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讯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京开幕 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推进污染防治取得更大成效

    来源专题:化肥农药减施增效
    编译者:季雪婧
    发布时间:2018-03-08
    中国环境报记者吕望舒3月5日北京报道 今日上午9时,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   在回顾过去五年工作时李克强说,过去五年是我国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生态环境状况逐步好转。制定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个“十条”并取得扎实成效。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水耗均下降20%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下降,重点城市重污染天数减少一半,森林面积增加1.63亿亩,沙化土地面积年均缩减近2000平方公里,绿色发展呈现可喜局面。   李克强说,五年来,我们认真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着力治理环境污染,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重拳整治大气污染,重点地区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下降30%以上。加强散煤治理,推进重点行业节能减排,71%的煤电机组实现超低排放。优化能源结构,煤炭消费比重下降8.1个百分点,清洁能源消费比重提高6.3个百分点。提高燃油品质,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2000多万辆。加强重点流域海域水污染防治,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推进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扩大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加强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开展中央环保督察,严肃查处违法案件。积极推动《巴黎协定》签署生效,我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针对2018年工作总体部署,李克强指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十分繁重。要紧紧抓住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扎实做好各项工作。要深化基础性关键领域改革。以改革开放40周年为重要契机,推动改革取得新突破,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健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加强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推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完善生态补偿机制,以更加有效的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他强调,要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要围绕完成年度攻坚任务,明确各方责任,强化政策保障,把各项工作做实做好。推进污染防治取得更大成效。巩固蓝天保卫战成果,今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要下降3%,重点地区细颗粒物(PM2.5)浓度继续下降。推动钢铁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实行限期达标。开展柴油货车超标排放专项治理。深入推进水、土壤污染防治,今年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要下降2%。实施重点流域和海域综合治理,全面整治黑臭水体。加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力度,完善收费政策。严禁“洋垃圾”入境。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全面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完成造林1亿亩以上,耕地轮作休耕试点面积增加到3000万亩,扩大湿地保护和恢复范围,深化国家公园体制改革试点。严控填海造地。严格环境执法。我们要携手行动,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
  • 快讯 京津冀签订农药管理联防联控协议

    来源专题:化肥农药减施增效
    编译者:季雪婧
    发布时间:2017-08-30
     现在很多农药经营者经营的产品都是跨地区进行的,这给一些地方农业部门管理农药市场造成了很大的负担,为了更好地保护老百姓的合法权益,近日,京津冀(津唐区域)农药管理联防联控协同发展协议正式签订。   为主动适应京津冀农业一体化建设格局,天津市蓟州区、天津市宁河区、宝坻区、河北省唐山市四方农药监管部门讨论签署了《京津冀(津唐区域)农药管理联防联控协同发展框架协议》。协议签署后,与会人员随同唐山市农业执法人员对丰南区、玉田县部分农药市场进行了执法检查,对唐山市执法程序、执法形式进行了观摩学习,对农药市场存在的共性和特性问题进行了总结和点评。   根据协议,四方建立起联防联控长效机制,每年至少召开一次联席会议,以农药市场监管、农药质量抽检、市场动态监测、市场交叉检查、案件协同查办等方面为抓手,商讨确定本年度工作计划、重点、主要措施和阶段性目标,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协调合作事宜。
  • 快讯 海南:改革管理体制严管农药保安全

