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湿地——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国际研讨会召开》

相关报告
  • 《全球气候变化与湿地》

    • 来源专题:水体污染与防治领域信息门户
    • 编译者:徐慧芳
    • 发布时间:2006-04-03
    • 气温升高、降水变化、海平面上升,是影响湿地分布和功能的主要气候变化因素。同时,特别是泥炭地是重要的碳库,对全球碳循环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有必要考虑气候变化如何影响湿地以及湿地在缓解全球气候变化方面的作用。 湿地是世界上最具生产力的生态系统之一。据统计,全球湿地面积约为5.7亿公顷,占地球陆地面积的6%。其中湖泊为2%,酸沼为30%,碱沼为26%,森林沼泽为20%,洪泛平原为15%。红树林覆盖了约2400万公顷的沿海地区,估计全球还保存了6000万公顷的珊瑚礁。 除此之外,湿地还具有重要的功能和价值,它能够为全球提供重要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其主要功能有:涵养水源、防止暴风雨和减缓洪水;补充地下水;控制侵蚀;稳定海岸线;保持碳、营养物、沉淀物和污染物。湿地还可以提供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产品,如洁净水、鱼类、木材、泥炭、野生动物资源等。湿地的丧失和退化源于多种因素,因人口增长、经济发展而扩大对土地的需求是湿地丧失的主要原因。
  • 《APEC沿海城市海洋垃圾管理国际研讨会召开》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17-11-16
    •  2017年11月4-5日,亚太经合组织(APEC)沿海城市海洋垃圾管理国际研讨会在厦门举行。   本次研讨会是经APEC海洋和渔业工作组批准的正式项目,由中国倡议,泰国和美国作为共提方,在国家海洋局和厦门市政府指导下,由APEC海洋可持续发展中心/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局主办。邀请了来自澳大利亚、智利、中国、中国香港、印尼、韩国、秘鲁、泰国、美国、越南等APEC经济体的海洋垃圾管理领域的资深官员、权威专家以及来自全球知名企业的杰出代表和业界精英、及非政府组织(NGO)代表约一百人参会。   本次研讨会是中国落实2014年APEC海洋部长会议《厦门宣言》中关于减少海洋垃圾的工作的务实举措,为政府、科研单位、企业、金融、公众就海洋垃圾议题合作和参与搭建了平台。来自APEC经济体的代表们分享了各经济体在海洋垃圾管理采取的举措和取得的经验;企业界代表探寻了废弃物回收、再利用、环保处置的创新思路;金融学者分享了绿色金融的发展和利用金融手段促进海洋垃圾管理的途径;非政府组织(NGO)志愿者呼吁加强公众参与和宣传,共同减少海洋垃圾。与会者通过从公共、私营和公众的角度进行的深度讨论,向APEC海洋与渔业工作组提出了宝贵建议,务实贡献APEC区域海洋垃圾管理和防治合作。   随着APEC经济体的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日益增加的海洋垃圾严重威胁着海洋生态安全、食品安全和公众健康,每年对渔业、航运、旅游和保险等造成高达数十亿美元的损失。海洋垃圾已经成为全球性海洋环境热点问题,得到各国和有关国际组织的高度关注,包括联合国、APEC、二十国集团(G20)、东亚峰会在内的多边机制已逐渐将海洋垃圾问题纳入讨论框架。中国在减少海洋垃圾和推进海洋环境保护领域积极作为,取得了显著成就。据悉本次研讨会是中国在APEC框架下就海洋垃圾议题召开的首个国际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