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Rep:金葡菌毒素促进组织再生》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20-10-16
  • 四分之一的人皮肤和上呼吸道粘膜上有数百万种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菌。但是,在某些情况下,无害细菌会变成病原体,从而导致皮肤发炎和肺部感染,在最坏的情况下会导致败血症。德国耶拿弗里德里希·席勒大学的Oliva Werz教授说:“尤其是当细菌繁殖太快时,例如当一个人的免疫系统被感染或受伤削弱时,就会发生这种情况。

    作者等人研究了人类免疫系统对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分子防御机制,并做出了令人惊讶的发现。相关结果发表在最近的《Cell Reports》杂志上。研究发现金黄色葡萄球菌破坏细胞和组织的有毒混合物也具有积极作用:细菌毒素刺激特定的免疫细胞产生专门的信使物质,从而有助于减少炎症并促进组织愈合。 Werz教授希望这种迄今未知的机制对于皮肤炎症和慢性伤口的未来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在他们的最新研究中,弗里茨·利普曼研究所(FLI)的研究人员与哈佛医学院和那不勒斯大学的同事一起,特别研究了细菌毒素研究“α-溶血素”对M2巨噬细胞的影响。 M2巨噬细胞是免疫细胞,在炎症反应的后期,可确保杀死已杀死的细菌和受损的细胞成分,并确保组织再生。

    研究人员表明,α-溶血素与M2巨噬细胞表面的特定受体蛋白结合,从而触发细胞中消炎信使物质的产生,然后引起炎症消退。在这项研究中,科学家们还能够证明这些发射机能够促进动物模型中的组织再生。

  • 原文来源: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0-10-toxic-substance-staphylococcus-aureus-tissue.html;https://www.cell.com/cell-reports/fulltext/S2211-1247(20)31236-5?_returnURL=https%3A%2F%2Flinkinghub.elsevier.com%2Fretrieve%2Fpii%2FS2211124720312365%3Fshowall%3Dtrue;https://news.bioon.com/article/6779572.html
相关报告
  • 《一个惊人的发现:细菌毒素竟然可以促进伤口愈合》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病毒学领域知识资源中心
    • 编译者:malili
    • 发布时间:2020-10-19
    • 正常情况下,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菌是人体内和人体上发现的许多无害生物之一:四分之一的人皮肤上和上呼吸道粘膜上都有这种细菌。 不过,在某些情况下,无害的细菌会变成病原体,从而导致皮肤炎症和肺部感染,或者,在最坏的情况下,引起败血症。 德国耶拿弗里德里希席勒大学的Oliver Werz教授说:“当细菌繁殖过快时,例如当一个人的免疫系统因感染或受伤而减弱时,这种情况尤其会发生。” 这位药物化学教授和他的团队研究了人类免疫系统对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分子防御机制,并取得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发现。 正如研究小组在最近一期的专业期刊《Cell Reports》中所报告的那样,金黄色葡萄球菌破坏细胞和组织的有毒混合物也有积极作用:细菌毒素刺激特定的免疫细胞,产生特殊的信使物质,帮助减轻炎症和促进炎症组织愈合。Werz教授预计,这一迄今未知的机制对于未来皮肤炎症和慢性伤口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免疫细胞产生抗炎信使物质 在他们的最新研究中,来自耶拿大学、耶拿大学医院和莱布尼兹老龄化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以及哈佛医学院和那不勒斯大学的同事,特别研究了细菌毒素“α-溶血素”,并检查了它对M2巨噬细胞的影响。M2巨噬细胞是一种免疫细胞,在炎症反应的后期,能确保被杀死的细菌和受损的细胞成分被清除,并使组织再生。 研究人员表明,α-溶血素与M2巨噬细胞表面的特定受体蛋白结合,从而触发细胞内产生抗炎信使物质,从而导致炎症消退。在这项研究中,科学家们还能够在动物模型中证明这些递质促进组织再生。抗炎信使物质包括由ω-3脂肪酸形成的溶解素、maresins和保护蛋白(protectins)。 原文检索:Staphylococcus aureus-Derived α-Hemolysin Evokes Generation of Specialized Pro-resolving Mediators Promoting Inflammation Resolution (生物通:伍松)
  • 《PNAS:蝙蝠通过唾液腺免疫抑制毒素促进病毒传播》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2-03-13
    • 蝙蝠被认为是许多微生物的潜在宿主,其中部分微生物可以感染其他动物和人类而导致人畜共患病。它到底是通过什么来促进病毒传播?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赖仞牵头的联合团队研究发现:蝙蝠通过其唾液腺免疫抑制毒素可能促进病毒驻留与传播。 科研人员介绍,蝙蝠作为唯一会飞的哺乳动物,其寿命较长、肿瘤发生不敏感,即使携带众多病毒也不易引起临床疾病特征发生。虽然根据蝙蝠的生理特征而推测出的蝙蝠病毒溢出事件的原因众多,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病毒在蝙蝠体内滞留的原因是由于蝙蝠的免疫耐受机制。而口腔作为病毒进入和溢出的通道,提示蝙蝠口腔可能是一个免疫耐受的场所,使蝙蝠免疫耐受的口腔宿主因子可能促进微生物的驻留和传播。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赖仞牵头的团队联合陆军军医大学教授邓国宏团队最近从蝙蝠唾液腺中发现一个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多肽毒素MTX。MTX具有抑制白三烯A4水解酶、胰蛋白酶、纤溶酶和弹性蛋白酶功能。其中,白三烯A4水解酶是有抑炎和促炎作用的双功能金属酶,对机体的免疫调节尤其重要。科研人员在活性检测实验中发现,MTX仅抑制白三烯A4水解酶的促炎产物白三烯B4的生成,而对促炎介质趋化三肽Pro-Gly-Pro的降解没有影响,显示其独特的炎症抑制特征。这表明MTX是蝙蝠局部形成免疫耐受与免疫防御平衡的微环境、使得病毒得以长期驻留的重要因素之一。 此外,科研人员发现,施用了MTX的细胞和小鼠被证明更容易受到甲型流感病毒的感染,这种易感染的结果与感染初期的炎症因子、抗病毒因子、趋化因子以及免疫细胞趋化数量的降低有关,由于感染的加剧最终导致更严重的细胞和组织损伤。这进一步显示出MTX免疫抑制机理的促病毒感染作用,为病毒的水平传播提供可能。 该研究探索了蝙蝠口腔免疫耐受微环境塑造的机制及促进微生物在此环境驻留和传播的生态生理学因素。专一性抑制白三烯A4水解酶的环氧化物水解酶活性而不影响其氨肽酶活性的蝙蝠天然宿主免疫抑制蛋白MTX的首次发现,更是为未来安全高效的抗免疫风暴药物的研发提供了良好的候选药物模板。 相关研究成果于近期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