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nm EUV芯片来临!三星宣布今年6月开启大规模生产》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
  • 编译者: shenxiang
  • 发布时间:2019-04-14
  • 据businesskorea报道,三星电子将于今年6月开始大规模生产7纳米(nm)极紫外(EUV)芯片。

    三星电子计划在6月份推出Exynos 9825,这是一款应用处理器(AP),采用7纳米EUV工艺制造。这款处理器预计将搭载于Galaxy Note 10旗舰机型,该机型将于今年下半年发布。到目前为止,新款Galaxy Note手机搭载的处理器与年初推出的Galaxy S手机使用的处理器相同,如果这次预测成真,那此次三星的计划将与往年不同。

    与传统的ArF技术相比,EUV光刻技术可以在较短的波长下更精确地绘制出详细的半导体电路图形。三星电子解释说,与目前的10纳米工艺相比,7纳米EUV工艺可以将芯片尺寸缩小约40%,并将电能效率提高约50%。尽管台积电在开始7纳米制程方面领先于三星电子,但三星是第一家将EUV设备投入大规模生产的公司。

    台积电还急于大规模生产麒麟985,这是华为使用的一种AP,采用7纳米EUV工艺。与三星一样,华为很少在下半年为新产品发布新的AP。麒麟985可能会在今年上半年推出,搭载于华为Mate 30智能手机。

    三星电子副董事长金基南(Kim Ki-nam)在上月的股东大会上表示,相信公司将能够先于竞争对手大规模生产7纳米EUV产品。但台积电有可能在几天内成为第一家大规模生产7纳米EUV芯片的公司。

    然而,即使台积电先于三星电子大规模生产产品,半导体行业观察人士指出,台积电并不将EUV设备应用于整个生产过程,而是只应用于少数几个生产过程。

    前端进程的战场已经从7纳米移动到5纳米。台湾媒体报道,台积电最近完成了用于5纳米工艺的半导体设计基础设施的建设。台积电多年来一直是苹果AP的独家生产商,预计将在A14上采用5纳米工艺,A14是苹果明年产品的AP。

    英伟达的举动可能会决定晶圆制造业公司未来的命运。目前已知的7纳米EUV客户包括苹果、三星电子的移动部门、高通、华为和AMD,能够利用最先进工艺的无晶圆厂企业并不多。英伟达首席执行官Jensen Huang表示:“我们今年没有推出7纳米显卡的计划。”

    到2020年底产量稳定时,英伟达可能会选择5纳米制程。三星电子晶圆制造部门总裁郑恩胜(Jung euun -seung)在一次半导体设备国际会议上表示:“我们验证了3nm工艺的性能,并正在提高该技术的完整性。如果英伟达选择三星电子的代工工厂,它与台积电之间的差距将显著缩小。”

