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规划出炉!江西“十四五”能源发展有了路线图》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2-05-19
  • 近日,省政府印发《江西省“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这是未来几年江西能源发展的根本遵循。围绕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着力保障能源供应安全,着力提高能源发展质量,着力推动能源低碳转型,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规划共提出了六方面重点任务。

    目标到2025年,省内能源年综合生产能力达到1655万吨标准煤以上、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五年累计下降14%、人均年生活用电量力争达到900千瓦时、天然气管网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实现“县县通”管输天然气,全省天然气使用人口达到1700万等。

    在提高能源供应能力方面

    1.电力

    建成投运雅中至江西特高压直流及其配套工程,开展闽赣电力异步联网工程研究,争取布局第二回入赣特高压直流输电通道,积极争取落点华中区域的输电通道分电江西。

    2.油气

    根据省内需求,逐步提高九江石化成品油产量在省内的利用比例,提升成品油安全供应保障水平。继续加大南鄱阳盆地、丰城等地油气资源勘查力度,争取国家在省内外油气资源勘探方面给予支持。

    3.煤炭方面

    以电煤为重点,深化与山西、内蒙古、陕西、安徽等传统煤炭基地的合作,重点推进与陕煤集团等大型煤炭企业的战略合作,建立长期稳定供煤关系。

    在完善能源储运网络方面

    1.电力

    加快融入华中特高压主干电网,推进南昌至长沙、南昌至武汉特高压交流工程建设,“十四五”新增特高压交流变电容量600万千伏安、线路800公里左右。

    2.油气

    推进樟树—萍乡成品油管道、九昌樟成品油管道提量增输改造工程建设,构建贯穿南北、联通东西的“十”字形输油网架。

    3.煤炭方面

    提高浩吉铁路煤炭入赣比重。加快建设新昌电厂600万吨煤炭吞吐储运工程,积极推动九江、新余等地通过新建、改扩建方式,建设一批规模较大的煤炭储备基地。

    在推动能源低碳转型方面

    其中提到:积极争取雅中电力、电量向江西倾斜,多渠道、多方位拓展其他跨区域输电通道向我省输送清洁电力。鼓励具备条件的现役和新建煤电开展深度调峰灵活性改造,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布局天然气发电项目,推动提升电力系统调峰能力。到2035年,新能源加速替代化石能源,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国家平均水平,能源系统效率不断提高,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取得实质性成效。(来源:江西省人民政府)

