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工信厅发布《云南省“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云南将依托绿色能源优势,加快构建现代原材料工业体系,打造“中国绿色铝谷”和“光伏之都”。到2025年,全省规模以上原材料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8500亿元,力争实现年均增长10%以上。
《规划》提出,构建完善绿色硅材产业体系。以国家战略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围绕“硅光伏、硅化工、硅电子”等细分领域,着力突破硅基材料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和工艺,大力研发推广高端、高质、高效技术产品,促进云南省绿色硅材产业迈向中高端。优先补齐硅光伏产业链,以提高电池光电转化效率为目标,重点开展高纯晶硅、高效率大尺寸光伏行业用单晶硅片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突破高效单晶产品核心技术,提高产品薄片化、高效化;引进下游光伏组件、光伏电池生产等深加工企业,建立完备约光伏玻璃、边框、银浆、高纯石墨、高纯石英、逆变器等硅光伏产业配套体系,基本建成“光伏之都”。
着力构建硅化工产业链,以省内在建有机硅项目为依托,围绕有机硅产品开展相关产业链的构建和发展,积极引进优势企业发展硅树脂、硅橡胶和硅油等硅基材料和下游加工产品,打造硅化工全产业链。大力培育硅电子产业链,以云硅智能小镇为依托,积极培育和引进电子级多晶硅、碳化硅等硅电子材料生产加工企业。
《规划》要求,优化发展建筑材料产业。按照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现有产能、促进技术进步、推进绿色发展的思路,大力发展绿色建材,促进建材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重点发展建材精深加工制品,延长产业链,提升产品档次和质量。
推动水泥产业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向上下游延伸产业链,上游拓展绿色矿山、精品砂石骨料、钙基材料等,下游大力发展P042.5及以上等级水泥、高品质混凝土及混凝土制品,开发满足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的各种水泥基材料制品,大力发展下水道井盖、透水砖、地下管廊、盾构片、给排水管道等预制构件,加快发展预拌混凝土、装配式房屋墙体部品和制品。持续推进“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技术”推广运用,对新型干法窑生产线实施以余热发电、协同处置、综合节能、粉磨节电、高效收尘、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减排等为主的技术改造,全面推进水泥企业利用回转窑装置协同处置城市乡村生活垃圾、危险废弃物;积极扩大和提高水泥行业对城乡建筑垃圾、工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比例,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来实现产业链再造和价值链提升,打造智能工厂、数字矿山,逐步建立智能制造和数字化水泥产业。
推动玻璃行业延链补链强链,发挥龙头企业在智能制造和节能新技术方面的优势,重点解决二代浮法玻璃技术、镀膜技术、节能降耗技术、脱硫脱硝技术难点以及浮法玻璃生产过程数字化智能型控制与管理技术,打造产业链完整的“云南玻璃”;有序淘汰低档次生产线,积极支持发展光伏玻璃、超白玻璃、超薄玻璃、电子玻璃、特种玻璃,以满足高端建筑和家电、光伏、电子等产业对玻璃产品的质量要求为目标,以超薄电子系玻璃、低辐射镀膜(Low-E)玻璃板材、真(中)空玻璃和个性化幕墙玻璃等品种为重点,力争在节能、环保、安全等功能上有所延升,不断提高深加工率,加快发展光伏、电致变色玻璃、装饰装修、电子信息等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功能性玻璃产品。同时,结合现代农业的特点,开发农业种植和观光大棚所需的结构功能一体化玻璃板材及制品。
推动建筑陶瓷行业高质量发展,以师宗、易门、临翔三大陶瓷产业集群基地为依托,提升研发设计能力,强化新坯料、釉料等新材料的开发能力以及差异化产品的设计能力,如渗水砖、轻质保温外墙砖等环保创新产品;在原辅料和能源环节,加强节能型球磨机的应用、采用洁净液体和气体燃料作为能源;在生产过程中,广泛推广压机伺服驱动改造、干燥炉多层化改造、窑炉程序智能化改造、余热利用改造等,有效降低建陶行业能耗和排放。
加快发展特色石材产业,重点发展大理石、花岗石、板石、砂石、火山石等具有区域特色和云南优势的石材产品,积极发展装饰石材、异型材、路沿石、铺路石等石材制品,鼓励发展碎石废料制成砂石骨料和人工合成石材,重点打造石林石材产业园等石材加工产业集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