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中国成为第二大国际专利申请国》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3-23
  • 3月21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弗朗西斯·高锐(中)在瑞士日内瓦出席记者会。世界知识产权组织21日发布的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已成为《专利合作条约》框架下国际专利申请的第二大来源国,仅排在美国之后。中国的华为和中兴成为国际专利申请最多的两家公司。新华社记者 徐金泉 摄

    新华社日内瓦3月21日电(记者刘曲)世界知识产权组织21日发布的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已成为《专利合作条约》框架下国际专利申请的第二大来源国,仅排在美国之后。中国的华为和中兴成为国际专利申请最多的两家公司。

    报告分析了2017年全球各国和企业申请者使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服务的情况。从国际专利申请属地来看,2017年提交专利申请量最多的仍是美国,高达5.66万件;其次是中国(4.89万件)和日本(4.82万件)。

    其中,中国是唯一申请量年增长率达到两位数的国家,自2003年以来每年增长率都高于10%。报告预测,以目前发展趋势,中国有望3年内赶超美国,成为国际专利申请的最大来源国。

    从公司申请来看,中国的华为和中兴分别以4024件和2965件国际专利占据公司申请量排行榜前两名,紧随其后的是美国英特尔公司(2637件)、日本三菱公司(2521件)和美国高通公司(2163件)。上榜的前10家公司有7家来自亚洲,两家来自美国,一家来自欧洲。

    就行业来说,计算机技术超过数字通信,成为已公布的国际专利申请中占比最高的技术领域,其次是电气机械和医疗技术。

    商标方面,2017年美国仍是最大申请来源国,德国、中国、法国和英国分列第二至第五。前15个商标申请来源国中,中国增速最快,和俄罗斯都是连续第二年保持两位数增速。

    工业品外观设计方面,德国仍是提交申请最多的国家,其次是瑞士、韩国和美国。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弗朗西斯·高锐说:“中国对国际专利体系的使用大幅增加,表明随着中国经济继续迅速转型,中国的创新者日益把目光投向外面,期待将自己的创意传播到新市场。”

  • 原文来源:http://www.stdaily.com/index/kejixinwen/2018-03/22/content_650771.shtml
相关报告
  • 《我国提交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跃居全球第二》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6-05
    • 国家知识产权局今天发布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提交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由2007年的0.5万件提高到2017年的5.1万件,跃居全球第二。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以来,我国有效注册商标量大幅增长,持续位居世界第一。农业和林业植物新品种权授权总量由2007年的1616件增长到2017年的11039件。2008年-2017年,共核准注册地理标志商标3906件,认定地理标志产品2359个,登记公告集成电路布图设计1.5万余件。 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 2008年-2017年,全国法院新收知识产权一审案件量由2.5万件增长至20多万件,年均增长20%以上;成立3家知识产权法院,在南京等16地中级法院内设知识产权法庭,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刑事审判“三合一”在全国法院全面推开,审判标准日趋统一,判赔数额明显提高。2008年-2017年,公安机关共破获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犯罪案件22.3万余起,涉案总价值1549.5亿元。2008年-2017年,全国海关累计查获进出口侵权货物超过23.6万批次,涉及侵权货物近15.8亿件,案值近40.8亿元,海关总署累计核准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备案5万余件。 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全面强化,保护力度持续加大,保护及时性不断提高,对各类市场主体公开透明、一视同仁,“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的知识产权保护格局正在形成。全国深入开展“双打”、“雷雨”、“天网”、“护航”、“雷霆”、“清风”、“龙腾”、“剑网”、“溯源”、“打击傍名牌”等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 知识产权多元保护机制不断发展,统筹推进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快速维权协调联动。全国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已批复建立19家,快速维权中心达到17家,知识产权举报投诉与维权援助服务网络基本覆盖全国,知识产权维权调解机制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仲裁调解工作深入开展,全国设立10余个知识产权专门仲裁机构。开通中国知识产权公证服务平台。 ?知识产权运用效益日益凸显 推动构建“平台、机构、资本、产业”四位一体的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北京全国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总平台、西安军民融合特色试点平台和珠海金融创新特色试点平台均已投入运行,知识产权运营平台体系基本形成。 大力培育高价值核心专利,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2017年,评选出中国专利金奖20项,外观设计金奖5项,优秀奖870项,金奖获奖项目实现新增销售额939亿元。 知识产权交易日趋活跃,我国专利、商标转让和许可数量稳步上升。新的知识产权运用模式不断涌现,知识产权收储、运营、质押、保险、托管、联盟、股权投资、拍卖等新业态方兴未艾。专利、商标、版权质押贷款发展迅速,规模突破千亿元,有效解决了一批轻资产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知识产权管理能力持续改善 专利商标审查能力大幅提升,设立审查协作中心。审查周期明显缩短,发明专利授权周期稳定在22个月,商标注册审查周期从法定的9个月缩短到8个月。 创新主体和市场主体的知识产权管理能力持续提高,颁布企业、高等学校、科研组织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已有2.6万家企业贯彻实施知识产权管理标准。 着力推动知识产权强企建设,努力培育更多知识产权示范和优势企业,夯实强国建设发展基础。(央视记者 王婧)
  • 《知识产权组织:中国知识产权申请量世界领先》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12-05
    •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3日发表年度报告称,2017年中国国内专利、商标、工业品外观设计等各类知识产权的申请量都位列全球第一,有力推动了全球知识产权申请的增长。 这份名为《世界知识产权指标》的报告显示,2017年全球知识产权申请量再创新高。其中,专利申请量达到317万件,实现连续8年增长;全球商标申请活动总量为1239万类,工业品外观设计的申请总量达到124万。 具体而言,在已支付申请费的专利申请数量上,2017年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的申请数量达到创纪录的138万件,远高于排名其后的美国(61万件)、日本(32万件)、韩国(20.4万件)以及欧洲专利局(17万件)。这前五位的专利申请总量占全球总量的84.5%。 2017年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的商标申请活动数量最多,约为570万类,其次是美国和日本。工业品外观设计方面,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的申请占全球申请总量的50.6%,远超排名其后的欧盟、韩国、土耳其和美国。 此外,报告首次推出的创意经济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11个国家在贸易、教育与科学、技术与医疗这3个领域的出版业收入达到2480亿美元。中国报告的净收入最高,达到2024亿美元。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弗朗西斯·高锐表示,“在短短几十年中,中国从无到有建立了知识产权制度,鼓励本土创新,并加入了全球知识产权引领者的行列,如今正在推动全球知识产权申请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