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Commun:在HIV感染早期阶段,促进粘膜伤口愈合或可预防艾滋病产生》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19-12-16
  • 尽管有有效的方法来控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但是这种病毒仍然是全球主要的健康威胁。世界上大约有3790万人感染了HIV。每年约有77万人死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俗称艾滋病)。目前还没有针对HIV的临床疫苗,也没有治愈这种感染的方法。

    猿猴免疫缺陷病毒(SIV)与HIV存在着密切的亲缘关系。它被用作许多试图治愈和预防AIDS/HIV的研究的实验室模型。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华盛顿大学、匹兹堡大学和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探究了为何某些灵长类动物能够在一生中携带SIV病毒,仍然避免疾病进展。他们试图在自然宿主中发现成功的抗病毒策略,以便有助于设计更好的抗病毒药物来治疗HIV感染。他们发现在SIV感染早期,参与粘膜组织伤口愈合的生物学事件在体内构建出一种有利的环境,从而阻止SIV感染的破坏性后果发生。这种伤口愈合免疫反应的某些方面可能作为靶标用于开发新疗法以阻止HIV感染者患上艾滋病。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论文标题为“Macrophage-associated wound healing contributes to African green monkey SIV pathogenesis control”。论文通讯作者为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免疫学教授Michael Gale。论文第一作者为乌普萨拉大学的Fredrik Barrenas和匹兹堡大学的Kevin Raehtz。

    研究人员测量了SIV感染期间基因表达的变化,发现一组与伤口愈合有关的基因的激活减少了患上艾滋病的机会,图片来自Michael Gale, Fredrik Barrenas, Jan Komorowski et al。

    为了评估SIV和HIV感染早期阶段的病毒-宿主相互作用和免疫反应,这些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系统生物学方法,它是一种表示和解释复杂相互作用的方法,被称为保守基因特征分析(Conserved Gene Signature Analysis)。他们还整合了来自计算机科学、生物学、数学、统计学、信息工程和其他领域的方法和工具,进行了其他类型的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作为研究的一部分,他们还比较了来自非洲绿猴(African green monkey)和艾滋病易感物种恒河猴的病毒-宿主相互作用和对SIV的免疫反应,包括基因表达谱,其中非洲绿猴是HIV的天然宿主。他们还评估了来自人类HIV感染的类似数据。

    这些研究人员解释说,HIV和SIV都感染称为辅助性T细胞的免疫细胞。这些细胞在肠道和体内其他部位的特定组织中大量存在。HIV感染引起的免疫反应对肠道周围的组织造成损伤。这种损伤允许通常驻留在肠道中的细菌穿透这种组织并侵入体内的其他部位。这会导致进一步的炎症和损伤。

    这种情形吸引了更多的免疫细胞,其中的一些细胞感染了HIV。其他的免疫细胞经历自发性细胞死亡。随之而来的是免疫系统衰退和对抗感染的T细胞的进一步下降。如果HIV感染进展为艾滋病,那么这种综合征会降低抵抗机会病原体和抵御癌症的能力。

    这些研究人员发现,相比之下,处于SIV感染早期的非洲绿猴可以快速地激活并维持它们的粘膜组织中的再生性伤口愈合机制。比如,在非洲绿猴中,一种白细胞介导的组织重塑发生了。他们说,其中的一些修复机制在进化上是保守的。比如,一种生物修复途径大致类似于在蝾螈(salamander)中观察到的一种能够再生身体丢失部分的机制。

    这些研究人员发现非洲绿猴激活粘膜组织伤口愈合的能力,可以中断疾病进程,从而避免艾滋病发作。

    Gale说,“我们认为这种再生性伤口愈合过程可能会保持组织完整性,并可能阻止由于SIV或HIV感染引起的炎症,进而阻止这种炎症导致的免疫力衰竭、细胞死亡和艾滋病。维持组织完整性是一种避免全身性免疫激活和疾病进展为艾滋病的宝贵治疗策略。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早期感染过程中使用激活伤口愈合反应的疗法可能具有预防HIV感染引起的疾病的作用。”