  • 原文来源:http://www.cnenergynews.cn/hangye/2022/05/18/detail_20220518123820.html
相关报告
  • 《16省“十四五”可再生能源规划出炉》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03-08
    • 当下,随着“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制定工作有序开展,各省对于“十四五”期间光伏、风电的可再生能源装机计划也陆续呈现在大家眼前。经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整理,截止目前,在云南、江苏、浙江、广东、山东、四川、江西、内蒙古、辽宁、广西、西藏、河北、宁夏、陕西、甘肃、海南等16个省份未来1-5年规划中,可再生能源计划新增装机规模已达108.578GW,其中光伏新增装机规模67GW以上。 具体如下: 云南:2021年光伏新增3GW 日前,《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1年的重点任务之一:加快国家大型水电基地建设,推进800万千瓦风电和300万千瓦光伏项目建设,培育氢能和储能产业,发展“风光水储”一体化,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9500万千瓦左右,完成发电量4050亿千瓦时。 2021年2月9日,云南省政府印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根据文件显示,“十四五”期间,云南将优先布局绿色能源开发,以绿色电源建设为重点,加快金沙江、澜沧江等国家水电基地建设。统筹协调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开发利用,以金沙江下游、澜沧江中下游大型水电站基地以及送出线路为依托,建设“风光水储一体化”国家示范基地。到2025年,全省电力装机达到1.3亿千瓦左右,绿色电源装机比重达到86%以上。在具体项目方面,“十四五”期间,云南将规划建设31个新能源基地,装机规模为1090万千瓦,建设金沙江下游、澜沧江中下游、红河流域“风光水储一体化”基地以及“风光火储一体化”示范项目新能源装机共1500万千瓦。 江苏:2021~2025年光伏新增9.16GW 2021年1月,江苏省能源局发布《江苏省“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明确充分发挥太阳能资源,到2025年底,全省光伏发电装机达到26GW。其中,分布式与集中式光伏发电装机分别达到12GW、14GW。 全国新能源消纳监测预警中心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底,江苏省光伏累计装机规模为16.84GW,由此,“十四五”期间江苏省预计新增光伏装机9.16GW。 浙江:2021~2025年光伏新增13GW 2021年2月10日,浙江发改委发文,对《浙江省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征集截止日期为2021年3月10日。意见稿指出,大力发展生态友好型非水可再生能源。实施“风光倍增工程”。持续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十四五”期间新增光伏发电1300万千瓦,积极发展建筑一体化光伏发电系统,高质量推广生态友好型“光伏+农渔业”开发模式,到2025年,力争全省光伏装机容量达到2800万千瓦。 广东:2021~2025年风电、光伏、生物质新增2.9GW 2020年9月29日,广东省发改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广东省培育新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根据文件,广东省到2025年,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约10250万千瓦(其中核电装机约1850万千瓦,气电装机约4200万千瓦,风电、光伏、生物质发电装机约4200万千瓦),天然气供应能力超过700亿立方米,制氢规模约8万吨,氢燃料电池约500万千瓦,储能规模约200万千瓦;全省新能源产业营业收入达到7300亿元,新能源产业增加值达到1800亿元。 山东:2021年可再生能源新增4.09GW 2021年2月19日,山东省能源局印发《2021年全省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提出实施可再生能源倍增计划,到2021年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5200万千瓦以上,占电力总装机比重达到32%以上,年内完成投资300亿元以上。数据显示,2020年,山东全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累计达到4791万千瓦,2021年山东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将达到409万千瓦以上。 围绕打造千万千瓦级盐碱滩涂地风光储一体化基地,建成投运通威东营渔光一体化生态园区等项目;推进采煤沉陷区光伏基地建设,建成新泰翟镇采煤塌陷地平价光伏等项目;支持利用厂房、商业建筑屋顶等,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突破5000万千瓦,年内完成投资300亿元以上。 四川:2020~2025年光伏新增20GW 2019年11月,四川省能源局下发《关于编制光伏发电基地规划(2020-2025年)有关事项的通知》,拟在甘孜、阿坝、凉山州及攀枝花市启动光伏基地编制规划工作,按照基地化、规模化、集约化的要求,每个市(州)原则上只规划1-2个光伏发电基地,最多不超过3个,每个光伏发电基地规模不少于1GW。 2020年6月30日,根据四川发改委官方消息,四川省甘孜、阿坝、凉山州及攀枝花市“三州一市”光伏基地规划评审会召开。该规划修改完善规划后,将按程序报批,为四川省“十四五”及以后光伏基地建设创造条件。有消息称,四川“三州一市”光伏基地十四五规划总装机容量预计20GW。 江西:2021~2025年光伏新增11GW 2021年2月,江西省发改委印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文件提出:积极有序推进新能源发展,2025年风电、光伏、生物质装机分别达到700、1100、100万千瓦以上。 内蒙古:2021年新增新能源装机10GW 2021年2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下达2021年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其中指出:切实稳定电力供应,力争全年投产煤电633万千瓦、新增新能源装机1000万千瓦。 