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至2010年间中国吡嗪酰胺和莫西沙星耐药性结核病基因分型和患病率的变化情况:基于全国性调查数据的发现》

  • 来源专题:结核病防治
  • 编译者: 李阳
  • 发布时间:2016-12-07
  • 近期,来自中国CDC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及301医院的研究人员合作调查了中国结核病患者中吡嗪酰胺(PZA)和莫西沙星(MOX)耐药的发生率、流行趋势及相关危险因素,并对结核杆菌菌株的人群结构进行了分析,其相关成果于2016年12月5日发表在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上。 研究纳入的所有结核菌株均采集自全国结核病流行调查。通过分析菌株NTF区域中的RD105和IS6110区对每个菌株进行基因分型,并采用BACTEC MGIT 960系统来检测结核分离株对PZA和MOX的药物敏感性。 基因分型结果显示,2000年有241个菌株(66.4%)被归类为北京基因型,显著低于2010年的北京基因型菌株比例(76.2%),p值小于0.01;现代北京基因型的比例从2000年的49.6%显著增加至2010年的68.1%(p<0.01),而2000年与2010年古代北京基因型的比例则无显著差异(p=0.676)。此外,研究发现,2010年的PZA耐药菌株比例(15.0%)显著高于2000年(9.6%),p值等于0.04;2010年检测到的MOX耐药分离株数量(7.7%)多于2000年(3.0%)。 综上所述,过去十年间,北京基因型在结核杆菌谱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北京基因型菌株的比例从2000年至2010年显着增加,其中现代北京基因型比例的上升是主要原因。此外,与2000年相比,2010年中国PZA和MOX的耐药菌株比例均显著增加。
  • 原文来源:http://aac.asm.org/content/early/2016/11/30/AAC.02170-16.short?rss=1;http://aac.asm.org/content/early/2016/11/30/AAC.02170-16.short?rss=1
相关报告
  • 《一项针对中国吡嗪酰胺耐药结核病发生及其遗传特性的多中心研究》

    • 来源专题:结核病防治
    • 编译者:李阳
    • 发布时间:2016-08-25
    • 近期,来自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公共卫生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典公共卫生署以及伦敦帝国学院的研究人员合作调查了中国吡嗪酰胺(PZA)的耐药率及其相关的危险因素,并评估了pncA基因位点作为PZA耐药标志物的可行性,其相关成果于2016年6月13日发表在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上。 研究人员于2011至2013年间在中国4个地理位置及社会经济特点均不同的区/县开展了一项以肺结核患者人群为基础的多中心研究,具体为分别采用基于罗氏培养基的比例法以及BACTEC MGIT 960对多重耐药结核病及结核杆菌对PZA的敏感性进行检测,并借助基因测序来鉴定结核杆菌pncA基因的突变情况。 结果显示,在878例培养阳性菌株中,147例(16.7%)对PZA耐受,且多重耐药分离株对PZA的耐药比例要显著高于药敏菌株(30.2% VS 7.7%,p<0.001);通过对北京家系和非北京家系、多重耐药结核与一线抗结核药物敏感型结核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136例分离株发生非同义pncA突变;对PZA高度耐药(MIC>500mg/L)的分离株突变主要发生于pncA基因的3个区域,即密码子51-76、密码子130-142和密码子163-180。此外,研究还发现既往有结核治疗史的患者发生PZA单耐药(OR值为2.86,95%可信区间为1.363-6.015)及MDR-PZA耐药(OR值为6.47,95%可信区间为3.186-13.15)的风险显著增高,且患者年龄(OR值为1.02,95%可信区间为1.003-1.042)及肺空洞的形成(OR值为2.64,95%可信区间为1.296-5.391)也是与MDR-PZA耐药相关的影响因素。 综上所述,应优先检测多重耐药结核患者对吡嗪酰胺的耐药状况,并在中国多重耐药结核高发地区应用基于pncA基因突变的快速分子诊断检测技术。
  • 《我国吡嗪酰胺耐药性结核杆菌的流行及传播》

    • 来源专题:结核病防治
    • 编译者:李阳
    • 发布时间:2016-03-11
    • 吡嗪酰胺(PZA)是一种重要的一线抗结核药物,然而有关我国PZA耐药率的相关数据相对较少。基于此,来自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以及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以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从我国5个地区搜集的493例结核杆菌临床分离株为样本,通过开展pncA基因测序来探讨吡嗪酰胺的耐药状况,其相关成果于2016年3月3日发表在Tuberculosis上。 结果显示,在泛敏感菌株中吡嗪酰胺耐药率为1.0%(2/196),在异烟肼(INH)单耐药菌株中吡嗪酰胺耐药率为3.1%(4/130),在利福平单耐药菌株中吡嗪酰胺耐药率为14.0%(6/43),在多重耐药(MDR)菌株中吡嗪酰胺耐药率为43.5%(54/124);多重耐药结核病、利福平单耐药以及再治疗被认为是与吡嗪酰胺耐药相关的危险因素。此外,通过对新诊断吡嗪酰胺耐药结核病患者以及等位pncA基因发生突变的集群菌株进行分析发现吡嗪酰胺耐药分离菌株的传播对吡嗪酰胺耐药结核病的出现影响重大。 综上所述,有必要对多重耐药结核菌株进行药敏试验并对治疗方案进行相应地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