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组分铋纳米粒子作为多模式成像引导胶质瘤治疗的治疗剂。》

  • 来源专题:实验室生物安全
  • 编译者: 苑晓梅
  • 发布时间:2019-06-30
  • 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广泛需要单组分纳米材料,例如基于纳米颗粒(NP)的铋(Bi),其本质上具有诊断和治疗能力。 然而,他们的设计和制造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在这里,开发了一种具有超高X射线衰减系数的纯Bi NPs,并作为一种简单但强大的治疗诊断纳米材料和有效的光热转换效率进行了评估,用于光学成像(PAI)/光热疗法(PTT)。。 制备的纯Bi NPs具有良好的光热性能,NPs溶液(1mg / mL)在4min内近红外光照射下升温至70℃。

  • 原文来源: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31193098
相关报告
  • 《新型纳米粒子可提高恶性脑瘤治疗效果》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18-05-31
    • 美国研究人员设计出一种新型纳米粒子,能同时将两种药物运送到大脑肿瘤部位,增强对一种死亡率很高的脑瘤——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的治疗效果,已在动物实验中取得成功。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是一种难以治疗的常见恶性脑肿瘤,死亡率很高。直接注射药物难以通过血脑屏障抵达大脑和肿瘤细胞迅速对单一药物产生抵抗力,是治疗该疾病的两大难点。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在英国《自然·通讯》杂志上报告说,他们给脂质体纳米粒子加上转铁蛋白涂层,能使粒子顺利通过血脑屏障,并准确抵达肿瘤部位同时避开正常细胞。 脂质体是一种中空的人工球状微粒,外壳是脂质双分子层。研究人员在脂质体内部装上化疗药物替莫唑胺,负责破坏肿瘤细胞的DNA(脱氧核糖核酸);用外壳装载一种名为“JQ-1”的实验药物,负责阻止肿瘤细胞修复DNA损伤。两者联合发挥作用,能减少药物抵抗。 与直接注射药物相比,用这种加了转铁蛋白涂层的脂质体运送药物能起到更好的效果,实验鼠的脑部肿瘤缩小的幅度更大,生存率也更高。此外,新方法还能避免直接注射药物导致的一些不良反应。 研究人员说,该方法还能用于运送其他抗癌药物。血脑屏障的存在使许多药物无法用于脑肿瘤,新技术将改变这种状况,扩大选择范围。
  • 《成像引导聚焦超声诱导纳米敏化剂的热和声动力学效应,以协同增强胶质母细胞瘤治疗。》

    • 来源专题:实验室生物安全
    • 编译者:苑晓梅
    • 发布时间:2019-07-11
    • 在成像引导的聚焦超声辐射下,肿瘤区域的温度和活性氧(ROS)含量随时间同时增加,实现协同效应。 在胶质瘤的皮下小鼠模型中脑肿瘤被完全抑制,并且在胶质瘤的原位小鼠模型中抗肿瘤效果大大改善。 提示成像引导聚焦超声引起的中温和SDT协同治疗是一种很有前景的综合治疗平台,在临床环境中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