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电电力:2019年上半年净利22.64亿 发电量较上年同期增加》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19-09-02
  • 8月30日,国电电力 近日发布2019年半年度报告,公告显示,报告期内实现营收554.9亿元,同比增长7.6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6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2.41%。

    报告显示,2019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上升12.41%,主要原因是本期发电量较上年同期增加,营业收入同比增加;公司持续优化燃煤结构,入炉标煤单价同比下降所致。

    截至 2019 年 6 月 30 日,公司控股装机容量 8612.39 万千瓦,其中火电机组 6550.20 万千瓦, 占总装机的 76.06%;水电机组 1437.18 万千瓦,占总装机的 16.69%;风电机组 603.81 万千瓦, 占总装机的 7.01%;太阳能光伏 21.20 万千瓦,占总装机的 0.25%。 2019 年上半年,公司新增投产发电装机容量 28.8 万千瓦,其中火电 6 万千瓦,水电 5.8 万 千瓦,风电 17 万千瓦。

相关报告
  • 《三峡水利2019年上半年实现净利1.1亿 对外拓展电力安装市场》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08-05
    • 三峡水利近日发布2019年半年度报告,公告显示,报告期内实现营收5.31亿元,同比增长4.8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亿元,同比下滑20.9%;基本每股收益为0.11元,上年同期0.14元。 截至2019年6月30日,三峡水利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8.63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823.04万元,上年同期1.19亿元。 据了解,三峡水利业绩主要来源于电力业务及电力工程勘察设计安装业务。电力业务利润主要源于自发电量、售电量的增加及购电成本等成本的控制;电力工程勘察设计安装业务利润主要源自对外拓展电力安装市场。 资料显示,三峡水利主营业务为发电、供电、电力工程勘察设计安装。
  • 《上半年主要发电上市公司陷入亏损》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8-05
    • 本报讯 记者赵紫原报道:7月27日,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能国际”)发布2022年半年报。半年报显示,华能国际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168.69亿元,比上年同期上升了22.68%。受燃煤采购价格同比大幅上涨影响,公司上半年业绩亏损,归母净利润为-30.09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67.60%,每股收益为人民币-0.26 元。 据华能国际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亏损主要原因系燃料价格同比大幅上涨。上半年,华能国际境内各运行电厂平均上网结算电价为 505.69元/兆瓦时,同比上升20.70%。但是,华能国际境内燃煤机组利用小时1946小时,同比下降220小时。 煤价方面,2022年上半年煤价高企,华能国际共采购煤炭8821万吨,原煤采购综合价为840.27 元/吨,同比上涨41.20%。境内火电厂售电单位燃料成本为376.70 元/兆瓦时,同比上涨50.49%。 对于可能存在的风险,华电国际半年报显示,新能源保持快速发展势头,新能源装机容量占比持续提高,火电厂顶峰保供和调节服务压力持续增大。预计下半年,个别地区存在时段性电力供应紧张风险,燃料价格居高不下,进口煤价格倒挂,火电企业存在经营和保供双重压力。 电价方面,部分区域市场电价合理上浮依然存在一定限制,新能源固定电价的保障收购电量规模持续下降,市场交易以降价为主,绿电价格形成机制尚不明确,新能源企业难以获得真实环境溢价。此外,电力中长期、现货交易价格仅体现电能量价值,没有充分体现备用、调节服务价值,发电机组难以获得足够的投资回报。 煤价方面,上半年,国内煤炭产量较快增长,价格高位运行,进口煤价格倒挂。下半年,受全球能源供应紧张,以及环保安全督查、疫情等因素影响,国内煤炭供应增量存在不确定性。下半年,国家宏观经济全面复苏,社会用电量也将得到提升。随着清洁能源转入淡季,火电将继续发挥能源兜底保障作用,电煤耗用将较上半年出现增长。目前,电煤中长期合同全覆盖、价格机制等政策尚未完全落实到位,进口煤应急保障中长期合同替代补签全面落地难度较大,煤炭价格持续高位运行,燃料保供控价存在双重压力。 碳交易方面,2021 年及后续年度配额分配方案尚未出台,预计配额发放逐步趋紧,存在发电成本增加的风险。碳市场的启动初期暂未纳入机构与个人交易,后期如机构与个人入市交易,存在发电企业履约成本增加的风险。 此外,我国对电力企业的污染防治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华能国际位于长江、黄河流域,以及环渤海地区的部分电厂,在废水、灰场、煤场等方面,面临一定的环保压力。 实际上,受困于燃料成本高企,燃煤发电上市公司多数处于亏损状态。中电联近期发布的《2022年上半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显示,电煤价格水平总体仍居高位,煤电企业仍大面积亏损。今年以来煤电企业采购的电煤综合价持续高于基准价上限,大型发电集团到场标煤单价同比上涨34.5%,大体测算上半年全国煤电企业因电煤价格上涨导致电煤采购成本同比额外增加2000亿元左右。电煤采购成本大幅上涨,涨幅远高于煤电企业售电价格涨幅,导致大型发电集团仍有超过一半以上的煤电企业处于亏损状态,部分企业现金流紧张。 以五大发电集团旗下的部分核心上市公司大唐发电、华电国际、国电电力为例,2022年一季度,国电电力、华电国际分别实现营收467.84亿元、288.16亿元,同比上升19.83%、同比下降3.98%;归母净利润分别实现10.56亿元、6.17亿元,分别同比下降50.66%、50.26%。大唐发电今年一季度亏损超4亿,单季净利润同比减144.32%。 地方发电企业方面,处于负荷中心的广东省代表企业粤电力A,由于煤炭、天然气价格仍旧高企,上半年火电业务严重亏损,报告期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2.5亿元—15.5亿元,较上年同期由盈转亏。 对于下半年的发展趋势,国海证券分析认为,随着进入用电旺季,叠加长协煤覆盖率进一步提升,业绩有望改善,随着长协煤政策的提出,以及长协合同换补签工作的落实,长协煤覆盖率有望提升,三季度燃煤成本有望回落,拉动煤电业绩改善。