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上海开始建设一个新的12英寸晶圆厂》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
  • 编译者: Lightfeng
  • 发布时间:2016-10-17
  • 半导体制造国际公司,是一家在世界上最大的半导体铸造厂和在中国大陆最先进的铸造厂之一,今天在为一个满足了中芯上海日益增长的生产和发展的需要的新的12英寸晶圆厂举行奠基仪式。

    中国的工业和信息化部(MIIT)和上海政府的高度重视,为新项目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出席仪式的嘉宾有来自集成电路产业和投资基金的领导。SMIC的主席周子学博士,首席执行官兼执行董事Tzu Yin Chiu博士,共同为新项目奠定了基石。

    中芯国际的主席周子学博士说:“中芯国际开始在上海的新的12英寸晶圆厂的建设,将不仅有助于满足不断增长的客户对先进的生产的需求,也进一步加强和扩大中芯本身。”

相关报告
  • 《布局 | 通过欧洲芯片法案,意法半导体、格芯确认在法建12英寸晶圆厂》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2-07-15
    • 7月14日,意法半导体和格芯官方宣布,双方将在意法半导体现有的法国Crolles 12英寸晶圆厂附近建立一个新的12英寸晶圆联营厂,并就该合作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MoU)。该工厂的目标是到2026年提高到最大产能,在建成后,最高年产能将达每年62万片12英寸晶圆(意法半导体约占42%,格芯约占58%)。 意法半导体和格芯的新工厂获得了法国政府的大量财政支持,通过《欧洲芯片法》(European Chips Act),包括支持到2030年欧洲达到全球半导体产量20%这一目标。 意法半导体表示,除了在欧洲先进半导体制造领域进行大量的长期投资外,从研发(最近宣布的意法半导体、格芯、CEA-Leti和Soitec之间的研发合作)到大规模制造,该合作还将有助于加强欧洲技术生态系统的领先地位和韧性,并为汽车、工业、物联网、通信基础设施等关键终端市场的欧洲乃至全球客户提供复杂先进技术的产能。新工厂也将在意法半导体Crolles工厂及其合作伙伴、供应商和利益相关者的生态系统中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其中,Crolles新制造工厂将增加约1,000名员工。 该工厂将支持多种制造技术,特别是基于FD-SOI的工艺技术,并将涵盖其衍生技术,其中包括格芯市场前沿的FDX技术,以及意法半导体节点最小至18纳米的全面技术。意法半导体认为,预计未来几十年,汽车、物联网和移动应用对这些技术的需求仍将保持高位。 意法半导体总裁兼首席执行官Jean-Marc Chery表示:这个新的制造工厂将支持我们实现200亿美元+营收目标。与格芯的合作将让我们走得更快,有助于降低风险阈值,并加强FD-SOI在欧洲的生态系统。我们将获得更多产能,以支持欧洲和全球客户向数字化和脱碳转型。ST正在改造升级我们的制造基地。我们在法国Crolles现有的12英寸晶圆厂已经拥有独特的优势,而今天的宣布合作将进一步加强这一优势。我们将继续投资意大利米兰附近Agrate的新12英寸晶圆厂,在2023年上半年提高产能,预计到2025年底实现全产能生产。我们也将继续投资于碳化硅和氮化镓的垂直整合制造业务。 格芯首席执行官Thomas Caulfield 博士表示:我们的客户需要更高的22FDX®汽车和工业芯片产能。新工厂将包括格芯专用代工产能,并由格芯人员在现场进行管理,为客户提供格芯独有的创新产品。这一新的扩大产 能的联营工厂将借助意法半导体Crolles工厂现有设施基础设施,让格芯能够快速增长。同时受益于规模经济效益,在我们的出货量超过10亿颗芯片的差异化22FDX平台上,以高资本效率的方式提供更多产能。此次联营合作,将扩大格芯在欧洲技术生态系统中的影响力,并巩固我们作为欧洲重要半导体代工厂的地位。我们的全球布局让格芯不仅能够满足客户的产能需求,还能够为他们保障供应链安全。与法国政府的合作投资,以及我们的长期客户协议,为格芯投资开创了正确的经济模式。
  • 《14条在建23条待建!从我国12英寸晶圆厂空间分布 看集成电路“芯”血液流向》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19-10-08