相关报告
  • 《三星宣布已量产3nm芯片!》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2-07-01
    • 6月30日,三星电子正式宣布,基于3nm全环绕栅极(Gate-All-AroundT, 简称 GAA)制程工艺节点的芯片已经开始初步生产。 三星电子首次实现GAA“多桥-通道场效应晶体管”应用打破了FinFET技术的性能限制,通过降低工作电压水平来提高能耗比,同时还通过增加驱动电流增强芯片性能。三星首先将纳米片晶体管应用于高性能、低功耗计算领域的半导体芯片,并计划将其扩大至移动处理器领域。 三星电子Foundry业务部总经理崔时荣表示:“一直以来,三星电子不断将新一代工艺技术应用于生产制造中。例如:三星的第一个High-K Metal Gate (HKMG) 工艺、FinFET 以及 EUV 等。三星希望通过率先采用3nm工艺的‘多桥-通道场效应晶体管’,将继续保持半导体行业前沿地位。同时,三星将继续在竞争性技术开发方面积极创新,并建立有助于加速实现技术成熟的流程。” 据了解,3nm GAA 技术采用了更宽通的纳米片,与采用窄通道纳米线的GAA 技术相比能提供更高的性能和能耗比。3nm GAA 技术上,三星能够调整纳米晶体管的通道宽度,优化功耗和性能,从而能够满足客户的多元需求。 此外,GAA 的设计灵活性对设计技术协同优化(DTCO) 非常有利,有助于实现更好的PPA 优势。与三星5nm工艺相比,第一代3nm工艺可以使功耗降低45%,性能提升23%,芯片面积减少16%;而未来第二代3nm工艺则使功耗降低50%,性能提升30%,芯片面积减少35%。 任谁也没想到,如今2022年转眼已经过去一半,台积电3nm量产的消息迟迟未至,却让三星抢了先。显然,这对于台积电来说恐怕是不愿看到的一件事情。 对此,有网友表示:“希望三星可以给台积电一点压力,现在台积电几乎没有什么对手,接连不断的涨价太随意了,跟儿戏一样,但厂商都不敢得罪台积电。别说普通厂商,就是苹果现在离开台积电也玩不转,这就是实力,没办法的事情。” 根据TrendForce 的数据,今年第一季度,台积电以53.6%的全球代工市场份额位居第一,三星以16.3%的份额紧随其后。虽然还难以追赶台积电的步伐,但也不得不承认三星在芯片领域确实很优秀。
  • 《国内首款7nm车规级芯片量产》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3-04-03
    • 3月31日消息,由湖北芯擎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芯擎科技”)主导设计的国内首款7纳米车规级SoC芯片“龍鷹一号”,在武汉经开区正式量产发布! 接下来,搭载“龍鷹一号”的多款国产车型将于今年中期陆续面市。 据了解,芯擎科技是由亿咖通科技和安谋中国等共同出资,专注于设计、开发并销售先进的汽车电子芯片“独角兽”企业,于2018年在武汉经开区成立,在北京、上海和武汉均设有研发中心。 早在2021年12月,芯擎科技率先发布首款国产7nm车规级智能座舱芯片“龍鷹一号”,实现了国产高端汽车芯片领域的技术突破。据悉,“龍鷹一号”具有高性能、低功耗、高集成度的特性,内置8个CPU,14核GPU,8 TOPS int8 可编程卷积神经网络引擎,内置88亿晶体管,可支持多维度的成熟应用和单芯片舱泊一体解决方案,为智能座舱应用提供了全方位的算力支撑,也填补了国产高端车规级处理器领域空白,实现了国产技术突破。 芯擎科技董事兼CEO汪凯表示:“‘龍鷹一号’的量产使芯擎科技跃上一个新台阶,标志着我们以先进技术引领智慧出行‘芯’未来的崭新里程碑。我十分自豪在过去的三年多时间里,我们的团队完成了‘龍鷹一号’从研发到流片,再到严格的测试和验证,并顺利实现量产和出货。凭借高性能、低功耗、高集成度的优异特性,‘龍鷹一号’可支持多维度的成熟应用和单芯片舱泊一体解决方案,为智能座舱应用提供了全方位的算力支撑,并已得到来自客户、合作伙伴和资本市场的广泛认可。我相信,‘龍鷹一号’的量产将持续为快速演进的汽车智能化发展赋能,并开启国产高端车规级芯片的新篇章。” 智能座舱SoC爆发 随着新能源汽车赛道越发火热,智能座舱的渗透率水涨船高。行业调研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市场乘用车智能座舱渗透率已过50%。尤其是比亚迪、小鹏、蔚来、荣威、理想、福特等主流车型。相应的智能座舱标配率已在80%以上。 目前,国内智能座舱SoC玩家不在少数,其中四维图新旗下的杰发科技在汽车芯片领域已经有了深入的布局,比如旗下的AC8015芯片,就是瞄准市场容量最大的入门级智能座舱应用市场; 瑞芯微也曾发布过8nm智能座舱方案RK3588M,产品的运算性能可实现“一芯多屏”,即一颗 RK3588M 同时驱动车载信息娱乐系统、液晶仪表板、电子后视镜、后排头枕屏等多块屏幕,形成可靠的智能网系统; 还有全志科技车规级SoC芯片,据悉其车规级T5/T7 等系列SoC 芯片终获大规模落地,应用于长安、上汽、一汽、小鹏等前装车厂; 芯驰科技早在2020年就发布X9(智能座舱)、V9(自动驾驶)、G9(中央网关)三款车载SoC芯片,2021年发布升级版芯片X9U、V9T、G9Q/G9V,其中X9U具备100KDMIPS的CPU算力、300GFLOPS的GPU算力以及1.2TOPS的AI算力,最多能够支持10个独立显示屏,实现各项智能座舱及ADAS功能集成。 总而言之,随着智能座舱时代的来临,大屏幕、多功能、多模态交互的智能座舱平台的数据处理复杂度较传统座舱显著提升,传统的MCU芯片难以满足智能座舱的算力需求,选用算力更强的SoC芯片成为必然选择。在本土化优势下,也相信国内芯片厂商在这一赛道上会乘风追赶,获得更多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