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份
类别
“8+2” 重点领域
来源专题
学科
  • 快讯 "AI+电力"|憨猴集团AI大模型应用落地配电线路故障研判场景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编译者:郭楷模
    发布时间:2025-10-25
    近日,憨猴集团针对电网行业实际需求,落地应用AI大模型配电线路故障综合研判系统。作为专注AI数字化升级的高新技术企业,其依托自研大模型与智算服务核心能力,基于“智慧数字云电网”,打通调度自动化、配电自动化、新一代用采系统等多源数据并挖掘价值,打造高效精准的配网故障处置方案,构建“全域感知、主配一体、研判精准、管理精益” 的全电压等级电网运行智能识别与辅助分析应用,可准确识别主配网设备故障停电区间、损失负荷及影响用户数并可视化展示,破解传统配网运维痛点,助力电力行业智能化转型。 破解行业痛点,提升运维效率 传统配网故障处置存在“响应慢、依赖人工”难题,故障定位需人工现场排查数小时,且易因经验差异产生误差。该系统将故障定位时间从“小时级”压缩至“分钟级”,以AI算法替代部分人工研判,减少人为错误,优化运维全流程效率,助力电力企业降本增效、合理配置资源,为区域电力稳定供应提供支撑。 精准研判+智能决策,重构故障处置流程 该系统深度融合配网多系统数据与AI大模型分析能力,实时接入主网调控、用采、故指、配自等多源异构数据,经标准化处理与统一分析,全面感知电网运行状态。借助AI大模型算力,故障点定位精度超80%,60秒内可完成研判;还能基于结果智能生成复电路径参考、检修优先级排序等处理建议,为运维人员提供决策依据,推动配网故障处置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决策”。 Transformer架构核心技术,筑牢智能研判根基 系统高效精准的关键,在于憨猴集团部署的Transformer架构电网专用语言大模型。该系统经电网拓扑语料专项预训练,可深度理解电力设备与线路的语义逻辑、拓扑关联,具备电气-设备-拓扑联动分析能力,能精准识别故障类型、定位至杆塔级,并通过图形化界面展示故障态势。 值得注意的是,憨猴集团深知配网服务的高效运转不仅需要核心故障研判环节的智能化,更需覆盖客户交互与数据管理全链条的协同支撑,因此在此次方案中同步打造两大配套AI产品,形成“运维-服务-数据”三位一体的智能化解决方案。其中,AI大模型微信客服机器人系统依托AI语义识别技术,模拟台区经理社交化问答,24小时响应停电通知、用电服务等需求,降低投诉风险;AI大模型数据治理与数据分析系统将AI植入数据中台,智能分析“逢停双校”等异常场景,快速定位问题并输出报告,提升治理效率;两者分别从服务端与数据端发力,为核心系统提供协同支撑,完善整体解决方案。 未来,憨猴集团将持续以AI驱动技术为核心,深化与电力行业的合作,推动更多AI技术在电力领域的落地应用,为电力企业提供更优质的数字化升级服务,为构建安全、高效、智能的现代电力系统贡献力量。
  • 快讯 2025年海外储能消防论坛圆满落幕,及安盾消防再攀安全新高地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编译者:郭楷模
    发布时间:2025-10-25
