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提交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跃居全球第二》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6-05
  • 国家知识产权局今天发布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提交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由2007年的0.5万件提高到2017年的5.1万件,跃居全球第二。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以来,我国有效注册商标量大幅增长,持续位居世界第一。农业和林业植物新品种权授权总量由2007年的1616件增长到2017年的11039件。2008年-2017年,共核准注册地理标志商标3906件,认定地理标志产品2359个,登记公告集成电路布图设计1.5万余件。

    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

    2008年-2017年,全国法院新收知识产权一审案件量由2.5万件增长至20多万件,年均增长20%以上;成立3家知识产权法院,在南京等16地中级法院内设知识产权法庭,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刑事审判“三合一”在全国法院全面推开,审判标准日趋统一,判赔数额明显提高。2008年-2017年,公安机关共破获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犯罪案件22.3万余起,涉案总价值1549.5亿元。2008年-2017年,全国海关累计查获进出口侵权货物超过23.6万批次,涉及侵权货物近15.8亿件,案值近40.8亿元,海关总署累计核准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备案5万余件。

    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全面强化,保护力度持续加大,保护及时性不断提高,对各类市场主体公开透明、一视同仁,“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的知识产权保护格局正在形成。全国深入开展“双打”、“雷雨”、“天网”、“护航”、“雷霆”、“清风”、“龙腾”、“剑网”、“溯源”、“打击傍名牌”等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

    知识产权多元保护机制不断发展,统筹推进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快速维权协调联动。全国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已批复建立19家,快速维权中心达到17家,知识产权举报投诉与维权援助服务网络基本覆盖全国,知识产权维权调解机制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仲裁调解工作深入开展,全国设立10余个知识产权专门仲裁机构。开通中国知识产权公证服务平台。

    ?知识产权运用效益日益凸显

    推动构建“平台、机构、资本、产业”四位一体的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北京全国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总平台、西安军民融合特色试点平台和珠海金融创新特色试点平台均已投入运行,知识产权运营平台体系基本形成。

    大力培育高价值核心专利,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2017年,评选出中国专利金奖20项,外观设计金奖5项,优秀奖870项,金奖获奖项目实现新增销售额939亿元。

    知识产权交易日趋活跃,我国专利、商标转让和许可数量稳步上升。新的知识产权运用模式不断涌现,知识产权收储、运营、质押、保险、托管、联盟、股权投资、拍卖等新业态方兴未艾。专利、商标、版权质押贷款发展迅速,规模突破千亿元,有效解决了一批轻资产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知识产权管理能力持续改善

    专利商标审查能力大幅提升,设立审查协作中心。审查周期明显缩短,发明专利授权周期稳定在22个月,商标注册审查周期从法定的9个月缩短到8个月。

    创新主体和市场主体的知识产权管理能力持续提高,颁布企业、高等学校、科研组织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已有2.6万家企业贯彻实施知识产权管理标准。

    着力推动知识产权强企建设,努力培育更多知识产权示范和优势企业,夯实强国建设发展基础。(央视记者 王婧)

  • 原文来源:http://www.stdaily.com/index/kejixinwen/2018-06/05/content_677712.shtml
相关报告
  • 《我国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去年超3万件广东领先》

    • 来源专题:装备制造监测服务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20-11-13
    • 随着5G、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加速推进,人工智能正迎来飞速发展。近日发布的《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20》(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共发表人工智能论文2.87万篇,比上年增长12.4%,在人工智能领域各顶级国际会议上的活跃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同期,中国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超过3万件,比上年增长52.4%,广东、北京等地专利申请数量全国领先。   该报告由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国内外十余家机构编写。报告指出,近五年里前100篇人工智能论文高被引论文中,中国产出占21篇,居第二位。在自动机器学习、神经网络可解释性方法、异构融合类脑计算等领域,中国都涌现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性成果。广东、北京、江苏、上海在专利申请数量方面领先全国,广东、江苏、北京、浙江则是人工智能专利转移最为活跃的地区。   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方面,中国人工智能学科和专业建设在2019年持续推进,过去一年180所高校获批新增人工智能本科专业,北京大学等11所高校新成立了人工智能学院或研究院。   报告显示,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已成为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三大区域性引擎,人工智能企业总数占全国的83%。报告认为,企业在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成果方面做出越来越多贡献,并深度参与产学研协同AI人才培养,学术界和产业界共同驱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初具形态。此外,人工智能技术在今年新冠疫情中的“大显身手”,也为人工智能快速商业化创造了良好环境,智能教育、智能医疗、智能机器人领域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正在快速成长。   对于人工智能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此报告虽没有过多提及,但记者在另一份由知名专业测评机构Forrester近日发布的人工智能发展预测报告中看到,2021年会有部分企业将人工智能推向新领域,如用于远程工作的全息会议和个性化定制服务等,超过1/3 的企业将依靠人工智能来帮助解决基于位置的、体力劳动的或人工操作的员工以及在家工作的知识员工的工作场所中断问题。此外,2021 年,区块链和人工智能将进一步深度融合,以支持企业业务数据来源、完整性和使用情况跟踪。
  • 《2019国际专利申请排名发布,14所中国高校表现不俗》

    • 来源专题:科技大数据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oujie
    • 发布时间:2020-04-08
    • 4月7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官方网站公布2019年国际专利申请情况。 中国首次超越美国,成为通过WIPO提交国际专利申请(PCT)的最大来源国。 在全球PCT申请教育机构中,清华大学位列第二,仅次于加州大学系统。进入教育机构排名前10的中国高校还有深圳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 此外,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连续第3年保持全球企业申请人第一名。 全球前50教育机构,中国14所高校上榜 在全球PCT申请教育机构排名中,清华大学以265件位列第二,仅次于加州大学系统(470件)。之后是深圳大学(247件)、麻省理工学院(230件)和华南理工大学(164件)。 值得关注的是,全球排名前50教育机构中,共有14所中国大学。上一年,中国共有10所高校上榜。 此次上榜的中国高校依次为:清华大学、深圳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江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东南大学、北京大学、山东大学、浙江大学、东北大学、山东科技大学、江苏大学、广东工业大学。 中国申请量首次全球第一 2019年,中国通过PCT体系提交了58990件申请,成为PCT体系的最大用户,终结了美国的统治地位。此前,自PCT于1978年投入运作以来,美国年年都占居榜首。 2019年,PCT的前五大用户为:中国、美国、日本、德国和韩国。 华为连续第3年位居第一 2019年,中国电信企业——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4411件已公布PCT申请,连续第三年成为企业申请人第一名。 位居其后的是日本三菱电机株式会社(2661件)、韩国三星电子(2334件)、美国高通公司(2127件)和中国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1927件)。 前十大申请人榜单中包括4家中国企业,分别是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第1位)、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第5位)、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864件,第6位)和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1691件,第8位)。 前十大申请人中,有6个主要在数字通信领域提交申请,分别是爱立信、中国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LG电子、三星电子和高通公司。 半导体和计算机领域增长率最高 就技术领域而言,计算机技术(占总量的8.7%)在已公布PCT申请中占比最高,其次是数字通信(7.7%)、电气机械(7%)、医疗技术(6.9%)和测量(4.7%)。2019年,在排名前10的技术中,半导体(+12%)和计算机技术(+11.9%)是增长率最高的领域。 作者:李晨 来源:科学网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