体中就表现为碱基C替代了G,从而就导致缺陷蛋白的产生进而引发遗传性疾病的发生;在另外一种情况下,在血红蛋白中利用T来替代A则会引发镰状细胞性贫血。 为了修复这些替换,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特殊的基于CRISRP的基因编辑器,其或能精准地将基因组中的缺陷碱基C修改为所需的碱基G,这种CGBE编辑器的开发或为科学家们开发新型疗法来应对与人类疾病相关的约40%的单碱基替代提供了一定的希望,这些疾病包括囊性纤维化、心血管疾病、肌肉骨骼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等。 CGBE编辑器推动了科学家们广泛采用CRISPR-Cas9技术来使得对人类基因组进行“分子手术”成为可能,CRISPR-Cas9技术目前能用来干扰靶向基因,但当需要对特定序列进行精确更改时,这种技术的效率就会降低;而CGBE编辑器能通过实现有效和精准的基因改变来解决科学家们所面临的问题;其主要由三部分组成:1)修饰后的CRISPR-Cas9能定位突变的基因并将整个编辑器聚焦于这一基因;2)一种能从化合物种移除氨基基团的脱氨酶能靶向缺失的碱基C,并将其进行替换;3)最后,蛋白质能够开启细胞机制来利用碱基G取代有缺陷的碱基C;这就能够帮助研究人员实现从C到G的直接转换,并能纠正突变从而治疗人类遗传性疾病。 研究者Chew Wei Leong指出,CGBE基因编辑器是一项突破性的发明,其首次将碱基C直接转化为碱基G,这很有可能为与单核苷酸突变相关的遗传性疾病疗法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希望。研究者表示,患者的安全是最重要的,我们正在努力确保CGBE和CRISPR-Cas9模式在疾病模型研究中是有效且安全的,随后我们才能进一步应用于临床研究中。 最后研究者Patrick Tan教授说道,诸如CGBE等新型基因编辑器正在扩展不断增长的精确基因组编辑工具的套件,包括胞苷碱基编辑器(CBEs)、腺嘌呤碱基编辑器(ABEs)、CGBEs和prime编辑器等,这些技术结合在一起能对DNA进行精准且有效的工程化修饰,以便未来能用于进行研究、疾病修正,从而引领新型基因医学的新时代。
  • 《Cell | 染色质状态依赖性调控和先导编辑的表观遗传操作》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4-04-15
    • 2024年4月11日,华盛顿大学, HHMI Jay Shendure团队在Cell杂志上发表了题为Chromatin context-dependent regulation and epigenetic manipulation of prime editing的研究。该研究通过建立新的分子生物学方法,阐述了影响PE效率的表观遗传因子,并且开发出基于表观遗传“编辑”从而有效操纵PE效率的新方法。 首先,为了探究PE在不同染色质环境的工作效率,作者建立了一个T7-assisted reporter mapping assay,这个方法可以高效地定位所有随机插入基因组的PE reporter (synHEK3)。通过比较4000多个位点的编辑效率,作者发现PE效率与H3K79me2正相关,而且可以被表观遗传特性有效预测。通过深入分析,发现转录延伸是高效PE的决定因素。 其次,为了研究chromatin context-dependent regulation,即表观遗传环境(cis-chromatin environment)和反式作用因子的相互作用,作者开发了一种基于单细胞测序(sci-RNA-seq3)的技术。通过将该技术运用在PE和pooled genetic screen中,作者可以将细胞受到的遗传干扰和不同染色质环境中的PE响应联系起来,进而发现chromatin context-dependent regulator – HLTF。 最后,作者试图利用操纵编辑位点周围的表观遗传环境来改变编辑效率。通过CRISPRoff降低编辑基因的转录,PE效率能够被显著降低,证明了PE编辑效率和转录的紧密联系。反之,通过CRISPR activation对编辑基因启动子的预激活,PE效率可以被大幅提升。例如,对于基因CREB3L3,一个效率仅为5%的epegRNA在激活基因表达后,可以被提升到66%(16.5x)。作者还证明了此方法对多种细胞环境(K562,iPSCs),所有突变类型都有很好的提升效果。 此工作建立了一系列新的、可以用来研究chromatin context-dependent regulation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当运用在基因编辑中,作者发现了调控PE效率的重要因子。这些方法对研究其他chromatin-associated processes都会有广泛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