    10月22日,由湖北及安盾消防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及安盾消防”)主办的2025“智驭储能,安全护航”海外储能消防论坛在湖北宜昌落下帷幕。据悉,本届论坛为期三天,以“共建高质量储能消防服务生态”为主题,汇聚了来自全球400余位企业代表、业界精英和消防专家,通过专家演讲、闭门会议、实地参观等一系列活动,共同探索储能安全合规、高效交付与全球服务网络的融合发展之路。 论坛围绕储能项目全球合规性展开深入交流。来自美国、澳大利亚、意大利等国的专家,就2026版NFPA 855标准新变化、UL 9540A大规模火灾测试、锂离子储能系统安全策略、欧洲环保要求及各地电池储能系统准入规范等议题进行解读,结合案例阐释合规设计如何保障系统全生命周期安全,为企业提供了具有全球视野的实践参考。 针对全球储能市场的快速扩张,论坛聚焦项目交付与售后服务。多位专家分享了在沙特、印度、韩国、北美及欧洲等市场的项目经验与本地化服务实践,充分展示了及安盾消防与合作伙伴协同提供高效技术支持和售后保障的能力。现场还举行了海外销售服务网络授证仪式,为北美、欧洲、中东等地区的经销商授证,致力于构建响应迅速、覆盖广泛的全球服务体系。 为深化与会嘉宾对企业技术实力和交付能力的直观了解,此次论坛还组织参观了及安盾消防科技园。嘉宾们实地考察了大型火灾实验室、UL 2775实验室及储能系统检测装置等核心设施,亲身体验了及安盾消防在研发与测试领域的领先水平。 在同期举行的授证仪式上,及安盾消防一次性获得四项涵盖欧洲、北美标准产品认证及大规模火烧测试的重磅国际认证,并正式聘请了一批储能行业专家加入公司智囊团,为未来技术发展与战略布局注入专业力量。 论坛最后一天的会议中,国内专家从储能发展趋势分析,开展了一场从理论到实践的系统性梳理。此外,围绕北美、欧洲、澳洲三大市场的储能消防方案、售后服务与认证要求等议题,预约嘉宾先后参加闭门会议,与行业专家进行面对面交流,为后续项目落地与生态共建奠定坚实基础。 本届论坛为全球储能领域搭建了高水平交流平台,推动了行业生态协同发展,清晰勾勒出以“标准合规”奠定安全基础、以“高效交付”支持项目落地、以“全球服务网络”兑现长期承诺的发展路径。及安盾消防表示将继续与全球伙伴携手,护航储能产业的安全与可持续发展。 该碳捕集与封存项目由PTTEP主导实施,旨在将天然气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捕集后封存至地下储层。三井物产旗下子公司作为合作伙伴加入,为项目提供技术支持与资源协作。项目选址的Arthit天然气田具备适合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的构造条件。 这一碳捕集与封存项目的推进,符合泰国政府推动低碳能源发展的战略方向。通过与企业合作实施碳封存技术,泰国寻求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同时实现减排目标。项目的成功实施将为东南亚地区推广类似碳捕集与封存方案提供实践参考。
  • 快讯 AT&T联合爱立信与1Finity完成基于商业网络的第三方无线电Open RAN首次通话

    来源专题:新一代信息技术
    编译者:刘飞
    发布时间:2025-10-25
    AT&T宣布携手爱立信与1Finity,成功在其商用网络上完成首次采用第三方射频单元的Open RAN通话,标志着其在推动开放、可编程网络的进程中达成又一关键里程碑。 继8月在AT&T实验室成功完成首个使用第三方无线电的Open RAN通话后,该公司与爱立信和1Finity合作,再次实现了在商用网络上的首次Open RAN通话。此次多厂商解决方案的成功演示,验证了Open RAN在实际商用环境中的互操作性与灵活性。1Finity副总裁兼移动系统业务部负责人Patrik Eriksson表示,这一成果不仅是技术进步,更是整个行业创新和合作的催化剂。1Finity的无线电与商业化的Ericsson软件在AT&T网络中运行,证明了Open RAN生态系统的合作潜力。Ericsson客户单位首席技术官Paul Challoner补充说,这是Open RAN工业化的重要里程碑。 AT&T同时披露,其网络现代化改造进展顺利,已完成近40%的诺基亚射频单元至爱立信的替换工作,并为超1.5万个站点增加了中频段频谱,以提升客户网络体验。公司及合作伙伴强调,此举不仅是一次技术突破,更是推动行业生态协作与创新的重要信号。