    • ■ 12英寸晶圆厂是目前最先进的集成电路产线。近4年,我国新投产10条12英寸产线,总投资约3200亿元;同时在建14条,总投资约5100亿元;另有23条规划待建,总投资约5000亿元。 ■ 江苏领跑全国12英寸产线数,集中在无锡、南京和淮安三城。近4年新建产线中,上海、陕西、北京和辽宁四省市以老项目扩产为主,江苏、湖北、四川、安徽和重庆五省市新项目规划建设成果显著。 ■ 12英寸晶圆厂的空间布局受限于各省市的资源禀赋。经济基础、人才和水、电资源是布局12英寸产线的有力条件。 ■ 导入12英寸产线有利于打造区域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对于上海、无锡、北京、西安四城,建设12英寸产线有利于强化其产业集群效应。对于深圳和成都,则有利于其强链和补链发展。对于重庆、厦门、武汉、南京、合肥、广州等城市,作用则在于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引领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发展。 图1. 我国12英寸产线分布 我国12英寸产线数增速明显。2015年前,我国仅有9条12英寸晶圆厂投产,目前已达到19条,占全球112条12英寸产线的17%。其中福建厦门的联芯集成2016年投产,安徽合肥的晶合集成2017年投产,2018年有6条产线投产,湖北武汉长江存储和广东广州粤芯半导体的2条产线2019年投产。目前,我国在建12英寸产线还有14条,江苏4条,上海3条,湖北2条,北京、陕西、四川、福建、山东各1条。同时,还有约23条产线处于规划待建状态。 图2. 全球12英寸晶圆厂数量 江苏领跑全国,主要集中在无锡、南京和淮安。江苏目前已投产的12英寸产线有4条,在建4条,规划待建6条。无锡晶圆厂比较成熟,SK海力士的两条晶圆厂建自2005年,华虹无锡目前有一座晶圆厂2017年开工建设,还有一条规划待建。南京的晶圆厂主要来自台积电和紫光存储,台积电一期2018年投产,二期待建;紫光存储一期项目2018年10月开工,二期、三期待建。淮安的德淮半导体和时代新存储项目均于2016年开工,德淮项目一期2018年2月投产,二期在建,三期规划待建;时代芯项目一期2019年已量产,二期待建。 图3. 我国12英寸晶圆厂在各地区的数目分布 近4年新建产线中,上海、陕西、北京和辽宁四省市以已有项目扩产为主。上海新建12英寸产线主要是中芯国际的SN1厂、SN2厂,华力二期项目,全新项目仅有积塔半导体一条在建。陕西的新建产线来自三星FAB2项目,于2018年3月启动建设。北京的新建产线是中芯国际的B3项目,目前仍在建。辽宁新建产线来自大连英特尔的旧产线升级改造和扩产,2018年9月建成投产。 近4年新建产线中,江苏、湖北、四川、安徽和重庆五省市新项目规划落地成果显著。如前文所述,江苏南京和淮安的10条新产线(包含规划待建产线)全是近4年的新项目。 湖北。武汉原有武汉新芯项目,从事Nor闪存IDM业务;2016年长江存储NAND闪存项目开工,规划三期,2019年一期项目已实现量产;武汉弘芯2017年成立,2018年一期和二期项目先后开工,总投资1280亿元。 四川。格芯项目2017年开工,中途受格芯战略调整停摆,但近日传闻以色列代工厂TowerJazz接手格芯业务,项目有望继续推进;紫光国芯存储的成都项目总投资2000亿,一期项目投资700亿,2018年10月开工。 安徽。合肥的晶合集成项目成立于2015年,12英寸代工厂2017年建成投产;合肥长鑫存储项目总投资约80亿美元,分三建设DRAM产线,一期项目2018年7月已投片。 重庆。万国半导体项目总投资10亿美元,分两期建设,一期2018年10月建成投产;另外华润微电子和紫光存储与重庆均有12英寸晶圆项目签约,目前尚未开工。 图4. 大陆已投产12英寸产能分布 已投产产线中,部分已正常运营,部分刚投片或处于产能爬坡阶段。 江苏、安徽和湖北的已投产产能领先全国。月产能分别达到18万、16.5万和12.5万片。其中,安徽和湖北分别有12.5万和10万片的产能处于爬坡阶段,江苏仅4万片产能处于爬坡阶段。 陕西、上海、北京和广东的已投产产能在全国属于第二梯队。月产能分别达到10万、9.5万、8.5万和8万片。其中陕西、北京和广东的产能均处于已运营状态,企业分别是三星、中芯国际(北京)和中芯国际(深圳)。上海的产能来自中芯国际和华力微电子,其中华力二期2018年10月建成投片,月产能4万片,目前处于产能爬坡阶段。 辽宁、福建和重庆的已投产产能在全国属于第三梯队。月产能分别达到6万、5万和2万片。其中,辽宁大连的英特尔二期项目2018年9月建成投产,重庆的万国半导体项目2018年10月建成投产,目前均处于产能爬坡阶段。福建厦门的联芯集成项目目前处于运营状态。 图5. 江苏领跑大陆在建12英寸线产能 目前,在建12英寸线产能主要集中在江苏、四川、湖北和上海。江苏在建产线是无锡华虹一期(4.0万片/月),南京紫光一期(10万片/月),淮安德淮半导体二期(未知)和时代芯一期(0.8万片/月)。四川10万片在建月产能来自紫光国芯项目。湖北9.0万片在建月产能来自武汉弘芯项目。上海的7.3万片在建月产能来自中芯国际SN1、SN2和积塔半导体一期项目。陕西的6万片在建月产能来自西安三星,福建的4万片在建月产能来自厦门士兰集科,北京的3.5万片在建月产能来自中芯国际,山东的0.3万片在月建产能来自芯恩(青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