    来源专题:化肥农药减施增效
    编译者:季雪婧
    发布时间:2017-07-31
     2010年“豇豆农残超标事件”敲响了海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警钟,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强化农药监管,海南从改革农药管理体制入手,采取多种有效举措严管农药保安全。   完善农药管理地方法律法规   2010年海南省对《海南经济特区农药管理若干规定》进行了修订,并于2010年11月1日正式颁布,省政府2011年5月12日配套出台了《海南省农药批发零售经营许可管理办法》,依照规定公布了禁用的56种农药,在国家禁用的24种农药的基础上又增加了32种农药。为进一步强化农药监管,2016年再次对《海南经济特区农药管理若干规定》进行了修订,并于2016年9月30日正式颁布实施。同时对《海南省农药批发零售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做了相应的修改,于2017年3月12日正式公布。   新修订的《海南经济特区农药管理若干规定》主要特点有两方面,一是进一步规范了农药批发企业的经营行为,禁止挂靠经营。在农药批发专营特许制度的基础上增加了禁止挂靠经营的规定,明确农药批发企业不得以任何形式允许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使用其农药批发经营许可证,以其名义从事农药经营活动,并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借用、冒用、盗用农药批发企业的名义从事农药经营活动;同时对违反该规定的农药批发企业设定了法律责任;二是禁止农药使用者从本经济特区以外购买农药。禁止通过网络交易平台购买农药。同时增加了邮政行政主管部门作为农药监管部门,以加强对农药流通环节的监管。   批发企业减为3家   2013年1月,海南省完成了三家农药批发企业经营权招投标工作,2013年5月份核发三家批发企业的许可证。2013年7月,全省18个市县完成农药零售许可工作,给1342家农药零售单位核发了许可证。全省的农药经营单位从2123家减少到1345家,减少了778家,其中批发企业由230多家减少到现在的3家,基本确立了农药批发零售许可经营的模式。2017年,根据新修订的《海南经济特区农药管理若干规定》和《海南省农药批发零售经营许可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将适度增加农药批发企业个数,零售企业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制定了全省农药零售网点规划,目前这项工作正在进行中。   农药上架销售前先备案   根据《海南经济特区农药管理若干规定》第十二条第三款,下发了《海南省农业厅关于进行农药产品备案的通知》(琼农字〔2013〕95号),对进入海南省市场的农药产品进行备案,截至目前,全省共受理农药产品备案申请2万余个,通过备案农药产品6292个。上架销售的农药产品从原来的2万余种减少到6000余种,进一步提升了农药产品质量。   农药赋码贴标可溯源   海南省加大对三家批发企业的监督力度,制作批发企业专营标识,并对备案通过的农药产品进行赋码贴标,确保农药产品可溯源。2014年建成全省农药产品数据库和监管平台,确保了全部经营单位的农药信息在网络上可查询,实现农药产品批发到零售环节的可溯源监管。   依法查处农药违法行为   一是开展无证经营专项打击行动。2013年以来,先后20多次组织全省农业执法队伍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农药经营单位7646家(次),取缔清退无证经营单位30多家。   二是抓好案件办理。2013年以来,全省累计办理案件500多宗,查处制售假冒农资“黑窝点”3个,涉案金额达到400多万元,因涉嫌犯罪,已依法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三是全面清理违规农药产品。下发《关于在蔬菜上限用三唑磷和毒死蜱农药的通知》(琼农函〔2014〕9号),2013年11月至今,共清理上述违规产品近1600吨,大大净化了农药市场。   四是开展种植基地农药监管检查。对全省种植基地的农药来源、仓库安全、生产档案、农药使用等情况进行排查,共检查种植基地541家,责令47家不规范种植基地整改。   五是检打联动,积极开展农药产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工作。   2013年以来,共抽检农户普遍使用或销售量大的农药品种2000多个样品,发现26种非法添加禁限用农药和44种非法添加常规农药品种;抽检瓜菜农残,通过对田头产地、码头运输车辆以及集市收购点瓜菜3260个样品进行抽检,溯源追踪出40多种不合格农药产品,为依法查处提供了有力依据和线索。   通过落实上述工作措施,海南省农药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较大进展。一是全省农药经营主体得到优化,经营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农药经营者守法经营意识和责任意识进一步增强。二是农药产品质量提高,净化了农药市场。三是农产品质量明显提高。 
  • 快讯 降低农业面源污染的温敏型控释农药

    来源专题:化肥农药减施增效
    编译者:金慧敏
    发布时间:2017-05-27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技术生物与农业工程研究所吴正岩研究员课题组研制出温敏型控释农药,该工作为提高农药利用率、降低农药引发的农业面源污染提供了技术支撑。相关成果已被美国化学会绿色化学领域核心期刊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接收发表(DOI:10.1021/acssuschemeng.7b00348)。 农药是农业必需的生产资料之一,对于防治作物病虫草害、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每年农药使用量高达百万吨,大量农药通过挥发、径流、渗漏等方式流失进入环境,导致利用率低下(不足30%),不仅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而且危及人畜健康。因此,如何提高农药利用率、降低农药用量已经成为我国乃至世界农业和环境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因此,迫切需要发展高效、便捷、绿色的新型农药。 课题组利用凹凸棒土、碳酸氢铵等材料制备出一种复合纳米材料,并以该材料为载体与除草剂复配研制出温敏型控释除草剂颗粒。该颗粒对于温度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可通过温度有效调节颗粒中纳米孔道数量,从而控制除草剂的释放。该技术可以显著提高农药利用率,减少农药流失,降低农药用量,且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环境友好、使用方便、易加工等优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论文链接:http://pubs.acs.org/doi/abs/10.1021%2Facssuschemeng.7b00348
  • 快讯 土壤环境基准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来源专题:化肥农药减施增效
    编译者:金慧敏
    发布时间:2017-05-22
    南京大学环境学院的研究人员发表《土壤环境基准的研究现状及展望》综述文章,土壤环境基准是指土壤中污染物对特定对象不产生不良或有害影响的最大剂量或浓度,或者超过这个剂量或浓度就对特定对象产生不良或有害的效应,是土壤标准制修订、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和控制的重要科学依据。该论文综述了发达国家土壤环境基准的研究进展,对我国土壤环境基准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 我国现有的关于土壤环境基准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土壤环境污染物的背景调查和通过土壤动物及植物的毒性实验而获得的生态毒理学数据。根据现有研究的不足,提出了在研究土壤环境基准时,应将土壤与各个介质关联起来,除了关注土壤生物安全、保障土壤生态安全外,还应综合考虑土壤污染对大气环境、地表径流及地下水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土壤环境基准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制定满足我国实际需要、适用于我国各地区的使用的科学合理的土壤环境基准值,更好地指导我国土壤环境标准的制定及管理和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