  • 快讯 GCA/CG∣黄铁矿-白铁矿微区化学特征:窥探海底热液系统成矿过程的窗口

    来源专题:深海资源开发
    编译者:徐冰烨
    发布时间:2025-10-25
    东太平洋海隆鸟巢热液区与南大西洋中脊洵美热液区的最新研究表明,黄铁矿-白铁矿组合及硫化物烟囱体的演化过程蕴含着揭示海底热液系统动力学的关键信息。李小虎研究团队孟兴伟博士通过原位微量元素-S同位素联用技术,系统阐明了矿物形成路径与元素再分配机制,为深海成矿模型与资源勘探提供了新方向。 1. 黄铁矿-白铁矿组合:低温矿化与元素分配的"指纹"记录 研究团队在慢速扩张脊洵美与快速扩张脊鸟巢热液区的硫化物烟囱体中,识别出四类特征性黄铁矿-白铁矿集合,揭示了流体-矿物相互作用的多样性(图2):i快速混合沉淀:烟囱体外壁白铁矿以轻δ3?S值(低至0.72‰)和富集As、Ag、Au等元素为特征,反映流体快速混合导致的高效硫同位素交换与金属捕获;ii交代作用驱动再分配:过渡层白铁矿通过交代黄铁矿形成富金属环带,其硫同位素异常与硬石膏还原反应耦合,指示热液氧化还原条件的动态变化;iii重结晶作用制约:经重结晶作用形成的黄铁矿-白铁矿集合表现为金属元素亏损,但是由于热液网脉中硫酸盐的还原反应导致 S同位素显著偏重(均值4.61‰);iv磁黄铁矿转化机制:在烟囱体中部,海水蚀变驱使磁黄铁矿向白铁矿转变,伴随Sb、Co、Au等元素吸附富集,同时硬石膏还原作用导致硫同位素高达6.41‰。 上述黄铁矿-白铁矿组合的微区化学特征,为阐明海底热液系统中低温矿化-交代过程中金属元素的再分配与再富集机制提供了关键依据。
  • 快讯 RISC-V强势崛起:中国市场与AI设计成双引擎,边缘计算迎来新突破

    来源专题:新一代信息技术
    编译者:刘飞
    发布时间:2025-10-25
    2025年10月22-23日,RISC-V峰会在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举行。在此次峰会上,这一开放架构在人工智能与中国市场的强劲表现成为焦点。分析师证实,中国汽车行业对低成本、高集成度方案的迫切需求大幅推高了RISC-V采用率。与此同时,AI芯片的异构特性与RISC-V高度契合,英伟达公开确认其芯片内置10-40个RISC-V核心,并计划将CUDA生态移植至该架构。 峰会进一步指出,边缘AI正成为RISC-V的重要战场,其开放特性完美匹配边缘设备对低延迟、确定性计算的需求,与数据中心形成互补格局。业界领袖强调,从微控制器到超级计算机,RISC-V正通过可定制扩展能力重塑计算生态。 RVA23成为焦点,这是一项旨在强化RISC-V生态系统的重大投资,集成了软件、工具和功能,以促进架构的开放自由发展。尽管下一个主要生态系统发布还需数年,但RISC-V领导者已经传达了他们关于生态系统开发的意图。Andrea Gallo, RISC-V国际的CEO指出,汽车行业正在努力弥补过去30年的计算不足,并在五年内迎头赶上。Andes Technology的总裁兼CTO Charlie Su强调,到目前为止,汽车行业对RISC-V的应用还相对僵化。 此外,Wawrzyniak表示,虽然目前RISC-V在汽车和消费市场中的渗透率最高,但它在AI设计中也显示出巨大潜力。AI芯片设计者正关注RISC-V与Arm架构,而AI芯片的异构性质使RISC-V更具优势。系统级芯片(SoCs)能够同时支持RISC-V和其他指令集架构(ISAs),从而支持各种AI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