此外,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新能源处处长焦佳于曾在新闻发布会中表示,“十四五”期间,新能源项目新增并网规模达到5000万千瓦以上。到“十四五”末,自治区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力争超过1亿千瓦。事实上,在30·60目标提出之后,各省纷纷提高了“十四五”期间非水可再生能源占比比重。 辽宁:2022~2025年光伏新增1.5GW以内 2019年8月12日,辽宁省发改委发布的《辽宁省光伏发电项目三年建设工作方案(2019-2021)》(征求意见稿)指出:力争到2021年底,全省光伏投产目标达到510万千瓦左右。 2020年5月14日,辽宁省发改委发布的《辽宁省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方案》明确将《辽宁省光伏发电项目三年建设工作方案(2019-2021)》(辽发改能源[2019]508号)实施期限延长至2025年(2022-2025年),并启动新一轮重点项目建设工作。新一轮重点项目启动总规模控制在150万千瓦以内。新增规模重点支持煤炭资源转型城市利用废弃矿区闲置土地等建设项目。阜新矿区50万千瓦,抚顺矿区40万千瓦,南票矿区50万千瓦,北票矿区10万千瓦。 广西:最低1.028GW平价项目建成并网 2020年12月27日,广西壮族自治区能源局印发《2020年第二批平价光伏项目建设方案》,文件指出共有10个项目列入2020年第二批平价光伏项目建设方案,装机容量76.8万千瓦,这些项目要求自该《方案》印发之日起6个月内实现开工建设,2021年底前全容量并网,未按期开工建设或未按期实现全容量并网的将被收回未建成部分的建设指标。叠加此前发布的总装机260MW的第一批平价项目建设项目,广西2021年底最低将有1.028GW平价光伏项目建成并网。 此外,2020年2月29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发改委印发的《广西“能源网”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实施方案(2020-2022年)》也明确:续建东兴市15万千瓦渔光互补旅游综合示范项目等5个光伏发电项目,装机容量75万千瓦,总投资30亿元,三年投资30亿元。新建玉柴农光公司桂平市玉柴桂平农光互补光伏发电三期光伏电站等18个光伏发电项目,装机容量196万千瓦,总投资78亿元,三年投资78亿元。 西藏:2021~2025年光伏新增8.63GW 日前,西藏自治区印发“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文件指出:2025年建成国家清洁可再生能源利用示范区。加快发展光伏太阳能、装机容量突破1000万千瓦。科学开发光伏、地热、风电、光热等新能源,加快推进“光伏+储能”研究和试点,大力推动“水风光互补”,推动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和电气化走在全国前列。 全国新能源消纳监测预警中心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底,西藏自治区伏累计装机已达1.37GW。由此推算“十四五”期间西藏自治区将新增光伏装机8.63GW。 河北:2021年可再生能源新增6GW 2021年2月19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发布《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明确2021年重点工作之一是加快发展清洁能源,光电、风电等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600万千瓦以上,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4.2%。 2020年10月,有消息称河北省发改委已下发关于征求《关于推进风电、光伏发电科学有序发展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文件指出,到2020年河北省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要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其中风电装机达到2080万千瓦,光伏装机达到1700万千瓦;到2025年,河北省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分别达到2600万千瓦、2000万千瓦以上。 但值得注意的是,全国新能源消纳监测预警中心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底,河北省光伏累计装机已达21.9GW。由此,河北省或许会上调2025年光伏装机目标。 宁夏:2021~2025年可再生能源装机新增14.27GW以上 2021年1月3日,宁夏自治区党委、政府联合印发《自治区九大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其中《清洁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明确:力争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装机超过4000万千瓦,占电力装机比重超过50%,可再生能源占新增电力装机比重达到80%左右,占新增发电装机比重超过50%。 大力发展光伏发电。整合沿黄地区和中部干旱带土地资源,结合电力外送和区内用电需求增长等情况,规划红寺堡区、盐池县、中宁县、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等若干百万千瓦级平价光伏基地,建成国家高比例清洁能源发电基地。 1月5日,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曾表示,宁夏电网新能源装机已达25.73GW。如宁夏2025年可再生能源装机最低达到40GW,则预计“十四五”期间,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在14.27GW左右。 