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启技术与上海市保安服务总公司合作超材料警用智能头盔项目》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7-12
  • 7月10日,光启技术(002625.SZ)发布公告表示,公司已与上海市保安服务总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超材料警用智能头盔项目》。

    公告表示,根据协议,上海市保安服务总公司提出技术需求,光启技术及公司下属关联企业利用自身技术将为其定制开发智能头盔。上海市保安服务总公司和光启技术及其下属关联企业可共同设立公司,作为智能头盔的商业运作实体,并以此公司为依托开展市场推广。

    光启技术称,本协议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通过合作能充分发挥协议双方的优势,实现公司与合作方技术与渠道共享,扩展和丰富公司的产品销售渠道,对公司超材料警用智能头盔(V1.0)产品的市场开拓具有重要意义。

  • 原文来源:http://www.xincailiao.com/news/news_detail.aspx?id=217000
相关报告
  • 《光启技术公布“超材料赋能X”全新技术》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9-11-15
    • 11月13日,光启技术亮相于二十一届高交会上,并展示了“超材料赋能X”的材料主动赋能的最新成果,呈现了超材料技术在先进飞机、大型无人机、水面舰艇、水下装备等八大尖端装备领域的应用,解析了材料赋能给尖端装备行业带来的巨大变革。 据了解,超材料技术是利用超算设计、微纳制造,对若干不同类型的新型功能材料的微结构进行有序重组,为终端产品提供主动定制设计解决方案的使能技术。与传统材料工业只能被动选择材料不同,超材料工业的产业链从基础的功能材料一直延伸到最终产品模组的生产制造。 近年来,中国尖端装备行业正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迈进,作为深圳科技创新的企业,光启技术从海、陆、空尖端装备到AI单兵作战装备,承担着重要的角色。 据介绍,光启技术使AI单兵装备迈入全智能的实战应用阶段,另外,光启智能头盔经过实战检验,成为可规模化推广的移动AI终端产品形态。超材料技术的应用,使水面舰艇实现了舰艇在复杂电磁环境中的去遮挡干扰;新一代舰艇具备了更高性能的雷达通信能力;水下装备可在海洋环境中长期稳定工作,并有效调制电磁波等。 此外,超材料技术的应用使移动人工智能终端与航空装备技术相结合,突破了AI单兵装备面临的材料工艺、结构减重、热控、功控、小型化等信息技术领域之外的装备技术挑战。 光启技术对我国尖端装备的通信系统起到基础支撑作用。因为其“白起”高性能电磁材料,我国的射频芯片、射频天线、高速电路等设备能够进一步发挥更好的功能。据悉,光启技术此次参展的超材料解决方案和产品已经实现批产应用。据该公司数据,在海陆空尖端装备及AI单兵作战装备领域的订单已近1.5亿元。
  • 《上海市首个“光储充放”一体化项目投用》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2-14
    • 2月6日,由上海市南供电公司建设的“光储充放”一体化项目在徐汇区三汇路充电站内正式投用。该站构建了“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高效能源利用模式,是上海市首座可将光伏发电多余电量储存并输入电网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站。 该项目在三汇路充电站原有22个充电桩的基础上新建峰值功率40千瓦的光伏雨棚2座,配备了1台储能容量104千瓦时、充电功率60千瓦的智能移动储充车及1台车网互动(V2G)充电桩。站内充储放设备均由微网能源管理系统统一控制,可同时接入公用配网线路及站内光伏发电设备。测算结果显示,三汇路充电站2025年光伏发电量预计可达3万千瓦时,将减少碳排放量约2000吨。新增的智能移动储充车在电网负荷高峰时段可通过整流逆变一体柜实现所储电量上网,服务电网削峰;在充电负荷低谷时段又可以储存光伏发电富余电量,提高能源利用率,能消纳97%以上的站内光伏发电量。 据介绍,“光储充放”一体化项目投运后,三汇路充电站还具备了参与上海市需求响应的能力。微网能源管理系统集成了站内充电桩、储能、光伏负荷、电量、充电桩使用情况数据,具备“指挥中枢”的作用。需要进行需求响应时,微网能源管理系统会主动调整用电策略,降低充电桩输出功率,并通过人为操作系统控制V2G充电桩和智能移动储充车开启放电模式。在该系统支持下,全站最大削峰能力可达400千瓦。 项目建设过程中,市南供电公司通过控制施工范围、分期施工和加强车位管理等方式,在保证施工安全零事故的前提下实现施工期间站内充电设备24小时不停运,车主充电不受影响。项目改造后,该充电站预计每年将服务超12万车次,充电量可达250万千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