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我国首套空间摩擦学原位分析系统研制成功》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亮点监测
  • 编译者: yanyf@mail.las.ac.cn
  • 发布时间:2018-08-01
  •         记者5月1日从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获悉,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模拟空间环境下摩擦试验原位系统的研制”,成功地实现了模拟空间环境下摩擦试验原位分析功能,为准确获取模拟空间环境下摩擦试样的物理与化学信息提供了一种新颖而可靠的分析测试手段。该项目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刘维民主持。4月27日,该项目通过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组织的结题验收评审并获得“优秀”。

      该项目针对国内空间摩擦学研究对试验条件的迫切需求,将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质谱(MS)和显微光学分析(MPA)等先进分析技术与超高真空、交变温度、辐照(原子氧、紫外、质子和电子)等多种空间环境模拟技术及球-盘摩擦试验技术进行了优化集成。

      据介绍,空间摩擦学是摩擦学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空间环境下摩擦学性能演变规律及其影响机制,涉及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机械科学和空间环境工程学等学科,是一个多学科交叉、基础研究和工程应用并重的研究领域。上世纪60年代空间摩擦学就已经引起了国际航天界的广泛关注,美国、欧洲、日本、俄罗斯均已建立了相对完备的空间摩擦学研究系统,而我国该领域的研究则相对滞后,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相关实验条件仍然比较匮乏。因而该研究对于保障我国航天工程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报告
  • 《我国首套对外出口的200W@4.5K氦制冷机研制成功》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亮点监测
    • 编译者:liuzh
    • 发布时间:2018-12-06
    •   依托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大型低温氦制冷关键技术,由理化所和其产业化公司中科富海低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制的我国首套对外出口的200W@4.5K氦制冷机于11月30日研制成功。
  • 《我国首台大型立式脉冲发电机组研制成功》

    • 来源专题:核动力监测服务
    • 编译者:xuwenwhlib
    • 发布时间:2019-01-23
    • 1月17日,在位于成都的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内,我国首台30万千伏安立式脉冲发电机组系统通过验收,总体参数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作为六相大电流脉冲发电机组,其在工作时约10秒内的放电功率,相当于装机容量30万千瓦的秦山一期核电站。”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聚变科学所副所长李强说。由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与哈电集团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共同研制的该机组,总重约800吨、总高约15.5米,是为满足我国先进聚变研究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M(HL-2M)大功率、高储能供电需求研制的大型脉冲“能量驱动器”。工作时,该机组发电机由电动机拖动15分钟后,转速可由0至每分钟498转,随后通过转子加励磁在15秒内将转速下降至每分钟335转,同时释放1350兆焦能量;发电机释放能量后,转速会再次提速到每分钟498转,并在保持5分钟后再次下降转速放电,完成一个工作循环。“该机组的额定转速每分钟500转,总储能达到2600兆焦,额定电压3千伏、额定电流29千安,也是目前国内容量最大的立式六项脉冲发电机组。”李强说,比较原有“中国环流器二号(HL-2A)”使用的3台脉冲发电机组,“仅这一台新机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