海南:2021~2025年可再生能源新增4GW 2021年1月,海南省发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文件提出:至2025年,初步建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海南清洁能源岛初具规模,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约400万千瓦,清洁能源消费比重达50%左右,清洁能源发电装机比重达82%,公共领域新增和更换车辆100%使用清洁能源汽车,电动汽车与充电基础设施总体车桩比在2.5:1以下。 甘肃酒泉:2021~2025年新增电力装机20GW以上 2021年1月6日,中共酒泉市委通过《中共酒泉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建议》明确,“十四五”时期,酒泉市将倾力培育新能源产业基地。坚持“基地化推进、大电网外送”思路,加快建设风光水火核多能互补、源网氢储为一体的绿色能源体系,主攻千万千瓦级风电、光伏光热、电网升级、调峰电源、储能装置等八类工程,集中精力做大产业规模,做优发展质量。加大平价风光电开发力度,力争新增电力装机2000万千瓦以上。 陕西:“十四五”期间打造两个千万千瓦级可再生能源基地 2021年1月,陕西省政府表示,将全面加快风电、光伏发电实现电源侧平价上网,稳妥有序促进生物质发电,大力推进氢能、风光储氢一体化示范项目建设,力争装机规模达到50%,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达到40%。 “十四五”期间,全省将在建成两千万千瓦可再生能源装机的基础上,着力打造陕北两个千万千瓦级可再生能源基地。
  • 《云南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出炉》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2-01-27
    • 云南省工信厅发布《云南省“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云南将依托绿色能源优势,加快构建现代原材料工业体系,打造“中国绿色铝谷”和“光伏之都”。到2025年,全省规模以上原材料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8500亿元,力争实现年均增长10%以上。 《规划》提出,构建完善绿色硅材产业体系。以国家战略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围绕“硅光伏、硅化工、硅电子”等细分领域,着力突破硅基材料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和工艺,大力研发推广高端、高质、高效技术产品,促进云南省绿色硅材产业迈向中高端。优先补齐硅光伏产业链,以提高电池光电转化效率为目标,重点开展高纯晶硅、高效率大尺寸光伏行业用单晶硅片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突破高效单晶产品核心技术,提高产品薄片化、高效化;引进下游光伏组件、光伏电池生产等深加工企业,建立完备约光伏玻璃、边框、银浆、高纯石墨、高纯石英、逆变器等硅光伏产业配套体系,基本建成“光伏之都”。 着力构建硅化工产业链,以省内在建有机硅项目为依托,围绕有机硅产品开展相关产业链的构建和发展,积极引进优势企业发展硅树脂、硅橡胶和硅油等硅基材料和下游加工产品,打造硅化工全产业链。大力培育硅电子产业链,以云硅智能小镇为依托,积极培育和引进电子级多晶硅、碳化硅等硅电子材料生产加工企业。 《规划》要求,优化发展建筑材料产业。按照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现有产能、促进技术进步、推进绿色发展的思路,大力发展绿色建材,促进建材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重点发展建材精深加工制品,延长产业链,提升产品档次和质量。 推动水泥产业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向上下游延伸产业链,上游拓展绿色矿山、精品砂石骨料、钙基材料等,下游大力发展P042.5及以上等级水泥、高品质混凝土及混凝土制品,开发满足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的各种水泥基材料制品,大力发展下水道井盖、透水砖、地下管廊、盾构片、给排水管道等预制构件,加快发展预拌混凝土、装配式房屋墙体部品和制品。持续推进“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技术”推广运用,对新型干法窑生产线实施以余热发电、协同处置、综合节能、粉磨节电、高效收尘、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减排等为主的技术改造,全面推进水泥企业利用回转窑装置协同处置城市乡村生活垃圾、危险废弃物;积极扩大和提高水泥行业对城乡建筑垃圾、工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比例,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来实现产业链再造和价值链提升,打造智能工厂、数字矿山,逐步建立智能制造和数字化水泥产业。 推动玻璃行业延链补链强链,发挥龙头企业在智能制造和节能新技术方面的优势,重点解决二代浮法玻璃技术、镀膜技术、节能降耗技术、脱硫脱硝技术难点以及浮法玻璃生产过程数字化智能型控制与管理技术,打造产业链完整的“云南玻璃”;有序淘汰低档次生产线,积极支持发展光伏玻璃、超白玻璃、超薄玻璃、电子玻璃、特种玻璃,以满足高端建筑和家电、光伏、电子等产业对玻璃产品的质量要求为目标,以超薄电子系玻璃、低辐射镀膜(Low-E)玻璃板材、真(中)空玻璃和个性化幕墙玻璃等品种为重点,力争在节能、环保、安全等功能上有所延升,不断提高深加工率,加快发展光伏、电致变色玻璃、装饰装修、电子信息等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功能性玻璃产品。同时,结合现代农业的特点,开发农业种植和观光大棚所需的结构功能一体化玻璃板材及制品。 推动建筑陶瓷行业高质量发展,以师宗、易门、临翔三大陶瓷产业集群基地为依托,提升研发设计能力,强化新坯料、釉料等新材料的开发能力以及差异化产品的设计能力,如渗水砖、轻质保温外墙砖等环保创新产品;在原辅料和能源环节,加强节能型球磨机的应用、采用洁净液体和气体燃料作为能源;在生产过程中,广泛推广压机伺服驱动改造、干燥炉多层化改造、窑炉程序智能化改造、余热利用改造等,有效降低建陶行业能耗和排放。 加快发展特色石材产业,重点发展大理石、花岗石、板石、砂石、火山石等具有区域特色和云南优势的石材产品,积极发展装饰石材、异型材、路沿石、铺路石等石材制品,鼓励发展碎石废料制成砂石骨料和人工合成石材,重点打造石林石材产业园等石材加工产业集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