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海洋变暖海洋寒潮正在消失》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 liguiju
  • 发布时间:2022-03-29
  • 海洋寒潮是海洋热浪中存在的周期性的冷水潮,能够改变或调整它们所经过的生态系统。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最近一项研究表明,随着大气和海洋变暖,海洋寒潮总体上的强烈程度和频繁性在下降。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地球物理研究快报》(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上。
    研究人员分析了1982年至2020年的海面温度数据,研究极热或极冷温度时期,这是首次在海洋和全球范围内量化和比较海洋热浪和寒潮变化性质的研究。研究人员发现,现今海洋经历的寒潮天数仅为1980年代的25%,寒潮强度降低了约15%。较弱的寒潮可能意味着它们不太可能导致大规模死亡事件,但寒冷期的减少也意味着海洋热浪的避难所和恢复期正在消失。
    研究人员认为,因为海洋寒潮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了解这些寒潮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原因对于预测它们在未来的存在至关重要。预测寒潮对于渔业的长期规划和确保捕捞限制的可持续性可能很重要。
    确定海洋寒潮的全球趋势及其与全球变暖的关系是重要的一步,但需要进一步研究以限制整体和局部影响,这些局部影响包括对渔业的影响,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海洋寒潮在影响生态系统方面发挥着双重作用,它们会造成毁灭性的影响,例如珊瑚白化和大规模死亡事件。但寒潮也可以抵消热浪的影响。(李亚清  编译)

  • 原文来源:https://news.agu.org/press-release/as-oceans-warm-marine-cold-spells-are-disappearing/
相关报告
  • 《海藻林在海洋变暖中的作用不同》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mall
    • 发布时间:2018-09-03
    • 研究表明,随着海洋持续变暖和暖水性海藻种类的增加,英国和东北大西洋海带森林的生态系统功能将发生显著变化,该成果发表在《Journal of Ecology》上。 结果显示,随着海洋变暖,物种的生存环境喜好正在向两极移动。适应温水环境的物种正向以冷水为主的栖息地迁移的情况改变了人们对已有生态系统的认知。研究表明,这些新生态系统混合了热和冷亲合力物种,但不一定能保持理想生态过程和功能。英国西南部的海带森林里暖水海带种类近年来大量增加,却同时付出了失去一种冷水海带的代价,因为冷水海带对海水变暖的耐受性较差。1940年代末,在英国首次发现了温水海带ochroleuca,现如今普遍存在于西南海岸,预计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会继续向北扩张,占据大部分英国海岸和东北大西洋海岸。迄今为止,大多数研究都着眼于人类引入的入侵物种如何改变当地生态系统。但由于气候变化,物种扩张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研究发现,温水海带一年四季可生产为食品。相比之下,冷水物种只在一年中短暂而分散的时期生长。总的来说,温水物种生长更快,能被海螺和帽贝等食草动物迅速捕食,分解速度更快。研究还发现,温水海藻的扩散将通过改变食物的数量、质量和可获得性来改变东北大西洋海洋森林的动态。此前也发现暖水海带的生物多样性比冷海带低。这种栖息地和食物供应的变化最终可能会影响到具有商业价值的物种,比如螃蟹、龙虾和沿海鱼类。然而,这并不全是坏消息。诸如碳吸收或食物供应的功能,得到了维持,甚至得到了增强。此外,大西洋东北部地区的冷水海带被温水海带取代,这意味着该栖息地很可能在未来将维持下去,而在世界其他几个地区(包括日本、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海带森林正在逐渐消失。 (吕钊编译;张灿影审校) 信息来自中国科学院海洋所《海洋科学快报》2018年第31期
  • 《携手保护海洋生态(新知)》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lifs
    • 发布时间:2020-04-21
    • 现象 最近,一项发表在《自然气候变化》杂志上的研究表明,如果目前的碳排放继续有增无减,将导致全世界在2100年失去49.5%的沙滩和近13.2万公里海岸线。与此同时,根据世界气象组织的消息,南极前不久经历了破纪录的高温。研究人员发现,由于气候变化导致南极登曼冰川融化加速,可能释放数十亿吨的冰,足以使全球海平面上升近5英尺。触目惊心的数据提醒我们,全球海岸线正在退化,海洋生态保护亟待加强。    点评   柔软细腻的沙滩、风光旖旎的海岸线,是不少人旅游度假的目的地。而当海岸线面临侵蚀后退的“沙滩危机”,不仅令人痛心,更成为全球生态保护的重要议题。   海岸线既是“颜值担当”的风景线,也是贸易运输的经济线,更是孕育无数海洋生物的生命线。从全球来看,沙滩占据了海岸线的1/3以上,通常位于人口稠密、工业化程度高、经济繁荣的地区。一旦失去了沙滩这条抵御沿海风暴和洪水的防线,必将严重损害许多国家的海岸经济,对人类将是一个不小的威胁。   从研究结论来看,“沙滩危机”并非危言耸听。今年1月份,有媒体报道称,由于海平面上升,印尼苏门答腊岛南部已有两座小岛消失。而在泰国中部以南的海边,周边土壤遭受海水的侵蚀流失严重。海岸线后退、沙滩消失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过度开发利用、台风或者飓风带来的风暴潮侵蚀,以及上游河流冲击泥沙减少等等,但是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加剧海岸线侵蚀,无疑是重要因素。   数据更有说服力。据联合国和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2019年全球气候状况声明》统计数据表明,2019年是有仪器记录以来温度第二高的年份。2010年至2019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10年,过去5年也是史上最热的5年。2019年,全球海平面高度已达到有记录以来的最高值。对于控制全球气温升高,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该声明序言中不无忧心地指出:“我们已偏离了实现《巴黎协定》所要求的1.5℃或2℃目标的轨道。”而鉴于温室气体水平持续上升,全球变暖仍将持续,海平面上升、冰川退缩,将会给地球生态系统和海岸线带来更大打击。   面对气候变化,必须采取行动。目前,国际社会的共识仍有待加强。一方面全球变暖看起来“数字小、效果慢”,给人造成一种“没有那么严重”的错觉,很多人对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抱持漠然态度。另一方面,一些国家出于自身利益考量,在应对气候变化上缺乏积极性,比如美国宣布退出《巴黎协定》,给全球气候治理带来了更多不确定因素。   在人类共同挑战面前,没有一个国家能置身事外。早在2017年,我国就出台了《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办法》,将自然岸线纳入海洋生态红线管控。中国积极履行大国责任,提前实现了2020年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0%到45%的承诺。这些行动和成绩再次说明,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海岸线,必须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各个国家相向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