  • 原文来源:http://news.bioon.com/article/6747953.html;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19-12987-9
相关报告
  • 《Nat Commun:常见病原体促进HIV持续存在》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0-09-14
    • 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RT)可能彻底改变了我们控制HIV病毒的能力,但它并不一定是万能药。在ART治疗过程中,HIV会悄悄地潜藏在CD4+ T细胞的基因组中,从而形成HIV病毒库,其中CD4+ T细胞是参与激活免疫系统对抗感染和病原体的白细胞。这些HIV病毒库的存在解释了为什么ART治疗不能治愈HV感染,为什么要终生致力于防止HIV“反弹”。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开发出一种新技术,展示了这些T细胞在遇到常见病原体时如何扩大数量,从而导致HIV病毒库持续存在。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论文标题为“Single-cell TCR sequencing reveals phenotypically diverse clonally expanded cells harboring inducible HIV proviruses during ART”。论文通讯作者为蒙特利尔大学微生物学、传染学和免疫学系的Nicolas Chomont教授。论文第一作者为蒙特利尔大学Chomont实验室博士后研究员Pierre Gantner。 这些研究人员之前就已知道HIV会在CD4+ T细胞中持续存在。在这项新的研究中,他们发现平均有70%到80%的CD4+ T细胞暴露在常见的感染人类的病原体中,比如流感病毒或巨细胞病毒。当这些T细胞遇到这些病原体时,它们的数量就会增加。这种免疫反应虽然是一个非常正常的抗感染过程,但是却间接地引发了这些HIV病毒库细胞(即CD4+ T细胞)的增殖。 鉴于这些HIV病毒库细胞的持续存在是根除HIV感染的一个主要障碍,这些研究人员认为阻止某些病原体(病毒或细菌)的增殖可能也会阻止HIV增殖。这意味着某些旨在阻断病原体增殖的药物可能会减少HIV病毒库大小。比如,70%的人携带的巨细胞病毒(CMV)会被定期激活,但是受到人体免疫系统控制。每当它被重新激活并在体内形成免疫反应时,就会增加HIV病毒库的规模。因此,如果科学家们能够对CMV感染进行治疗,使得它不被重新激活,那么人们或许可以限制HIV病毒库的扩大。但是,这还需要通过研究来加以证实。 通过采用Chomont实验室开发的一种技术,这些研究人员能够绘制受到HIV感染的T细胞表面上的病原体特定受体。这种新的实验技术将可能在许多其他基础免疫学应用中使用。在这项新的研究中,这种技术允许他们推断出哪些病原体有助于HIV病毒库的持久存在。 这些研究人员目前正在使用来自美国军事HIV研究计划的急性感染队列RV254/SEARCH010的样本继续开展他们的实验,这一实验是10年前与泰国红十字会艾滋病研究中心合作开启的。 这使得这些研究人员能够探索这样一种可能性,即感染HIV并在被感染后很快接受治疗的人可能在少数识别有限数量病原体的T细胞中潜藏着HIV病毒库。如果这些HIV病毒库表现出较少的多样性,那么制定消除它们的策略应该会更容易。
  • 《黏液组织的伤口愈合可以预防艾滋病 伤口修复功能可以在早期感染过程中保持组织完整性,并可以预防炎症,从而使免疫力衰竭》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网络监测与评估
    • 编译者:yanyf@mail.las.ac.cn
    • 发布时间:2019-11-26
    • 一项最新研究发现,猿猴免疫缺陷病毒或SIV早期感染期间粘膜组织的伤口愈合事件可保护某些灵长类动物免于发展为艾滋病。这项研究着眼于为什么某些物种可以在其整个生命中携带病毒,并且仍然避免疾病进展。 SIV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密切相关。它被用作许多寻求AIDS和HIV治愈和预防研究的实验室模型。 尽管有有效的方法来管理艾滋病毒,但该病毒仍然是全球主要的健康威胁。世界上大约有3790万人感染了艾滋病毒。每年约有77万人死于艾滋病。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针对HIV的临床可用疫苗,也没有治疗感染的疫苗。 在本月发表于《自然通讯》上的最新研究中(请参见论文),科学家们试图在自然宿主中发现成功的抗病毒策略,这些策略可为设计更好的抗病毒药物治疗人类HIV提供参考。他们发现,与粘膜组织伤口愈合有关的生物学事件在体内创造了一种环境,可防止SIV感染的破坏性后果。 (粘膜组织是人体防御细菌的一部分。)这种伤口愈合免疫反应的各个方面可能成为开发新疗法以预防艾滋病毒感染者预防艾滋病的目标。 这项多机构研究是由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免疫学教授,先天免疫和免疫疾病中心主任迈克尔·盖尔(Michael Gale,Jr.)以及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Fredrik Barrenas和Jan Komorowski领导的波兰科学院计算机研究所。 研究小组结合了来自实验和其他已发表研究的数据来得出他们的发现。 为了评估SIV和HIV感染早期的病毒-宿主相互作用和免疫反应,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系统生物学方法-一种表示和解释复杂相互作用的方法-称为保守基因签名分析。他们还进行了其他类型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其中包括计算机科学,生物学,数学,统计学,信息工程和其他领域的方法和工具。 作为研究的一部分,研究人员比较了来自HIV天然宿主非洲绿猴的病毒宿主相互作用和对SIV的免疫反应,包括基因表达谱,以及来自艾滋病易感物种恒河猴的病毒。还评估了来自人类HIV感染的类似数据。 巴雷纳斯说:“使用公共数据集是这项研究的关键组成部分,凸显了科学界在公共论坛上共享其数据的重要性。” 研究人员解释说,HIV和SIV都感染称为T辅助细胞的免疫细胞。这些细胞在肠道和人体其他部位的专门组织中丰富。 HIV感染引起免疫反应,伤害了肠周围的组织。这种伤害使通常驻留在肠道中的细菌穿透组织并侵入体内的其他部位。这会导致进一步的炎症和损害。 这种情况吸引了更多的免疫细胞,其中一些感染了艾滋病毒。其他人则经历自发性细胞死亡的程序。随之而来的是免疫系统的恶化和对抗感染的T细胞的进一步下降。如果感染发展为艾滋病,该综合症会降低抵抗机会病原体和抵御癌症的能力。 研究人员发现,相比之下,处于SIV感染早期的非洲绿猴可以在其粘膜组织中迅速激活并维持再生伤口愈合机制。例如,在猴子中,发生白细胞介导的组织重塑。研究人员说,某些修复机制在进化上是保守的。例如,一种生物途径大致类似于在a中观察到的一种生物途径,可以使某些丢失的部分再生。 研究小组发现,绿猴具有激活粘液组织伤口愈合的能力,可以中断疾病的进程,从而避免艾滋病的发作。 盖尔说:“我们认为再生性伤口愈合过程可能会保留组织的完整性,并可以预防由于SIV或HIV感染而引起的免疫力衰竭,细胞死亡和艾滋病的炎症。” Gale补充说:“维持组织完整性是避免全身性免疫激活和发展为AIDS的宝贵治疗策略。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使用可在早期感染过程中刺激伤口愈合反应的疗法可能对以下疾病具有保护作用:艾滋病毒感染。” ——文章发布于2019年11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