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多波束模式的智能光学交叉偶极子纳米天线》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 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21-03-05
  • 自然于2021年3月3日发布关于纳米的内容,文章指出本文结合石墨烯的吸收特性,应用不同的导叶布置,提出了一种光学智能多波束交叉偶极子纳米天线。通过引入两个v形耦合元件的交叉偶极子纳米天线,获得了单向辐射图的最大指向性为8.79 dBi。采用不同的环形扇形布置作为导光板,在波长为1550 nm处获得了双向和四向不同类型的辐射图,方向性分别为8.63 dBi和8.42 dBi。通过选择合适的化学势可以调节石墨烯的最大吸收功率。因此,本文提出的多波束交叉偶极子纳米天线的辐射光束通过单层石墨烯进行动态控制。通过为建议的交叉偶极纳米天线的每一臂选择合适的石墨烯化学势,在1550 nm波长处单向辐射模式移动±13°。此外,对于具有不同定向器布置的多波束纳米天线,其双向和四向辐射模式被巧妙地修改为单向和双向辐射模式,方向性分别为10.1 dBi和9.54 dBi。这是因为石墨烯在不同化学势下具有吸附或透明元素的性能。这个特性帮助我们创建一个多路径无线链路,能够控制每个接收器的可访问性。

相关报告
  • 《高度敏感和灵活的应变传感器基于模式的ITO纳米粒子通道》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17-11-24
    • 我们展示了一种高度敏感和灵活的弯曲应变传感器,使用的是在柔性衬底上的线模式组装的纳米掺杂铟纳米颗粒(NPs)。利用透明的ITO NPs,不需要任何表面修饰,我们可以制造出具有可调节的应变系数和光学透明度的应变传感器。通过控制NP组装速度,我们能够控制传感器的尺寸和电特性,比如信道的高度和电阻。此外,我们还能生成控制的标准因子,值从18到157不等,比以前使用金属Cr NPs和Au NPs的病例要高。在平行线上的ITO NPs的对准,导致横向和纵向弯曲方向的交叉较低。最后,我们的传感器显示出高的光透过率,达到了~ 93%的500纳米波长,这是灵活的电子应用所需要的。 ——文章发布于2017年11月15日
  • 《在裸磁纳米粒子上的同种肽的结合模式:对环境依赖的洞察》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17-10-27
    • 磁性纳米粒子(MNP)在纳米医学、催化和生物技术等领域的应用受到了广泛的研究,它们与多肽和蛋白质的相互作用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个体氨基酸与MNP相互作用的特性仍然具有挑战性。在此基础上,我们将20个氨基酸类-hexamers的亲和力与未修饰的氧化铁纳米粒子进行了分类,在不同的条件下,它是识别并合理设计有选择性的有约束力的肽的基础。对缓冲系统的选择有很大的影响,对肽结合位点在MNP表面的可得性有很大的影响。我们发现在一定的缓冲条件下,不同电荷的缩氨酸可以结合MNP,而相互作用的相对强度可以通过改变缓冲来调节。我们进一步介绍了缓冲与MNP之间的静态绑定与吸附点之间的竞争的模型。因此,我们证明了在表面上的电荷分布可以用来将带正负电荷的缩氨酸与MNP结合起来。这一分析使我们能够设计出MNP对肽的结合,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生物纳米相互作用,这是迈向高级生物材料的亲和力标记设计的一步。 ——文章发布于2017年10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