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纳米螺旋中等离子体近场的控制》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 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18-06-12
  • 金属纳米螺旋的光学响应主要受轴向局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控制,这是由于系统的螺旋各向异性引起的。到目前为止,实验研究主要针对远场响应,尽管LSPR对于将入射光转换为强增强(手性)光学近场具有广泛的兴趣。在这里,我们通过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演示了等离子体诱导的金属纳米螺旋附近的电磁近场的控制和空间再现性。我们讨论了如何通过纳米螺旋结构和组成金属的电子特性定制这些纳米结构的近场强度。我们的实验采用石墨烯作为精确的探测材料,在定量上与相应的数值模拟一致。这些发现证明了金属纳米螺旋作为参考的纳米结构表面能够为基础研究以及传感或(光)成像应用提供和微调光学领域。

    ——文章发布于2018年6月6日

相关报告
  • 《带螺旋形向异性的金属纳米螺旋型金属纳米螺旋》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17-09-29
    • 利用天然材料,利用自然界的光、化学、生物等多种多样的光学、化学和生物等方法,对光在近红外范围内的光偏振态进行操作,是一种基本的兴趣。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金属纳米螺旋(NHs)制造的手性超材料已经被人为地设计和生成。摘要圆偏振操作是由螺旋向异性和局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引起的,而工程螺旋结构和金属结构使圆偏振操作得到了灵活的裁剪。在此,我们回顾了金属国民保健服务的最新发展,从基本的光学和磁性的性质,以及手性的应用,然后展望未来的应用与分子手性的密切相关。我们坚信,金属国民保健系统的螺旋诱导各向异性,将为我们提供广泛的机会,来解决一些与自然同源性相关的突出问题和挑战。 ——文章发布于2017年9月27日
  • 《以氨基酸和肽为导向合成手性等离子体金纳米粒》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19-01-09
    • 了解分子的手性或利手性是很重要的,因为在许多生化反应中都能观察到对映体的选择性,而且由于手性超材料具有特殊的光操纵能力,如偏振控制、负折射率和手性传感,近年来的发展也很重要。手性纳米结构的制备采用了岩石学、分子自组装等纳米制造技术,但三维手性结构的大规模、简单的制备方法仍是一个挑战。因此,手性转移是一种更简单、更有效的手性形态控制方法。尽管一些研究已经描述了分子手性向微米级螺旋陶瓷晶体的转移,但这种技术还没有应用于数百纳米的金属纳米颗粒。本文提出了一种手性金纳米粒子的合成策略,利用氨基酸和多肽控制纳米粒子的光学活性、旋向性和手性等离子体共振。实现这样的手性结构的关键需求是high-Miller-index表面的形成({hkl}, h≠k≠l≠0)本质上的手性,由于存在“变态”sites20, 21、22纳米颗粒在增长。手性成分存在于纳米粒子的无机表面以及氨基酸和多肽中,导致这些元素在界面上的对映选择性相互作用;这些相互作用导致纳米粒子的不对称演化,并形成由高度扭曲的手性元素组成的螺旋状形态。我们培养的金纳米颗粒显示出很强的手性等离子体光学活性(不对称因子0.2),即使随机分散在溶液中;这一观察结果是由理论计算和直接可视化的宏观色彩转换。我们预期,我们的策略将有助于合理设计和制造三维手性纳米结构,用于等离子体超材料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